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慶當日中午12點40分左右,7萬羽和平鴿從天安門廣場放飛藍天,這次放飛的7萬羽鴿子是北京市信鴿協會從北京16個區縣2000多戶普通居民家徵集的。
如今的鴿子大體被分為三類:觀賞鴿、食用的肉鴿以及比賽的信鴿。現代意義上的賽鴿運動發源於19世紀的比利時,這是一種將鴿子拉至統一釋放地後,在相同空距下,比拼鴿子歸巢時間長短、速度快慢的比賽,贏者將有獎金回報。
過去幾十年里,賽鴿運動在中國迅猛發展。中國信鴿協會每年發放的具有鴿子身份證意義的足環超過2500萬個,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在各大賽事中拔得頭籌的「霸主」,動輒身價高達百萬乃至千萬元,中國信鴿運動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200億元。
今年4月,一位中國富豪花953萬人民幣拍下了一隻比利時的雌鴿「Nadine – 仟翼,賽鴿這項活動,已經悄無聲息的蓬勃發展。

1:巨富的新玩具
中國富豪在國外大手筆購買鴿子其實已經算不上什麼新聞。
早在2011年1月,環球網就報道,比利時信鴿拍賣會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富豪以20萬美元(約人民幣132萬元)的價格買下了一隻高檔信鴿,創下了鴿子單筆交易的世界紀錄。
當時,美聯社報道,被這位中國富豪買走的鴿子名為「藍色王子」,它是全世界少有的純種比利時賽鴿之一。當時,總價為180萬美元的218隻鴿子被售出,中國買家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當時,美聯社評論認為,中國富豪給出的價格已經遠遠超出了美國人的想像,美國地區最高的單只信鴿交易紀錄僅為2.5萬美元。
《金融時報》的報道
但這個記錄很快多次被刷新,2012年,一名溫州商人以25.4萬歐元(約2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購得了一荷蘭人所拍賣的一羽賽鴿,創下賽鴿拍賣史價格的新高。
2013年,一名中國商人以31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45萬元)在比利時的一個賽鴿拍賣會上,投得一隻賽鴿。
2014年,一位名叫郭偉成(音)的葯界大亨用200萬拍得一隻賽鴿。
2017年12月,據金融時報報道,冠軍鴿「極速女神」(Extreme SpeedGoddess)又以300萬元人民幣(合47.5萬美元)的價格被中國富豪收入囊中。
到2018年5月,據紹興媒體報道,國內一場賽鴿賽事的季軍,都已經要價500萬元人民幣。
今年3月,一位中國買家在以953萬人民幣(125萬2千歐)的價格拍下了比利時「國家鴿王」阿爾芒多。據當時的拍賣機構PIPA透露,為了拍下這隻賽鴿,兩位中國買家一直在競相加價,價格在一個小時內,從60萬美元一下飆升到140萬美元。

中國商人拯救比利時、英國養鴿產業?
CNN認為,在中國的精英和中產階級中,賽鴿越來越受歡迎。《金融時報》分析認為,中國賽鴿愛好者中的一些精英分子把賽鴿的身價推到創紀錄的高點,說明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的轉好刺激了奢侈品消費,「從賽鴿身上,可以看到中國富人的樂觀情緒。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則認為擁有速度快的賽鴿成了中國重要的社會地位象徵。
英國皇家賽鴿協會也瞅准了商機,他們表示,不僅要聘用一名說中文的代理,並正在準備推出中文版的行業雜誌《英國信鴿世界》。
皇家賽鴿協會會長沃卓普說:「這對我們是一個潛力巨大的生意機會。中國人像對其它任何領域一樣,要就要最好的。」
多位業內人士稱,在2018年北京一家信鴿俱樂部舉行的秋季賽後拍賣中,一羽鴿子賣出了2200萬元的天價,鴿主和比賽承辦方按照7:3的比例分成。
2:狂熱的博彩場
1992年,一種全新的信鴿競賽模式——「公棚賽」進入中國,1995年,中國大陸第一家中外合資信鴿企業——北京愛亞卡普公棚成立。與俱樂部、信鴿協會組織的比賽區別在於,參加協會、俱樂部賽事的鴿子平日里由鴿主自己餵養,比賽時,再統一拉到釋放地;而公棚則是在鴿子出生40天左右就將其收集,統一代鴿主飼養、訓放,長到半歲左右,統一參加比賽,放飛。相較協會賽通常的一錘定音,俱樂部、公棚組織還有多關賽的形式。
每羽參加比賽的鴿子,都會佩戴中鴿協發放的足環,上面有鴿子來自的地區的編號以及象徵其獨一無二身份意義的六到七位數字,同時,鴿子還佩戴有電子環,當鴿子飛回時,會踩到具有計時功能的電子鴿鐘的踏板,電子環芯片和電子鴿鐘相互感應,記錄下鴿子的歸巢時間,並即時傳遞給賽事組織方。
一位愛好者認真觀察鴿子
費用方面,參加協會比賽的鴿子,通常每羽十幾元或者幾十元,而俱樂部、公棚一般則要數百乃至上千元,以業內頂級的愛亞卡普公棚和位於河北的開爾國際賽鴿愛心公棚為例,一羽鴿子的參賽費用就高達16800元,相對應地,獎金也更加豐厚。另外,參加俱樂部賽和公棚賽時,承辦方還有權對名次鴿拍賣,所得和鴿主一般按比例分成。
各項賽事設立的高額獎金,也是萬千鴿友、巨富們的「用武之地」。2019年北京愛亞卡普「天王杯」公棚挑戰賽,在530公里的比賽中,冠軍能獲得800萬元,亞軍400萬元。
2019年河北開爾國際賽愛心公棚舉辦的第四屆「愛心杯」競翔大賽,總獎金高達1.0349億元,在530公里決賽中,冠軍600萬元,亞軍300萬元,季軍200萬元,4~10名各獎100萬元。

