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端遊戲本,很多遊戲玩家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就是外星人,但是外星人的遊戲屬性在我看來實在太強,雖然是一台筆記本,但是其無論重量、體積都喪失了筆記本的優勢,稱作一台可以移動的主機也不為過。但是最近確實被一款兼具便攜和性能的筆記本所吸引種草了,就是技嘉剛發佈不久的AERO 17輕薄遊戲本,至於這款遊戲本有什麼過人之處,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待我來一一跟大家揭曉。

開始之前先來看看配置,我使用的這台AERO 17搭載的是i9 9980HK處理器,RTX 2070 Max-Q顯卡,16GB運存(三星DDR4),512GB SSD(intel 760P),4k HDR屏幕等。
外觀&設計

整個筆記本的設計風格是偏向一些商務本、便攜本的設計風格,邊角都比較凌厲,而且四邊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凹設計,讓筆記本顯得比較有層次感。相比起大幾千的主流遊戲本而言,這款AERO 17的整體用料也更加高檔,大面積使用金屬材質,大大增強了筆記本的堅固程度,而且相比起主流遊戲本的誇張設計風格,也變得低調了許多,但更具有內涵。

筆記本的A面使用了一整塊金屬面板,而且在這一個面就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加工工藝,其中大面積使用的是類似噴砂的材質,但是顆粒比較細膩,手感還算不錯,中間有幾個線條是使用的鏡面拋光加工,小面積使用的是金屬拉絲加工工藝。整體的風格還是偏向時尚商務那種簡單幹練的設計,上面還有一個可以發光的logo。B面並沒有使用金屬材質設計,但是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超窄邊框設計,甚至可以說是經驗,這個我們後面詳說。和其他筆記本一樣,屏幕最厚的邊框就是下面那一條,但是有了其它三個邊框的震撼效果,再加上17.3英寸大屏幕的襯托,相比之下也就顯得沒有那麼扎眼了。C面除了上面開孔的設計,其餘區域也是一整塊金屬面板,噴砂表面,手感和A面的噴砂部分一直,都是屬於比較細膩順滑的手感,耐臟耐油。整個B面的設計除了鍵盤處下榻,沒有其它線條設計,設計感上和A面比起來,略顯單調,因為按照我的習慣,一向都是要把C面上所有的貼紙都撕掉的。D面儀就使用了一整塊金屬面板,但是網孔的面積特別大,覆蓋了整個散熱部分,包括所有的散熱扇以及銅管,目的是為了給運行時的電腦提供更好的散熱能力,當然如果在底部加上一個外置散熱扇,那這些大面積的網孔可以說是火中送碳,能夠大面積提供冷氣進入,加快散熱。

接口的支持方面,也是跟着現在高性能接口的主流標準走,總共三個USB 3.1 gen.1接口,一個UHS-II讀卡器,一個RJ45網卡接口,麥克風和耳機分體插孔,HDMI 2.0接口,兩個Type-C接口(一個DP1.4&USB 3.1接口和一個雷電3接口),對於擴展來說是完全沒有壓力了,而且UHS-II讀卡器是我意料之外的,UHS-II內存卡一般都是用在索尼a7系列高端微單拍攝2k、4k視頻使用,這也意味着這台電腦在影音多媒體方面的處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功底。背面散熱口的設計像極了蘭博基尼前臉的樣子,都是內凹的設計,比較戰鬥。整個背面有兩個散熱口,中間還有一個AERO的銘牌,整體的做工看起來屬於比較精緻的,畢竟兩萬五千多的電腦,品質感還是要有的。
特點設計方面,有一個地方像極了商務本,就是這個可以物理遮擋的攝像頭,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比較注重自己的隱私,如果開會期間或者視頻期間有什麼事情的話,可以隨時把攝像頭給擋住。而且這個攝像頭設計的極其微小,有點像是那種針孔攝像頭。同時它也擁有指紋識別,主要是用來解鎖電腦,當然對於一些商務人士來說,用來加密一些商務文檔也十分重要,這個功能在入門級的商務本上也有。唯一使用上不方便的就是,這個指紋識別設計在了觸摸板的左側,使用起來還是比較彆扭的,我習慣了用右手按指紋。
旗艦級視覺影像配置

