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I市場敏感度非常高,因而是十分流行的測算零售商品和服務價格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縮寫,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錢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視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假如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如果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了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達到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達到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與就業形勢報告(非農)結合在一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成了金融市場上被仔細研究的另一個熱門的經濟指標。它獲得關注的原因顯而易見:通貨膨脹影響着每一個人,它決定着消費者花費多少來購買商品和服務,左右着商業經營的成本,極大地破壞着個人和企業的投資,影響着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而且,對通貨膨脹的展望有助於設立勞動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財政政策。由於CPI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成為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
對老百姓而言,GDP增長並不代表收入隨着增長。但是CPI增長,卻是直接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開支確確實實在增加。2009年雖然GDP仍在增長,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連續9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其中有4個月超過6%,11月份的CPI漲幅更是創下6.9%的新高。雖然統計局長說2009年我國總體處於「溫和通脹」狀態,我們只知道肉價漲了、米價漲了、油價漲了……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CPI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高通脹會導致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不明,增加市場風險。廣大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他們的資金成本預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CPI。高漲的CPI也通常導致央行採取加息、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等緊縮貨幣政策措施,這樣造成流入股市的資金減少而資金回報要求提高,因此高通脹往往伴隨股市的下跌。
此外,PPI(生產物價指數)也是一種測度標準,它測度的是企業而不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支出費用以更高消費價格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有助於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
PPI是英文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的縮寫,它是站在生產者的角度,來觀察不同時期貨物和服務商品價格水平變動的一種物價指數,反映了生產環節的價格水平,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在我國,PPI一般指統計局公布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包括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涉及調查種類186個。其中,能源原材料價格在PPI構成中占較大比重。通常情況下,PPI走高意味着企業出廠價格提高,因此會導致企業盈利增加,但如果下游價格傳導不利或市場競爭激烈,走高的PPI則意味着眾多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從而影響企業盈利,整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也將受到考驗。2009年我國PPI大幅上漲,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原油、煤炭、礦產等上游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並且向下游加速擴散所致,特別是我國在6月20日大幅度上調了成品油價格,導致7月份PPI衝上兩位數。
CPI和PPI並不亦步亦趨。相對於PPI,CPI是一個滯後指標。但PPI對CPI有一定的傳導作用,這種傳導作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變化直接影響CPI的變化;二是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的變化,直接引起生產消費品的企業生產成本的變化,間接影響CPI變化。例如石油價格漲價,會導致石化產品漲價,石化產品漲價導致化纖價格提高,進而導致紡織品和服裝成本上升,從而推高消費品價格。因此,在多數情況下CPI和PPI走勢方向是相同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