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一直是海歸求職者趨之若鶩的一個從業領域,起薪高出其他崗位一大截就不說了,好年頭獎金100%+,工作地點都在CBD黃金地段,定製西服,出差都是商務艙4星酒店,接觸的客戶都是VP高層……真的是想想就覺得爽翻天啊,怪不得大家都想進金融行業工作!

但是事實上,金融行業的從業門檻很高,對畢業學校、成績、實習經驗等的篩選條件也很嚴格,就算是國外頂尖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成功率也不會太高;還有一些應屆生剛一開始就申請投資經理這種崗位,拿offer就真是難上加難。
但是大家都沒有留意到,在銀行系統中,還有這樣一個崗位,對應屆生的篩選要求比投資經理友好,薪資待遇又比其他崗位豐厚,那就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包括什麼?
銀行中產品經理屬於中台,支行以上的銀行機構才會開設這一崗位。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根據銀行類型、支行所在地等情況都有所不同,但說到底還是兩大塊:產品開發和產品維護。
總的來說就是幫助整個銀行創造更適合市場、收益更高的金融產品,實現產品多樣化。一個金融產品往往會包含很多不同領域、不同種類的金融子產品;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這些子產品最優化配置、以效益最高的方式組合起來,開發成一套銀行理財產品;並通過運營手段讓市場接受這個產品,根據市場反饋、各家支行業務落地施行情況,分析弱勢支行做不好的原因,並協調領導、部門、支行、客戶做好推動工作。
當然這裡說的產品開發,不是說完全的產品革新;事實上對於銀行業來說,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重大的、革命性的新產品相對是比較稀少的。金融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銀行等國家金融經濟重要環節,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風險問題,而所謂革命性的的新產品大都沒有經過生產實踐論證,風險較大;所以產品經理的產品開發,也是要在已有的產品結構和體系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的創新。

