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消息,近日微信公眾平台發佈官方,根據國家網信辦「自媒體」專項行動,近期將重點打擊微信公眾平台上的惡意營銷賬號、買賣賬號等違規賬號。這些賬號通過發佈虛假信息、標題黨、蹭熱度等方式快速吸引流量和粉絲。這類營銷賬號為了吸引眼球不折手段,其內容本身沒有什麼價值,甚至違背了基本的公序良俗,傳播一些負能量的東西。而且此類營銷賬號背後的運營者,一般都是團隊批量操作,只為可以短期內實現變現。
垃圾營銷賬號為何能夠快速盈利
一些垃圾營銷賬號擁有大量粉絲,主要原因是抓住了大眾網民普遍存在的消費心理。比如:獵奇、同情、低俗等,很多做吃播的自媒體賬號,為了能夠吸引觀眾的眼球,甚至直播吃一些亂七八糟的食物,以此來獲得眼球關注。還有一些利用網民的同情心理,深稱自己患病,再拍攝一些與病魔戰鬥的生活視頻,仍然可以吸引很多流量,但實際情況是並沒有患病。
以上的例子還有很多,宣揚真善美永遠不會過時,但在互聯網世界裏很多網民只關注善和美,而忽視了事件和內容的真實性,鏡頭下的是劇情可能是排練好的。
如何打擊惡意營銷的自媒體賬號
現在自媒體平台都是實名制註冊,但是賬號交易市場十分猖獗,十幾塊錢就可以購買一個空賬號。當然註冊信息肯定不是運營者本人,然後那些團隊或工作室再利用買來的賬號,很快就可以打造成垃圾營銷賬號。所以平台要打擊垃圾營銷賬號,必須斬斷賬號交易灰色產業鏈,禁止他人隨意購買賬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去實現,比如:用戶登錄自媒體平台時需要進行掃臉驗證,這樣不是賬號所有者無法登錄。
不可過度消費粉絲恰飯要適可而止
運營自媒體的最終目的肯定是盈利,即便很多自媒體人也是因興趣、愛好而進入這個行業。但自媒體人為了恰飯也必須接一些廣告,所以在視頻作品中植入廣告也無可厚非。不過恰飯視頻數量太多很容易失去粉絲,畢竟沒有多少觀眾願意主動看廣告視頻。對於自媒體運營者來說,過度消費粉絲非常危險,觀眾和粉絲需要的是優質內容。另外,在植入廣告時也要注意分寸,軟性的廣告更容易被接受,硬性植入最讓觀眾反感。
自媒體行業已經過了井噴期,觀眾和用戶的口味也在改變。某些依賴眼球經濟的賬號越來越不受待見,真正有價值的賬號會越來越多。而自媒體平台應該激勵這樣的賬號,封殺那些垃圾營銷賬號。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