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職責及必能要求介紹「互聯網產品經理職責描述」

前言:

國內有產品經理的這個專有名詞多來自於互聯網產業,而在互聯網思維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鼓吹下,讓很多人以為產品經理是互聯網時代文化下的產物,而誤解了這個來自於美國汽車產業而擴散至全產業的產品經理名詞其實已經有了六十多年的歷史,本文就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產品經理區分不同,而敘述互聯網產品經理的特質!

「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哪些特質?與傳統產品經理有何不同?

文章:

「互聯網」與「互聯網思維」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思維」指的又是什麼?簡單來說,Internet指的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聯成的龐大網絡,也可稱為網際網絡,國內則稱為「互聯網」。隨着寬頻速度及軟硬體技術的提升,「互聯網」瞬間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從過去賣產品轉變為賣內容和服務。

根據 Digitimes Research 的調查表示,以台灣地區為例,台廠幾乎包攬了全球 90% 筆記型電腦的原始設計和代工製造。雖然曾經是筆記型電腦的生產王國,但是,近些年台廠過於依賴傳統形態的硬體設備生產(代工思維),既未順勢跟上網絡及數位媒體的發展,也沒有為自家產品構築相應的生態系統(互聯網思維),導致筆記型電腦產業開始一蹶不振。

其實,「互聯網思維」無關是否屬於網絡企業,也不是電子商務專屬,而是指『企業對使用者、產品、行銷和創新,乃至整個價值鏈和生態系統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 』 互聯網產品 vs 傳統產品 透過「互聯網思維」所規划出的產品(或服務)則稱之為「互聯網產品」。 「互聯網產品」一詞的概念是源自於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即在互聯網領域中產出而用於經營的商品,也是滿足互聯網使用者需求和慾望的無形載體。和傳統產品相比,互聯網產品的特點有: 產品更新速度快產品生命周期較短多元化的獲利模式無形(虛擬)的產品服務為主更重視使用者需求如上所述,如果傳統產品需要產品經理,那麼互聯網產品更需要有產品經理!

「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角色與職責「互聯網產品經理」(Internet Product Manager)則是應網絡世界蓬勃發展而生的一種職務,主要負責互聯網產品的規劃和推廣,以及互聯網產品生命周期的演化。根據所負責的互聯網產品是使用者產品(B2C)還是企業產品(B2B),可以分為互聯網使用者產品經理和互聯網企業產品經理。 B2C的產品經理最關心的是產品的使用者體驗,B2B產品經理最關心的是產品的流量與變現能力。

「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負責使用者需求的調研、分析、評估和原型設計; 推動、協調產品功能的開發、測試和發佈; 協助產品上線以後的BUG 追蹤、搜集改進意見、提供改進方案; 定期對產業相關產品進行評估,並提出功能優化、用戶體驗升級等方面建議。

互聯網產品經理VS傳統產品經理之差異如下

一、需求目的不同

傳統產品經理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會着重於產品的局部改善(improvement),因此,PM在新產品開發的考量點都是以目前現況需求的滿足為出發點。互聯網產品經理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會着重於產品的體驗及未來趨勢,一旦使用者有好的體驗,透過好的口碑行銷,自然能快速成長。

二、產品成效的不同

傳統產品經理着重於產品的實際成效(硬需求),如: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互聯網產品經理關心的是產品的體驗成效(軟需求),如:情感、認同、共鳴。

三、核心競爭不同

傳統產品經理較容易陷入價格的紅海,淪為價格戰。互聯網產品經理會洞察消費者需求並思考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特色,創造新價值藍海。

四、財務績效不同

傳統產品經理較容易幫公司帶來立即的營收及利潤。互聯網產品經理無法立即帶來顯著的營收或利潤。

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四大特質:

一、用戶力:了解用戶及做出好產品的能力誠如前面所言,互聯網的產品是更重視使用者的需求,不過,根據筆者的經驗,多數公司都認為自己是最了解客戶的,舉例來說,Google過去有款社交及通訊工具的產品Buzz,融合了相片、影片、連結等多種元素,聽起來相當不錯的社交產品,但前提是你得先擁有Gmail,簡單來說,Buzz是依附Gmail而生的產品,由於不是完全開放,自然覆蓋率不如Google的預期,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就出在 Buzz 的使用者究竟是 Google的內部員工還是外部廣大的一般用戶呢?相信答案應該顯而易見了。

二、溝通力:正確傳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產品經理相比,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除了公司內部既有的跨部門溝通協調之外,更多時間是需要與目標客群互動,筆者所指的溝通,即「PM必須要能聽得懂客戶的語言?知道他們的問題為何?並且要快速做出回應(解決問題)!」,一旦沒有做好溝通,等於是宣告你的用戶正在逐漸流失,產品將走上失敗之路。

三、應變力:知道面對及處理突發、危機事件的能力一直以來,產品經理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得去面對及處理在新產品開發當中,許許多多瑣碎及突發事件,如:缺料對產品上市時程的影響?數位媒體言論對產品口碑的影響?只要稍微處理不甚,再加上網路外部性的影響,對於產品的影響無疑是雪上加霜,一發不可收拾。

四、趨勢力:搜集資料及預測用戶需求的能力互聯網時代,環境變化的速度太快,產品更迭的速度也很快,身為產品經理,你的責任不是只有做好眼前的產品就好,而是要能運用市場研究的方法,定期做好資料的搜集及未來的趨勢分析,如:針對目標顧客進行焦點團體、客戶訪談…等質化研究方法,之後再用問卷調查的量化研究方法來驗證市場潛在的價值有多大?需求有哪些?

最後,將目標族群的人物誌(Persona)及產品路徑圖(Roadmap)一塊塊建構起來。

結語

雖然說「互聯網產品經理」是互聯網公司的產物,但筆者認為,未來所有的企業(包含傳統產業)都必須向「互聯網」靠攏,才能維持其競爭優勢。因而更需要非常強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市場洞察力和商業敏感度的產品經理-不僅要了解消費者,了解市場,更要能領導跨功能的團隊,協助企業加速完成產品的迭代及轉型重任。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5260.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9 12:05
下一篇 2025-01-09 12: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