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人群,其實還是基於整個體系的兩大核心原則:率指標+量指標,想通過人群獲取更高的點擊率、收藏加購率、轉化率,這是率指標。然後還有量指標,沒有足夠的體量,也就沒有穩定的數據,小數據是存在波動性的。
一、怎樣的產品適合開直通車?
產品的轉化周期短;我們想一下,所接觸的高客單的傢具、大家電這些產品,為什麼類目會盛行補單呢。
因為轉化周期太長,這就導致了直通車的數據(主要是轉化率)不穩定,或者說跟不上。
前期可以把點擊率做到很高,通過體量拉一拉很快拿到第一波權重,但是到了中後期,沒有穩定的轉化率,穩定的出單量,直通車是沒有穩定的權重的。
再看高客單價的產品,基本上可以和轉化周期長劃等號。
好不好做產比;如果財大氣粗的老闆可以不管。正常來說,一個直通車能長期持續的投入產比得保證持平或者微虧,這個是可以接受的。
關於產比,我覺得直通車技術是次要的,或者說直通車只有熟練度,沒有什麼技術性可言。大家基於的操作,思路,其實都是很多共通的。
從客觀來說,行業均價,產品的真實數據,利潤空間,決定了產品能不能走直通車。再厲害的直通車手,能做到的只能是提升數據,不可能做到成倍幾倍的逆轉數據的。
二、怎樣的產品適合做人群?
產品的人群受眾廣;像女鞋,服裝這些肯定要去做人群的。很多小類目的人群就不是那麼好做了。
人群特徵明確;比如產品就是針對18-24歲的女性為核心消費群體的。
人群標籤的穩定性;這個怎麼理解呢,就是有的人群,一天一個數據。這個適合,我們就要延長判斷的周期了。比如至少7天,或者15天為判斷數據。這類產品可能和其他變動因素掛鈎,比如天氣。
三、直通車關鍵詞的投放
想做手淘搜索的流量,就要先從關鍵詞下手。因為關鍵詞的搜索,搜索的背後是人群,所以不同的詞背後帶的人群也是有差異的,想着讓關鍵詞把產品和買家匹配到選詞非常重要。
剛開始操作時,想着要快速提升賬戶權重,就要按着從簡到難的規則,逐步是打好賬戶的權重。
直接上來就做大詞很燒錢,優化時間也長,大詞流量只要捨得錢就可以輕鬆獲取流量,但是優化較困難,比較適合有足夠資金的商家去操作。
根據這幾個選詞來選擇關鍵詞,然後按照關鍵詞添加之後的基礎權重進一步刪減關鍵詞,一些分數較低的詞優先刪掉,投放之後有了數據,再根據點擊展現,轉化維度調整出價以及刪減詞的操作。
四、直通車人群投放
不同店鋪情況投放都會有差異,因為店鋪的階段不同、人群結構差異化,如果不區分選擇,投放人群之後,可能拿不到流量,或者拿到了流量但數據卻不理想,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已經做了人群投放,流量卻起不來的因為,主要還是我們操作的問題!
·新店鋪
店鋪剛剛起步,沒有什麼流量基礎,這個時段店鋪需要流量作為前期給店鋪定調的人群,人群這塊可以重點去投放智能拉新,喜歡店鋪新品的訪客、高購買頻次的訪客,這類人群較為優質,獲取優質流量可以有不錯的數據維度,都是符合這一階段的訪客。
·老店新做
老店新做,只要不改類目,店鋪都有一定基礎老粉絲,所以這時候要重點投放喜歡類似寶貝的訪客,瀏覽未購買、收藏過店鋪的商品、高購買頻次的訪客,主要的是激活之前的買家,可以在這一階段給人群加權。
·搜索流量少店鋪
流量池小的店鋪,本身人群這塊不精準,基礎的人群要投放,重點要投放的是人口屬性人群、強化店鋪的特定人群標籤、才可以覆蓋更多的系統人群。
·搜索流量多的店鋪
流量池已經不小,這時候就需要放開人群流量,全局操作人群流量。主要的優質人群都可以投放,但要注意店鋪現在的競爭流失關係,如果店鋪流失多,瀏覽過同類店鋪商品的訪客就不需要去投放,不要想着從別人那裡獲取流量,因為你可能是被拿走的那一個。
·店鋪初期
初期和新店鋪差不多,主要是在寶貝競爭優勢不明顯時,重點針對智能拉新的資深淘寶訪客、高消費金額訪客,這類人群比較優質,你的產品有特點,做好美工,產品風格明顯,效果並不會因為剛開始做受影響。
·店鋪蓄能期
店鋪已經開始打標,需要進一步強化店鋪人群,優質訪客前一個階段已經投放過,這就要結合自定義人群去拉更多的精準流量,推升店鋪的手淘搜索流量,因為前期的操作,店鋪已經有了人群特徵。這時分析店鋪人群結構,組合人群維度才是獲取流量的正確方法。
·店鋪成長期
前期已經根據店鋪的人群屬性拉流量,這時瀏覽過、購買過、加入購物車等有關店鋪搜索行為的訪客,一方面是作為老客戶的迴流,同時這種多次訪問客戶,可以深化店鋪的標籤,因為你把他從別人哪裡又拉回來,這是很高的權重。
·店鋪爆發期
既然都爆發了,那就放開人群,只要有流量,符合店鋪人群特徵都可以。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