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活動策劃能力是一個很關鍵技能。一個優質的活動,和一個劣質的活動;則是高階運營和初階運營的區別。

活動策劃,要麼為流量,要麼為轉化。
做一個活動策劃前,你要先明確你活動的目的;
做活動,無非就5個目的 :
① 「 拉新 」 :增長訪客、粉絲、用戶。
② 「 促活 」 :日活、月活、某項功能的日活。
③ 「 品牌 」 :包含微信指數、百度指數、微博指數、話題閱讀量、媒體傳播量。
④ 「 轉化 」 :付費人數、新增付費人數、銷售總額、付費訂單總量、人均客單價。
⑤ 「 留存 」 :次日留存、3日留存、七日留存、30日留存。

確定目的之後 ,然後就是為活動設定一個合理的期待值。
一、 你的競品指標如何?
這是很多活動策劃的小白非常容易踩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了解行情,盲目的去設定一些不切實際的活動期待值。
二、過往的活動指標如何?
除了了解競品,還可以去了解過去的活動數據,在同樣的產品同樣的配置資源情況下,你可以把指標設定在比過往的活動高出個10%~20%。
根據過往的活動數據來做判斷的,基本是比較準確的。
總之,策划上的活動目的模塊是由多維度、可量化的活動指標過程,目的拆解的越仔細越好,方便後續復盤清晰的知道哪裡可以優化。

確定了目的還要知道市場需求,其次想好這次活動為自己帶來什麼價值。
那麼就得先思考活動背景:
「 為什麼要做活動 」
「 這次活動對產品來說有哪些價值 」
一般活動 主要基於4個維度找到 「 為什麼要做活動 」
① 產品數據 :
包含下載量、日活、月活、留存率。如果你運營的是電商類產品,還有銷售額、訂單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
當你發現以上產品數據出現明顯下降,或者想重點提升產品的某個數據指標時。不妨做一場活動提升;
(活動背景大多源於此)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項數據之間是環環相扣的,在確定活動策劃前,應該從全局考慮數據之間的關係。
比如我想提升銷售額,那麼你就離不開,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等數據優化提升。
② 市場熱點 :
如果你公眾號圖文在平時打開率只有30% ,
那麼基於網絡熱點,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做到打開率80% ,
甚至更高從而形成爆款文章,這就是市場熱點在公眾號運營的價值。
同時熱點也是分兩種類型
一類是可預測的,比如春節,情人節,諸如此類的節假日,
一類是不可預測的,比如中國男足進世界盃,此類的突發事件。
前者屬於活動策劃同行需要關注和利用的,後者就看自身的靈活度了。
不過正常情況,活動策劃;多數使用可預測性來策劃活動。
③ 競品動態 :
通過深度的觀察和分析競品的活動來定性的半段出有效的類型活動,
如果能夠定量給出競品的活動效果數據,相信你基於競品活動寫出來的背景說明就會更有說服力。
用競品動態來做活動決策,因為它符合絕大部分領導的決策習慣「市場上是否有類似的成功案例」
④ 目標人群 :
我們做活動有時候只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藉此提升用戶在產品上的行為數據。
前面是當有大規模用戶發出非常強的請願聲音或者在數據上出現了某種趨勢時,我們可以用活動進行這類人群的需求驗證。
後面是因為某類人群在產品上的活躍度,對產品有這非常大的商業價值,對核心數據有推動作用,值得我們為他們單獨策劃活動。
明確活動背景:基於可預測熱點策劃活動, 基於目標人群策劃活動

前面那些已經確定好了,還需要明確活動主題。
一個活動是否足夠好,參與人數是否足夠多,很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活動是否吸引人。
一個有吸引力的活動主題判斷標準:
有吸引力的活動主題 ,一般情況下5秒鐘就吸引了目標用戶的注意,
同時也可以清晰地告訴他們這是一場怎樣的活動,並能快速出發他們參與活動、
同樣有吸引力的活動主題,主要思考四個點。
① 用戶畫像 :
你的產品目標人群是誰?
這場活動的用戶對象是誰?
分別從用戶年齡、性別、職業、城市、收入、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學歷等維度來做人群信息細分。
② 產品買點 :
每款產品的服務都應該有對應的目標用戶使用故事
用戶想要什麼,為什麼想要,期間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的服務給他提供什麼幫助。
賣點則是你眾多服務中的最具差異化或者說最靚眼的一個,它可以是你活動主題的優先要體現的元素。
③ 市場熱度 :
蹭熱點和蹭名人是提升活動關注度的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在策劃活動示請務必思考當下時間段里有哪些同時發生的熱點可以蹭,
或者有哪些名人是可以被引用話題裡邊去的,亦或者替代服務中有哪些爆款是可以拿來做對比的。
④ 用戶痛點 :
一切優秀的觀點和文案都不是空穴來風,深刻洞察了用戶的痛點才能真正相處解決他們問題的方案,
有共鳴的話題才能夠讓用戶有所行動閱讀、購買、傳播、收藏。
在思考活動主題時,如果能夠從以上4點的任意一個進行切入基本上就算及格了。

