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鋼筋水泥建築在城市裡拔地而起,而那些運輸混凝土的商砼車更是市場穿梭在各個前往工地的道路上,很多人一眼看過去,都會被商砼車上的字給吸引住,沒錯,就是被吸引住,因為有個字大家都不認識啊!

有人說,商砼車的砼字念「工」,也有人說念「栓」,甚至還有人說念「石」,還有俏皮一點的說既然這是拉混凝土的,那這個字就念「混凝土」,商用混凝土車輛,不過念了這麼多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因為商砼車的砼字,應該念「同」。

這個字,其實是建國後才被發明出來的,1953年的時候,著名的結構學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了這個字,到了1955年7月被收錄進《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直到1985年6月才正式被國家文字改革委批准與混凝土同義,並且都具有法定地位。
可以說,砼字的發明,是學建築的和搞建築的人的福音,結束了這些與建築有關的麻煩事,也是一件不得不提的趣事了。

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其實很早就開始進行了,那個時候的建築行業也早就開始使用混凝土了,但是因為沒有打字機,也沒有電腦,所有的記錄基本上都是人工錄入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用手寫的,而建築工地上的記錄十分的繁瑣雜亂,一些大工地甚至需要幾個十幾個文員記錄每天的混凝土的使用情況,混凝土三個字念起來容易,寫起來就可不那麼容易了,混凝兩個字筆畫多,而記錄中的混凝土書寫次數非常多,久而久之就會寫煩,於是人們就用人工石來替代混凝土,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就這樣人工石在搞建築的圈子裡流行了起來,後來蔡芳蔭教授乾脆將「人工石」合成「砼」,而剛好又能與「仝」相近,於是連考慮怎麼念都省了,直接念「仝」就行了,這才有了現在的商砼的說法。
不過因為這個字使用的領域大多數建築領域,而且知不知道怎麼讀沒關係,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反正不管讀成什麼,大家懂什麼意思就行了,所以人們才不怎麼關係它怎麼讀,知道怎麼讀的人就不那麼多了。

商砼車的砼字之所以有很多人不認識,其實是因為這個字是建國後才被發明出來的一個字,表達的意識就是混凝土的意思。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