說完了設計和用料,再來說一下在視覺影像上的表現。屏幕的邊框是影像視覺的一個重要因素,亮屏之後它的3mm超窄邊框確實非常吸引人,基本上是屏幕緊貼着邊框,相比之下跟我工作用的MacBook Pro,感覺都不是在同一個時代,再加上它17.3英寸的超大屏幕,視覺衝擊力還是非常強烈的
這款AERO 17使用的是標準4k分辨率的屏幕,顯示效果極為細膩,尤其是在看一些電影的時候,這是我很久以前下載的一部藍光電影,在使用這台AERO 17播放的時候那種細膩程度是我之前所沒有感受到的,髮絲級別的精細程度,而且整個畫面看起來特別柔和、乾淨,視覺體驗十分出色。

除了分辨率,這台AERO 17還支持HDR,我把同樣的一個HDR視頻文件,分別放在AERO 17和MacBook Pro上播放,可以看到MacBook Pro犧牲了一部分暗部細節,而且AERO 17的整體亮度也比MacBook Pro要亮一些。
揚聲器雖然沒有小金標、杜比音效等認證標示,但是它的音質表現相比起大多數Windows筆記本要好,屬於第一階梯,在玩吃雞的時候甚至不用戴耳機,就能聽到腳步聲的位置,而在視頻、音頻等媒體文件播放的時候,跟MacBook Pro還是有一點差距,主要體現在低頻上。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拿出了珍藏的紅蜘蛛5,來客觀檢測了一下這塊屏幕的素質,色域測試Adobe RGB和sRGB的覆蓋範圍都是100%,這也滿足了影像工作環境的基本使用標準,畢竟目前影像、影視的輸出基本都是基於sRGB輸出的。
在100%亮度下的色彩亮度均勻性測試的時候,Delta E最大值達到了3.7,其餘全部Delta E值全部都在3.0以下,同樣也屬於專業級液晶顯示器的標準,當然了解屏幕的也都知道,在測試色彩均勻性的時候,屏幕亮度越大,Delta E值也會變得越大,所以這代表着在最惡劣的情況下的表現。
最後看一下他的色彩精確度,使用最嚴格的48色標準檢測,最終測得平均Delta E值為1.52,和官方宣傳的Delta E<1多少有一點差距,但其仍不失為一塊出色的屏幕。
發燒性能,遊戲王者

作為一款便攜遊戲本,性能是評價遊戲體驗的基本準則,我先使用魯大師測試了一下它的綜合跑分,高達49萬5千分,在遊戲本領域也是屬於參考級別的了,要是玩遊戲的話,理論上沒有什麼是玩不了的了,不過按照慣例,還是要挨個跑分測一遍,然後再做綜合的遊戲體驗。
先測一下顯卡的跑分,3D Mark Fire Strike跑分達到了16089分。
上面的測試圖均為在26度室溫條件下使用最新3D Mark測試得出,測試結果還是能夠反映出GPU的水平的。後來用最新的PC Mark10測試了一下電腦的綜合辦公能力,涵蓋了圖片、視頻編輯,影像渲染性能測試,更接近我們日常工作的使用場景,最終得分為5462。
硬盤使用的是intel 760P 512GB固態硬盤,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了一下它的讀寫速度,讀取速度高達2.5GB/s,寫入速度也達到了1.46GB/s,2.5GB/s的讀取速度足夠運行各種大型遊戲以及媒體文件處理。用FurMark對筆記本的GPU進行壓力測試,實際烤機半個多小時,GPU的溫度一直穩定在75度左右,最高溫度也只有77度,可見其散熱能力還是比較出色的,我測試的環境更加接近大學宿舍那種比較狹窄的空間進行測試,所以散熱條件相對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一直穩定在77度表現也非常出色了。
對CPU烤機使用的是AIDA64進行測試,測試項目主要是針對CPU和內存進行烤機,內存和CPU全部最大功率持續運行了將近兩個小時,CPU的溫度也都穩定在75度左右,和GPU相仿,測試環境和GPU的測試環境一致,都是在散熱環境不是很好的狀態下進行測試的。
真正的遊戲體驗主要使用了三款遊戲,PUBG、守望先鋒、英雄聯盟。首先使用AERO 17玩了一把PUBG,打開PUBG所有的畫面自動識別為最高畫質,本來垂直同步是關閉的,我也手動開啟了垂直同步,算是PUBG最高畫質了,而且分辨率也調整為4k分辨率,持續運行了二十五分鐘之後,PUBG的平均運行幀率為47幀,這種成績表現在筆記本里算得上是極致了,畢竟4k,畫質全開,47幀的刷新率應對大多數玩家也足夠,如果想要更順滑的體驗,則可以相應的把分辨率或者畫質調低一點。
在玩守望先鋒的時候,也是把所有的畫質全都調到了最高,運行半個多小時以後,測得守望先鋒的平均運行真率為67幀,同樣的因為這是一塊4k屏幕,在游戲裏也把對應的分辨率調到了4k,至少在我玩的過程中沒有感到絲毫的畫面卡幀掉幀的情況,運行十分穩定,而且畫面也都非常流暢,對於我而言已經十分足夠了,如果是外接顯示器,分辨率低的話,即便是畫質全開,也能夠獲得幀率更高,更順暢的遊戲體驗,實在是屬於極致玩家所追求的畫面了。最後測試了一個對電腦性能要求相對沒有那麼高的遊戲,英雄聯盟,畫質必然是開到最高,分辨率也調整為4k分辨率,全屏模式,平均幀率達到了159幀,可以說是一點壓力都沒有了,而且這還是一塊4k屏幕,在4k、畫質全開的情況下能夠達到159幀,還要什麼飛機呢?
不過要說GPU還有一個亮點非常值得關注,就是英偉達最近在主推的一個光影追蹤技術,其實英偉達在這個技術上的研究已經非常久了,只是隨着RTX 20系列顯卡的推出,有足夠的性能來進行這項工作,所以在這台筆記本上也支持了光追技術,只是需要相應的系統版本以及遊戲支持。

