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只要你在手機瀏覽器中使用百度搜索,就會收到一連串來自百度的提醒:建議使用百度 App。為了將網頁版用戶導流至手機App,百度採用了各種方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直接,甚至不惜持續彈窗。
不厭其煩地彈窗
相信你最近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當你在手機網頁上點擊百度搜索框時,會出現一個彈窗,寫着:「溫馨提示,建議使用百度App,享受更順暢的搜索體驗」。而用戶需要點擊兩個選項中的其中一個:繼續瀏覽網頁/打開百度App。

根據雷鋒網測試,即使用戶多次點擊「繼續使用瀏覽器」,百度也還會不厭其煩地彈窗提示下載App。根據測試,這種彈窗雖然不會持續性地出現,但即便是已經下載了百度App的用戶,繼續使用網頁版搜索的話,隔一段時間還是會收到導向百度App的提示。
百度以前也一直有引流到app的手段,這也是互聯網產品常用的運營手段,但此前的做法對用戶體驗影響不大。這次的導流顯得更為強制,直接彈個窗出來,你不點的話搜索用都用不了,對用戶體驗影響挺大的。
在手機百度的網頁中,希望將用戶引流至百度App的廣告無所不在。包括搜索框下方最顯眼的位置一直被百度App的廣告霸佔,點擊就會自動下載百度App。

或許百度也知道了「提醒」的效用之差,於是還間歇地採用了更為直接的手段。在使用網頁版百度的時候,自然也會注意到搜索框下面的”信息流”。當點擊進入一篇文章時,會自動彈出另一個頁面——一個全屏的百度App廣告頁面,而如果你手機上裝了百度則會直接跳轉到百度App中,如果不是特別注意,這個過程也不是很明顯。

對於早已經習慣使用瀏覽器的雷鋒網編輯來說,這大半個月來,已經點了無數次」繼續瀏覽網頁「。彈窗廣告很煩人,網頁版百度或許真的沒有百度App好用,可是,不得不說,這已經成為一個難以改掉的小習慣。
百度為何如此着急?
在《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作者引用的巴菲特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於無法察覺;習慣又是如此之重,以至於無法掙脫。」
大家都知道,在市場營銷中,你可以引導消費者的習慣,可是卻忌諱想要企圖改變消費者習慣。
不得不說,持續的Banner廣告、強制性的彈窗,極大地破壞了用戶體驗。從這一系列的舉措可以顯示出,百度很着急地想要提升百度App用戶數和使用頻率。
百度為何這麼著急?我們可以回顧下百度的過去和當下面臨的局勢。
搜索引擎無疑是PC互聯網的入口,百度依靠搜索業務和強大的廣告變現能力成長為互聯網巨頭。
然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比PC互聯網更為分散,各種超級App,例如: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百度地圖,都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騰訊阿里依靠社交和支付打通線上線下,提供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功能;今日頭條靠信息流和算法在內容上獲得成功,並以瘋狂收購擴張自己的內容平台,變現能力都越來越強。
憑藉百度搜索、百度閱讀、百度文庫、愛奇藝等在內容上多年的積累,再加上「鳳巢」這一套完善的廣告體系,百度本可以在內容上成為絕對強者。而今日頭條的崛起,讓百度有些措手不及,百度在內容上的領導地位岌岌可危。
2017年,百度開始布局」信息流「,加大對內容生態的重視。
百度在內容上大的戰略有很多,例如,全面擁抱AI。而百度App的升級則更直接體驗出百度開始高度重視移動端內容。2018年1月,手機百度升級,「手機百度」改名為「百度」。其廣告語「有事搜一搜,沒事看一看」也體現了策略的改變,此前大部分用戶只是在有搜索需求時才會使用百度,而百度現在則希望用戶在沒有搜索功能的時候,也能想到從百度獲取信息。

在2018年1月的百度內容創作者盛典上,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表示,「現在用戶聽到手機百度這兩個字,第一印象就是搜索框,而那個搜索就是百度。我認為未來百度應基於信息分發2.0,提供兩個內容——一個是信息搜索,另一個提供信息瀏覽服務。」
網頁版的百度功能局限在了信息搜索,而百度App則可以實現更多百度在內容上的野心。百度App目前的特色功能主要有:語音搜索、AR、好看視頻、答題贏錢的極限挑戰,以及百度在App中附加的各種生活服務功能:手機充值、百度金融、攜程機票、京東特供、汽車票、糯米火車票、優信二手車等。
對於習慣使用網頁版百度搜索的用戶來說,百度App最直接的吸引或許是語音搜索。因此,百度在導流時用的廣告語也是:天冷不想打字?試試百度App語音搜索。
此外,百度也期望以更多優質的內容來吸引用戶使用百度App。在春節期間,百度推出了「全民VIP狂歡節」。2月10日至2月21日春節期間,百度聯合愛奇藝、蜻蜓FM、百度音樂、喜馬拉雅等多個內容平台,將平時需要付費才能觀看的內容免費開放給用戶,還免除了廣告。例如付費電影《芳華》、《貓妖傳》,獨家綜藝《奇葩大會》、《偶像練習生》、跟《蔡康永學說話》等,都可以在百度APP上免費觀看。

在雷鋒網看來,比起「生拉硬拽」讓用戶離開網頁版百度,使用百度App,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價值,顯然來得更有效果。
互聯網產品一直以來最強調用戶體驗,如何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下,還要兼顧用戶體驗是產品經理們最為頭痛的事情。一篇文章,更是難以直接道明。
雷鋒網編輯也聽到一些有意思的觀點,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某新聞從業者認為: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百度App不是瀏覽器,雖然很多人做什麼都是先從百度開始,把百度設為主頁,但是完全只依賴百度的人真的很少,是的我會用百度搜索,可我也想用谷歌搜索呀,還有我的瀏覽器書籤,我是想直接訪問的,而不是再去百度。
某科技公司從業者認為:百度App可以做社交,客戶端流量。從微信發展出來的一個APP包含所有服務,一個終端成為所有互聯網的入口。百度App可以和騰訊的產品系列相互屏蔽搜索內容。我為了搜微信的內容就會去上搜狗,但是你會不會為了搜百度的內容安裝一個百度App呢?
另一新聞從業者認為:百度APP之前叫手機百度,不夠大氣。改名後好很多,也有足夠大的發揮空間。以前人們主動去搜索信息,現在是被動推薦,百度有百家號,有足夠多的用戶數據,走精準投放路線要比傳統的競價排名廣告高明的多。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