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互聯網發展演變史「中國互聯網發展是從什麼開始的」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過去十年,和此前、此後的很多個十年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同樣的新概念、新名詞層出不窮;但也是同樣的太陽底下那些事。不過,對於中國互聯網行業來說,這仍然是有着特殊意義的十年。

從移動端開始,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商業變革,市場格局被徹底重塑。從「互聯網+」引發全民討論到今天最受矚目的關鍵詞轉變為「數字經濟」,隨着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互聯網似乎也在2020走到了新的渡口,舉目四望,一片茫然卻仍值得期待。

消費信貸、社區團購等的號角,恰似夕陽下的胡笳,訴說著互聯網創新的落寞:真正具有想像力的全新商業空間是否已難尋覓?這是令人茫然的緣由。同時,真正更具價值的底層科技突破、模式突破還沒有到來,對悲觀者來說,這是失望的理由;但對更多的從業者而言,或許這樣充滿未知的存在,才始終讓人對未來保有期待。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2011年10月,一位網友在知乎上提問:喬布斯去世的這幾天,你有什麼思考?

就在第二個月,另一個與人物有關的問題被提出:騰訊的張小龍是一個怎樣的人?

彼時的提問者自然都不會想到,這兩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問題,多年以後會雙雙入選「知乎十年百問」,成為這家中文互聯網平台發展史上一個小小的腳註。而他們提及的這兩位人物,則在中國互聯網甚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的「詞雲」中,可能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讀懂歷史才可能讀懂未來。如果給過去10年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做一個簡要梳理,通過一個個關鍵詞來觀察產業的風雲變幻;我們會發現,歷史已經勾勒出一幅信息量足夠豐富的畫卷,供我們捲入袖中,投入未來。

2011年關鍵詞:喬布斯

2011年,移動互聯網啟程之際,這意味着整個互聯網的商業世界走進全新時代。只是,好戲開場之時,那位拉開大幕的人已經不再。

當地時間2011年10月5日,喬布斯去世。而就在10月4日,蘋果公司正式發佈了iPhone 4s,後來,它被很多人譽為最棒的蘋果手機。

iPhone 4s推出了全新的智能語音系統Siri。雖然對今天國內的很多用戶來說,科大訊飛、微軟小冰、小度等語音交互產品的體驗都要來得更順暢;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Siri功能的推出極具預見性。它讓普通用戶直觀地感受到人工智能與生活的聯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Siri加速了這個語音識別產業的變革。

Siri僅僅只是智能手機的一個應用而已。喬布斯通過智能手機為時代帶來的,是讓成千上萬個像Siri一樣的應用得以生長的平台。

今年發佈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2%,而使用台式電腦、筆記本、平板上網的比例分別只有37.3%、31.8%和27.5%。甚至,我們已經不再經常地去使用「移動互聯網」的稱謂,那說明它已經成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基礎設施。

我們很難將蘋果定義為典型的「互聯網公司」,但喬布斯在互聯網歷史上的地位,可能卻恰如但丁在歐洲文學史的地位——他是PC時代的最後一位天才,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啟幕者。

2012年關鍵詞:微信

2012年,是中國互聯網市場千帆競發之時。五湖四海的產品經理、投資人們各顯神通,力圖在移動端重塑互聯網的市場格局。

多年後,市場格局逐漸明朗,但2012年一個產品的崛起,其實已經昭告天下:最大的那一塊蛋糕,已被攬入懷中。

2012年3月,微信用戶數突破1億。同年9月,這一數字超過2億。這一年,最有希望與微信競爭的米聊,用戶數在7月底剛剛突破1700萬。差距已經形成。自此之後,微信勢不可擋、一路狂奔。當年的公司聖誕晚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直言:慶幸有微信,騰訊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微信更大的價值,不在於對騰訊本身生態或股價的影響,而在於對每個移動互聯網用戶日常生活的改變。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微信做一個細節改動,採用了釘釘那種顯示「已讀未讀」的模式,那麼很多人社交溝通的狀態就會發生不小的變化。

張小龍的低調和喬布斯的火爆,讓他們看起來似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不過本質上,或許只有他們才是殊途同歸者。在整個中國互聯網界,張小龍都是「異類」,但正是這樣異類的選擇,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2013年關鍵詞:TFBOYS

或許有人會好奇,TFBOYS這樣一個組合,和互聯網行業的進程有何關係?