具體來說,就是a)分析產品。分析自身的客戶群需求和市場情況,決定引進或開發什麼樣的產品。不過實際上客戶的需求就是賺錢,所以簡而言之就是根據不同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給他們相應賺錢產品而已。遇到好的產品就想方設法引進,拉過來賣;引進產品很多條件的其實,比如說槓桿問題,比如說我幫你賣3000萬,你要託管6000甚至9000萬進來,比如說利潤分成問題,比如說代銷費問題等等。
b)風控過會。分支機構向總部報送,讓總部審批是否引進,總部就自己風控決定,總之風控這一塊少不了,具體其實就看要引進的產品本身拉。
c)銷售組織。其實銷售團隊都有自己的領導,那你就和人家對接賣點是什麼,kpi怎麼考核,怎麼給錢,當然這要看你在產品部門裡的職級了。
d)統計數據及跟進。很多人會忽略這些,覺得引進一個產品就完事了;但其實作為一個金融產品、尤其是投資起點高的金融產品經理,一定要跟進所引進的產品的運作情況,凈值啦,大事件啦等等等等。因為後期客戶一定會問這些事情,而銷售人員會來問你,你給不出相關信息就尷尬了。
有一些銀行的產品經理崗位也會帶着一些銷售的性質,畢竟最熟悉產品、最了解市場需求的人就是產品經理,由他們來接觸客戶,尤其是高級VIP客戶,是最適合的。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有哪些篩選條件?
1. 金融、經濟類專業
產品經理的入行門檻雖然沒有投資經理高,但對於金融經濟領域的業務知識要求也還是頗高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涉及到的產品範圍比較廣,從交易結構、投資回報分析、產品證券化,到債券、股權、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對沖、期貨等等等等,可以說是需要對金融各個領域的知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而這些要求,不經過系統的、規範化的學習,是無法達到的。
2. CFA、ChFP等證書
如果不是金融、經濟類專業的畢業生,想要成為產品經理,就需要考取相關證書來加持,為你證明業務能力了。
事實上,現在很多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想跨行當產品經理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也是很有優勢的。這是因為最近幾年最熱門的金融產品,大多都會涉及到兩個以上的行業和領域;尤其是股權類投資機構,日常處理都是垂直行業的產品,例如生物醫療、互聯網等等,不是相關專業畢業的從業者,很多時候也很難詳細了解這個行業,自然也無法做出最優投資選擇。
3. Microsoft Office等各類辦公軟件
一個產品經理可以說是整個業務線的樞紐,像膠體一樣粘黏着和產品有關的所有部門——通俗一點說……開發產品的時候,需要excel(或其他分析工具和模型)分析市場需求和形勢,風控上會的時候,需要製作ppt(或其他演示工具)向風控部門和產品部門展示;下游銷售不會賣了,還要去給他們講這個產品的賣點在哪裡;更別提穿插在其中的各類文檔工作了。
所以,銀行產品經理JD里的「熟練運用Microsoft Office等辦公軟件」,真的不是一句可有可無的「廢話」而已,也不是說你會往word里打個字,會在ppt里插張圖就叫「熟練運用Microsoft Office等辦公軟件」的——這些辦公軟件用得溜不溜,和一個產品經理的工作效率和成果真的是息息相關。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候選人適合做銀行產品經理,什麼樣的銀行產品經理才能一路「開掛」、走上人生巔峰呢?
一個優秀的銀行產品經理
的關鍵特質是什麼?
上周我們講到要成為銀行產品經理,有三點「硬實力」是必須具備的:
- 金融、經濟類專業背景
- CFA、ChFP等證書
- Microsoft Office等各類辦公/數據分析軟件
在此之外,銀行在篩選產品經理時還有兩個重要的考量標準和一個加分項:
標準1:溝通理解能力
首先,一個產品經理對產品的理解必須比誰都要更加深入、透徹,通過對產品的透徹了解,結合對應的目標客戶分析,然後與一線的理財經理、客戶經理溝通,制定合適的任務和方案傳達下去。
例如公司理財類產品,本行優勢在哪裡,怎樣的用戶適合推介;或是渠道類的產品,什麼樣的客戶對於那些服務是必須的;或是結算類的產品,從事哪些行業領域的客戶有開立POS結算需求,或者跨境結算的需求……這些都是需要公司部產品經理進行總結歸納,整理出產品優勢,目標客戶畫像,然後讓營銷工作變得簡單。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不光要對產品、市場、目標客戶有深刻獨到的理解,還要能夠將這種深入透徹的理解,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傳遞下去,書面和口頭的溝通能力都非常的關鍵。
標準2:產品嗅覺
金融產品有三大特性: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除了要考慮從產品本身的收益、市場的需求以外,還必須要為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考慮,降低金融產品風險性、增強金融產品流動性等。這就要求產品經理在產品開發、和維護的每一環節都時刻保持靈敏的產品嗅覺,從產品的角度去看待市場中的所有現象。
加分項:數據敏感度
產品開發只是產品經理工作的一小部分,產品經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運營這款產品,而要運營好一個產品,必須要依賴數據——所以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必須對所運營產品的數據非常敏感,從設計產品的最開始就要考慮到提取數據的事情。

不少情況下,銀行產品經理想要一個數據,要找銀行數據中心去提數據,數據中心還不一定支持你,有些是人事之間配合的問題,有一些也是產品經理自己設計產品時的問題:設計產品的時候就沒有想到以後提取數據的情況,於是導致數據中心取數據變成一個苦力活,配合起來難度也就自然增加了。
負責什麼行業的產品經理
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產品經理入職之後都會有一個通用類的培訓,然後根據個人的考核,和考慮興趣方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資質,分配到不同行業的產品部門,這時候交叉專業背景的求職者就很有優勢了。
海歸優勢專業1:CS/大數據
IT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投資熱點,而AI和大數據又是熱門中的熱門。海外大學由於學制和教育體系的原因,學科更新比國內更加快速,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更先進的知識,對於行業和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也要更加全面。正是因為如此,相關專業的海歸回國申請銀行產品經理就具備了極大的優勢。
海歸優勢專業2:機械製造
德國的機械製造業,雖然近年來被中國和日本窮追猛趕,但在整個行業中還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仍然代表了這一領域先進科技前進的方向。因此,德國機械製造、尤其是汽車製造專業的海歸,回國之後也成為了銀行產品經理的優勢人選。

海歸優勢專業3:設計
設計行業並不算傳統的投資熱門,但隨着遊戲行業和互聯網交互領域的強勢發展,近年來又成為了市場看好的熱門行業之一。法國、意大利、韓國等國設計專業畢業的海歸也是銀行追逐的人才之一。
那麼,一個優秀的銀行產品經理,ta的發展空間和職業潛力到底能有多大?小編下期再跟大家好好說一說。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4387.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