一個活動時間,到底持續時間多長合適?
這裡的活動時間指的是活動周期,一場活動時間周期越長越好,當然前提是你能夠有足夠多的素材把它撐起來。
① 電商活動 :
時間周期一般在10~15天左右,長一點的類似雙11這樣的會到30天,每天上線1~2個新的活動頁面。
② 工具產品 :
用來提升產品的留存的活動周期可能會是一個季度甚至更久。
③ 社區產品 :
如果只是話題類活動就差不多1~3天。
④ 內容傳播 :
活動周期一般在15天左右或者7天。

確定了活動時間,還有就是活動形式的選擇。
轉化端:
●紅包,保護滿減紅包、無門檻劵、返現券、現金紅包等
●折扣券,有上限設置、有品類限制等
●新手特權,預定劵等
●兌換劵,課程兌換劵、就對兌換劵
●虛擬服務,會員、積分、流量包等等
●實物,除了蘋果產品、香奈兒箱包等硬通貨類實物,只要是用戶在某個場景下最需要的都是可以出來,比如情人節的玫瑰花。
流量端:
● 拼團 ,但你和N個人一起完成拼團時,可以享受產品的優惠折扣。參考拼多多
● 砍價 ,讓用戶將活動頁面分享到社群、朋友圈,當它的好友在平台上註冊,即為完成第一定金額的砍價。還是參考拼多多
● 秒殺 ,提升用戶活躍度電商大促的標配。在每天不同的世界點設置超低價商品的搶購活動。
● 抽獎 ,完成某個特定行為的用戶即可參與抽獎。每多拉一人,增加中獎概率
● 滿贈 ,當用戶某個行為數據滿足某個數值時,就可以獲贈相應的獎勵,其中的獎勵可以是實物也可以虛擬積分獎勵。
● 類電商 ,它與滿贈的玩法差不多,比如你買手機,我還送你充電寶,耳機,鋼化膜等等這些的,淘寶一大堆這種玩意。

以上不是全部的活動,不同的產品還有着自己獨特的形式。
而且活動形式使用策略是有講究的,
活動確定形式時有4個特徵,3個原則,一定要遵守
活動的四個特徵:
1、有門檻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人們不會在意,
用戶為了獲取到參與互動機會,需要完成指定行為,
比如註冊、互動、轉發、漂亮、點贊、購買、曬單、拉朋友助力等等。
2、有概率
不確定性可以讓用戶有懸念、期待的參與活動,
這種刺激、競爭的氣氛,相比於確定性獎勵,這樣的不確定性更容易調動用戶的參與意願,
比如抽獎、秒殺、1元奪寶、搖一搖、大富翁、老虎機。
3、有反饋
不關是什麼互動結果,不關用戶處在哪個階段,沒錯用戶參與互動都應該給予結果反饋。
4、有趣味
這是互動常見的加分項,當你的互動場景設置的越好玩,用戶就越願意花更多時間在活動中。
活動的3個原則:
1、根據運營的目的選擇活動形式
如果你想提升客單價,那麼活動形式中就應該優先考慮的是滿減卷以及折扣劵;
如果你想提升產品流量,那就應該優先考慮受眾人群廣的現金紅包和實物獎品;
如果你想提升轉化率,那就使用與新手特權相關的形式。
2、根據用戶生命周期選擇活動形式

對於新用戶來說,我們運營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快速讓他們躲過新手期,
對於成熟期的用戶來說運營非常重要的指標是用戶ARPU值。
所以,在活動策劃時候,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用戶階段,設置不同的形式來提升指標增長效果。
3、細化你的活動形式規則
如果你的活動選用的是非實物類形式,
那麼你還需在策劃中從用戶範圍、品類範圍、區域範圍、渠道範圍、時間範圍、支付範圍、排斥範圍、有效範圍、劵名等9個方向說明的活動方式使用規則。

例子
根據以上內容知識,基本是可以確定一個活動:
活動背景:
隨着祖國的越加強大,國民的愛國素質逐漸提升。
本次活動準備基於國慶節(熱點)愛國情懷,贈送愛國禮物贈送。(用戶痛點)
活動目的:
拉新/活躍
活動主題:
《 最有情懷的國慶節愛國禮物大贈送,100%中獎率 》
活動時間:
7-15天
活動形式:
一等獎XXXX,二等獎XXX 三等獎XXXX,安慰獎100%中獎率就是凡是參與抽獎的,都可以獲贈兩面小國旗,和一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拉2人抽獎一次,想再次抽獎拉1人既可。

當你確定了活動目的、主題、時間、形式、禮物,
剩下的就是活動的推廣渠道的選擇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