左邊是關閉光追的效果,右邊是開啟光追的效果,可以明顯的看出右邊的真實程度更高,瓷磚的光澤程度和窗戶外面的反光倒影也都十分逼真,而且是實時追蹤,就像置身與遊戲場景之中一樣,參與感非常強。不止是地磚,包括其他雨水、車輛反光、玻璃反光等效果都可以進行實時追蹤,也算得上是科技的一大進步。
高性能生產力,便攜工作站
我本作為一個程序員,再加上我時不時修點照片、剪個視頻,也經常做一些跟影像方面相關的工作,所以我就簡單使用我之前做過的幾個項目來進行測試。至於青銅級別的什麼Word、Excel就直接跳過了。

相比起修圖,一些用PS做設計的對電腦的要求則更高一些,我這裡就使用了一個從設計小姐姐手裡套路來的PSD設計圖,圖層也是比較複雜的,使用這台AERO 17隨意的對圖片進行放大、縮小、拖動,圖層選中、簡單調整等動作,完全沒有一絲卡頓的情況出現,可謂行雲流水,毫無壓力。後來我使用了一個我之前做過的小短片來進行測試,素材來源是索尼A6300拍攝的樣片,分辨率為1080P,因為片子是之前就已經剪好的,我只做了幾個裁剪、拼切、添加轉場、增加音效和動畫等幾個常用的動作,還是毫無壓力的感覺。
後來我又用朋友拍攝的一些片段,因為這裡牽扯到一些航拍,他使用的有很多素材是4k,我創建的序列是1080P分辨率,不使用代理,直接剪輯,相當於實時每幀畫面都要從4k壓縮至1080P,至少在我的筆記本和台式上直接剪輯還是有很多畫面卡頓的情況,而我在使用這台AERO 17進行剪輯的時候,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卡頓,直接拖動進度條反應也比較迅速,沒有什麼壓力。
所以想要拿他來做一個高性能工作站使用,是絲毫沒有問題的,性能表現比我去年組裝的一台i7 8700k的台式機表現還要優秀,而且這個筆記本的重量和設計,移動起來也十分方便,一個雙肩包就能夠解決,所以特別適合用來當作一個移動工作站。至於續航方面的表現,這台AERO 17跟我之前使用的那台15寸的MacBook Pro相比起來續航力稍顯不足,但是如果輕度使用比如Word、Excel或者看視頻之類的,在屏幕亮度不是最亮的時候,續航時間五六個小時問題不大,但是如果運行圖像處理軟件或者遊戲的話,個人建議還是踏踏實實連接電源吧。
總結

總的來說,這款AERO 17使用下來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全面,沒有什麼硬傷的筆記本,可以兼顧遊戲和生產力,即便是有些職位對電腦有着性能要求的工作,使用這台AERO 17也完全能夠勝任,比如剪輯師、照片後期、UI設計等。而且在遊戲方面的體驗可以說是能夠給予非常極致的遊戲體驗了,真正的辦公娛樂兩用機,最重要的是它的便攜能力也非常出眾,至少對於我這種工作情況而言非常合適,當然也十分適合一些自由職業者,工作之餘體驗一把極致的遊戲,對於大學生而言,AERO 17必然是遊戲利器,如果預算夠的話,十分值得入手!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