有關係。實際上,2013年成立的TFBOYS,是第一個成功的本土養成系偶像團體。其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互聯網文娛產業正快速興起。

文娛在互聯網行業中並不算是最大的門類,但其對輿論場的影響重大,每個人都置身其中。本土互聯網文娛產業的興起,帶來了兩個最值得關切的變化:

1、飯圈。今天關於飯圈思維對互聯網輿論場的影響,已經被討論得很充分,這裡就不再展開。

2、本土化。近十年前,美劇、英劇、韓流等風潮正盛。而今天去互聯網平台看看,不管是微博熱搜的常客,還是各平台的代言人,大部分都是國內明星。這樣的變化背後,除了政策原因外,文娛市場自身的快速發展同樣是重要緣由。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2014年關鍵詞:大數據

大數據、雲計算成為熱詞,反映出互聯網技術及其帶來的思維變革開始引發關注。

雖然維克托·舍恩伯格那本著名的《大數據時代》早在13年1月1日就正式出版,但大數據云計算的真正火熱,大概要從14年算起。

這年3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大會上,馬雲首次公開拋出他的最新觀點: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所謂DT,就是數據技術(Data Technology)。

大數據和雲計算到底有多大的價值,當時業內有着不同觀點。馬雲認為DT對IT是顛覆式的改變,也有人認為DT只不過是IT2.0,並沒有真正革命性的突破。但正是從那時起,大數據云計算潤物細無聲的快速走入生產和生活的場景之中。

企業紛紛關注起如何利用大數據重構業務:剛剛上線1年的網易雲音樂,以精準的個性化音樂推薦廣受青睞;今日頭條、抖音等靠算法起家的內容產品也在隨後幾年迅速崛起,在巨頭統治下撕開一道大口子。

同樣受到關注的是大數據對個人隱私、消費權益的影響。就在2020年6月,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正式開庭。大數據技術與人類的愛恨情仇之路,才剛剛開始。

2015年關鍵詞:互聯網+

2015年開始,互聯網加速從消費側向產業側進軍。

這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隨後的7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2015年的互聯網大會,也成為歷年來受關注度最高的一次。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除了政府層面的關注,互聯網業內也發生着重要變化。當年2月,滴滴快的宣布合併;4月,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達成戰略合作,攜程和去哪兒網合併……一連串事件反映出的是,互聯網不能再靠單純在消費側燒錢補貼來拓展空間,而需要進軍更為廣闊的百行百業。

互聯網賦能的也不僅僅是企業,隨後的幾年間,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快速發展同樣值得矚目。例如,浙江首先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引發全國關注。2015年之後,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都在努力更快速地抓住機遇,熱切期待利用好互聯網模式與技術的價值。

2016年關鍵詞:人工智能

2016年被一些人稱為人工智能元年。這一表述當然有不少商業色彩,不過不可否認,這一年確實是人工智能應用被大眾所熟知的一年。

這一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出台,文件明確指出:要適時充實完善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的布局。而這一年的許多熱點新聞,也讓人工智能這個概念一夜之間走入千家萬戶。

這年3月,谷歌AI系統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以4:1擊敗世界冠軍李世石,成為當時刷屏級的事件。隨後,特斯拉推出無人車、阿里雲發佈全新人工智能「ET」、IBM的AI系統Watson輔助治好日本女病人白血病、百度世界大會專門開設了無人車分論壇……一系列的企業資訊將AI推上風口。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更是明確提出:移動互聯網後,下一個時代就是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和新材料、基因工程、量子技術、核聚變,被並稱為醞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方向。應該說,人工智能在互聯網行業是最受矚目的前言技術之一。但很多人也都清楚,當前人工智能在算法上並沒有根本的突破,它在應用上的突破更多是依託於大數據。而人工智能到底會在何時帶來顛覆性的技術變革,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2017年關鍵詞:數字經濟

2017年,數字經濟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這之後的重要文件中,數字經濟被提得越來越多,而互聯網一詞似乎較少被使用,這無疑反映出一些重要的新思考。