賽鴿比賽現場
除了主賽事本身,鴿友們還有機會通過類似博彩下注的方式獲得額外高收益,這在信鴿比賽中稱為「指定」。比如說,賽事組織方會在賽前設置不同的下注金額組別,通常有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最高10000元。一羽鴿子的下注金額就有18800元,一場比賽下來,勝者將獲益幾十萬元。
這種擦邊球式的「博彩」行為也讓賽鴿運動熱度直線上升。
在比賽中,靠前的名次基本上都被各大公司、巨富的名種鴿子佔據,自養鴿子的「散戶」們除了參賽混個前600名的「低保」外,還能夠靠「下注」獲得不錯的收益。

3:作弊事件頻出
中國信鴿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劍稱,因為目前國內舉辦公棚賽的單位都是企業或類似社會組織,其辦賽目的之一就是盈利。他們中有一些人主動找到協會,尋求幫助指導和為比賽執裁,像這樣的公棚賽相對規範。但還有一些公棚賽根本不和協會建立關係,自行其事,完全是組織活動單位自己的行為,脫離了行業管理單位的監督。
這種自己舉辦的比賽,也成為了作弊的「重災區」,高額的獎金及賭注則是作弊的動力。
今年10月9日,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法院就開庭審理了去年發生的安徽巍巍公棚作弊案。
比賽前在公棚休息的鴿子
去年6月1日,巍巍公棚舉行了500公里信鴿比賽,比賽共設置了388萬元獎金,但最終只有1558羽信鴿參賽,公棚收到了150多萬元的參賽費,這就意味着主辦方要墊付剩餘獎金。為了降低損失,犯罪嫌疑人高某某和同夥從1500多羽鴿子中挑出300羽熟人或者無主的鴿子,於比賽當天下午拉到公棚附近放飛,剩餘鴿子則在6月3日才在規定的釋放地放飛,這樣就製造出300羽鴿子提前歸巢獲獎的假象,可以減少支出。而高某某組織的賽事也並沒有向當地信鴿協會備案,裁判也是找熟人擔任。案發後,高某某和同夥以涉嫌詐騙罪被警方抓獲。此外,公棚作弊的伎倆還有公棚主自己的鴿子參賽,在電子環、鴿鍾等儀器設備上做手腳等。
除了比賽組織方,參賽者作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其中,較為常見的方法就是AB棚,這實質上,和高某某作弊的手法有些類似,簡單地說,就是在比賽的釋放地附近給鴿子搭建一個B棚,訓養鴿子,當鴿子被釋放後,能夠迅速回到B棚,之後,鴿主用汽車等交通工具搭載鴿子到歸巢點A棚,充當A棚的歸巢鴿。
2018年8月,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了一起利用AB棚作弊,用高鐵帶鴿子回家的舞弊詐騙案。
2017年5月,上海市信鴿協會舉行一歲鴿650公里的大獎賽,放飛地在河南商丘。兩名參賽者龔某、張某就提前託人在商丘附近養起了鴿子,比賽時,鴿子先飛回了釋放地就近的家,然後,兩人將參賽的4羽鴿子裝在牛奶盒裡,用高鐵運回上海。由於鴿子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左右,飛到上海大約需要8個小時,而高鐵只需要3小時18分,因此,二人的詭計很快被識破。賽後,由於擔心自己的計謀被發現,二人沒有去領高達百萬元的獎金,二人最終被予以有期徒刑三年,緩刑、罰款的判決。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