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端網點的生存環境正在面臨大考,而處於最末端的鄉鎮快遞代理網點更是雪上加霜,派費下降、發貨考核、包倉費分攤等一系列任務指標正在成為壓死鄉鎮快遞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從4、5月份開始,億豹網各媒體平台一直關注鄉鎮快遞面臨的生存困境,鄉鎮代理處於快遞網絡的末梢神經,在快遞下鄉等政策的帶動下,目前鄉鎮快遞的覆蓋率已超過97%,如何讓鄉鎮快遞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面臨的棘手問題。
算一算成本與利潤賬
此前,有《快遞觀察家》粉絲留言諮詢,自己家鄉東部地區一個鄉鎮通達系代理網點正在轉讓,轉讓費是20萬,每天派件400個左右,整個鎮有4萬居民,是否值得接手呢?

那到底能不能接手,我們要計算一下成本和利潤。快遞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是派件收入和收件收入,如果一天能夠送400件左右,如果按照此前鄉鎮的派送費,一般一件有一塊錢左右的收入,那麼光派件的話,每天就有400塊錢,一個月12000左右。
但隨着一級網點派費的不斷下降,鄉鎮網點遭殃及池魚,目前派費普遍在6、7毛錢之間,就算按一票7毛錢計算的話,光派費收入一天僅有280元左右,比此前減少了120元,一個月就減少了3600元。
第二個就是收件的收入,一般一級網點給到鄉鎮承包區的發貨價格相對固定,以一個鄉鎮代理每天收50票左右,每票成本3元,每票價格收10元為例,每天的收入350元左右。當然,這與鄉鎮人口有多少、發達不發達,電商多不多密切相關。
粗略算來,派費與收件收入加一起,每月有10780的收入。一個快遞代理點再小也是有成本支出的,首先就是租金。如果在六七百件左右的話,那麼就需要至少50平的店面,而鄉鎮的租金一般每個月大概在1500元左右就能租到這個平方數。
再者就是人工成本了,一般是需要至少兩個人看管代理點,其中一個人負責派送取件,兩個人的人工成本大概在6000元左右,還有油費與通訊費也得1500元左右。這樣一算,每個月的綜合成本在9000元左右,每個月剩下的利潤也只有1780元了。
這裏面唯一可以控制的也只有人工成本了,如果自己創業不算人工成本僅留一個人的話,每個月的利潤是7780元,相信這應該是大部分鄉鎮代理的真實收入。
苦撐的鄉鎮代理路在何方
上面這樣的收支情況,應該符合大部分鄉鎮代理的生存現狀。當然,這裏面並沒有包含罰款等其他事項的支出。算完賬以後,對於是否接手這個問題,還是要慎重考慮的。
前段時間,《快遞觀察家》獨家報道了河南某鄉鎮快遞因派費調整罷運的消息引發了行業廣泛關注。隨着價格戰的升級,不僅是下降的派費,包括發貨考核、包倉費分攤等一系列任務指標正在成為鄉鎮快遞網點面臨的另一座大山。
快遞服務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民生小事,而是等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生大事了,鄉鎮快遞代理本屬於服務農村市場最後一公里的毛細血管,卻也不幸淪為價格戰下的犧牲品。

一則一級網點發給鄉鎮代理的通知顯示,從2020年5月開始,鄉鎮代理點與承包區發件量不低於當月派件量的5%,而到6月份遞增到7%,10月份遞增到15%,未達到指標的按照未完成票數處以3元每票的處罰。
此外,在發貨量與價格戰的雙重壓力下,一級網點不得不將包倉費轉嫁到鄉鎮代理來減輕壓力。《快遞觀察家》平台收到的一份包倉費收取通知顯示,鄉鎮代理當月派件量在2000票以內的,收取包倉費15元每天;當月派件量在2000到4000票以內的,包倉費為20元每天。
鄉鎮快遞本屬於相對弱勢群體,一旦發生經營異常首當其衝。8月份億豹網曾報道湖北廣水鄉鎮網點被強制收回,隨後通達百聯合進行公開招標,要求競標者繳納30萬元保證金,競標底價為20萬起步,因此引發了鄉鎮代理的集體不滿。
虛胖的鄉鎮快遞本來是快遞服務末端的最弱單元,理應得到更多的關照和扶持,如今卻成為燙手山芋無人敢碰。扭轉這樣的發展局面,但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已無濟於事,制定相應的統一標準與政策扶持,或許是唯一的路徑。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