試舉一例:「十三五」規劃中,「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是單獨一篇,「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是其中一章。而今年發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全文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分別只出現了1次。全文中對「數字經濟」的論述顯然更多: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此前,在互聯網企業家和傳統行業企業家之間,常常存在「互聯網+」和「+互聯網」的不同表述。而現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提法被用得更多,它們並列出現,和數字經濟一詞一起成為被關注的重點。

2018年關鍵詞:中興

2018雖然是互聯網科技股集體上市之年;但從這一年開始,互聯網寒冬一詞隔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不好的消息似乎每個月都有。這一年,拉勾、美圖、摩拜、ofo、美團等相繼被爆出裁員消息;P2P暴雷風潮席捲互聯網金融業;共享單車陷入困境;滴滴頻繁出事;數字貨幣暴跌;就連騰訊的市值也曾一個月蒸發超6000億港元……

這一年開始,996、打工人、內卷等也都成為互聯網輿論場上的高頻詞。互聯網大佬、普通員工的心態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變化。

而最值得成為這一年關鍵詞的,應該是一家非互聯網公司:中興。作為貿易戰下的一個縮影,中興事件讓很多埋首於代碼或項目運營之間的互聯網人,開始睜開另一隻眼睛看世界。

互聯網人總難免有意無意地將互聯網的價值看得過於重要。而2018年以來的一系列變化,讓更多人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也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段波濤。當真正的大風大浪來襲,一段小波濤的來來去去,其實都那麼平淡無奇。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2019年關鍵詞:5G

2019年,美團創始人王興在飯否上分享的一個段子獲得了廣泛的分享: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中最糟糕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不過,王興本人並不一定把這句話當真。美團股價在2019年春天最低時只有40多港元,到今年已經一度突破300港元大關。

實際上,隨着諸多變化的到來,2019年更像是互聯網公司觸底反彈的一年。其中,一項全新技術——5G——的應用,讓行業打開了全新的想像空間。

這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廣播電視發放5G運營商許可證。11月,三大運營商正式推出5G商業套餐。

5G商用時代的到來,讓人們對物聯網場景、工業互聯網場景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有了更多期待;而在消費互聯網場景中,短視頻、智能家居、虛擬現實等領域也都乘勢而上,迎來良好發展預期。

2020年關鍵詞:反壟斷

而當時間走到2020年,互聯網行業又走到了一個全新的渡口。這一天的到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歷史的必然。

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已近十年,一次又一次的商業戰爭之後,巨頭們累計起越來越大的優勢。在美國,GAFA四家公司的市值總和達5萬億美元。在國內,阿里市值接近7000億美元;騰訊市值超過54000港元。無論是中小型公司的創業者,還是在互聯網工作的「社畜」,望着眼前的龐然大物,都有一種強烈的無力感。

這不禁讓人想起2020年互聯網圈最火爆的那篇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毫無疑問,這種被「困」感,是普通民眾乃至互聯網人自身,對互聯網這個「系統」情緒的集中反饋。更不要說B站、微博上,大量用戶都對一些企業的創始人懷有毫不客氣的評價。

中國互聯網這十年:緣起喬布斯,走向反壟斷

12月的那場重要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八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就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部分相關表述如下:要完善平台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每一句,都切中互聯網的現狀,都直指行業的痛點。

當喬布斯舉起那和手一般大小的iPhone之時,他可能也無法想像,未來會有這麼多的互聯網後輩,在這方寸之間展開激烈搏殺。而那些起於「微」末的互聯網巨頭們,恐怕也沒辦法預料到,僅僅幾年間,他們就成為了反壟斷的關注對象。

有的螞蟻成為大象,有的蛋殼碰得稀碎,有的蝦米最終還是無人問津的小蝦米……一切都在這十年間倏忽發生。

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從這十年巨變中最直觀看到的就是,中國互聯網已經實實在在走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喬布斯式的理想主義漸漸淡去,數據、算法逐漸統治中國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突飛猛進,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剛剛啟程;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落地掀起陣陣波瀾,但真正突破式的科技革命尚未到來……甚至,互聯網一詞本身都被慢慢淡化,馬化騰最新提出的全真互聯網,也沒有帶來多少迴響。

但可以斷定的是,數字經濟的大潮必將一浪高過一浪。未來十年內,或許我們將迎來真正值得矚目的巨浪。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533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9 12:06
下一篇 2025-01-09 12: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