砼的讀音及其含義「砼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混凝土為什麼叫「砼」?工程人你知道嗎?》,關於文章「砼」字的讀音引起了熱議,有的說應該讀SHUAN,還有的說應該念keng,bong、hun、kuang等等五花八門,讀什麼的都有,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一、砼正確的讀音 :[tóng]

與「同」字同音。

二、砼為什麼發音會是「同」呢?

砼折字可以分為:石、人、工,或人、工、石,正常按照漢語發音規則,至少應該與石的發音相似的。但是為什麼就不是了呢?

因為砼的發音不是按照漢語來的,是根據外語音譯而來。

混凝土的法文「Béton」,德文「Beton」,俄文「бетон」,音譯過來就是「必痛」,再加上混凝土本來就是個外來,所以為了與國際習慣接軌,中文發音就這樣發音[tóng]了。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三、「砼」字的來歷

現代混凝土自進入我國以來,我們一直用混凝土這個名字,但是混凝土這三個字在建築工程中使用頻率非常之高,幾句話都離不開它。

不管是記錄文檔還是學習筆記都非常麻煩。有沒有什麼字能簡化一下呢?

1953年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想到了方法,混凝土幹了之後像石頭一樣堅硬,就是人造的石頭,於是乎蔡教授就想到了用「人工石」來代替「混凝土」三個字,這樣就在書寫記錄的時候省了很多筆畫,書寫更快更方便了。

後來,人們覺得人工石還是不夠方便,「人工石」就逐漸變成了「砼」,發音也隨外語音譯過來讀[tóng]。隨後就大面積應用開來。

直到1955年7月,由當時的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佈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蔡方蔭教授(土木建築結構專家1901~1963年)

四、什麼是混凝土(砼)?

混凝土就是指由水泥+碎石+砂+水,按照一定比例拌合而成,待凝固之後形成的一種堅硬的人工石 頭。

這是通俗說法,不講什麼膠凝材料、骨料、摻合物啊這些,講了很多人也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建築圈就是本着科普的精神,提供給大家一個簡單通俗的解釋,讓你一看就明白是個什麼東西,什麼意思。

呵呵,說得不錯吧,來先點個贊先吧!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雖然「砼」讀作[tóng],但是在建築這行的人一般不這麼讀,看到這個字還是讀作「混凝土」。

對你沒看錯,就是讀作「混凝土」,發三個字的音,而不是發一個字的音「tóng」。

我們在書寫的時候,一般都是「砼」和「混凝土」混用的,想寫哪個寫哪個,但是不管怎麼寫,始終讀作「混凝土」。

如果你在工地上讀「tóng」,雖然不會被笑話,但是肯定會被另眼相看的(此處不是貶義)。只是大家都會奇怪你為什麼說「tóng」而不是說「混凝土」。

「砼」應該怎麼讀?有什麼來歷?以後不要說不知道了

你們那兒是說「tóng」還是說「混凝土」?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0583.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17
下一篇 2025-01-12 12:1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