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雲創:推動AI走進金融的先行者

2003 年,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學者卡洛塔·佩雷斯在其著作《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中將過去兩百多年工業革命的歷史進程分為五個階段,而當前我們即將進入第六個階段:

百融雲創:推動AI走進金融的先行者

由一次技術革命開始,誕生出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卡洛塔·佩雷斯將這些變化稱為 「技術-經濟範式的變遷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shift)」。

2020年,在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帶動下,金融行業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在AI行業堅守了20年,百融雲創的創始人張韶峰正是見證者。

百融雲創的AI信仰

公開資料顯示,百融雲創成立於2014年3月,是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平台。公司堅持以科技為驅動,不斷探索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場景應用。

而作為百融雲創的創始人,張韶峰自從1996年進入清華大學,攻讀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後就曾聽學校內的老師提及人工智能,只不過大家似乎並不相信也一天人工智能會到來——據張韶峰迴憶,當時存在一種共識,由於技術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AI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隨後,在他畢業後20年的時光當中,他親眼看到這個遙遠的人工智能從想像走到了現實。

研究生畢業後,張韶峰加入Oracle(甲骨文),負責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眾所周知,Oracle是最富盛名的數據庫軟件公司,然而,由於當時人工智能技術不完善,所能解決的問題有限,即使在Oracle,AI數據的商業化也並不理想。

因此,這讓高度相信AI能夠落地的張韶峰倍感煎熬。

「當時在Oracle最賺錢的業務來自數據庫軟件,數據挖掘及機器學習並不被重視。」感覺自己的理想長期不受重視之後,張韶峰下定決心離開了Oracle。

與此同時,2005年底,張韶峰參與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天才博通。

「我們當時做了一個通用的雲模式的數據挖掘軟件,服務於零售、稅務局、銀行、保險公司等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可以在雲端便可以做數據的挖掘和測算。」這是張韶峰的美好設想,也是中國最早將AI與SaaS結合的軟件,然而,這個設想卻遭遇了現實的打擊。

「可能當時我們的產品太超前了,那個時候其實很多企業對於數據的需求沒那麼強烈。其次即使有些企業有需求,但他們也更願意相信和購買國外知名公司的產品。」張韶峰說。

在人工智能沒有大規模普及的當下,天才博通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讓更多客戶認可。

張韶峰堅持了兩年多,再也沒堅持下去,他於2009年加盟天涯社區,負責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在大量帖子漫天飛舞的時候,是否可以用算法去匹配用戶興趣然後做個性化推薦?作為中國最早的信息流產品,張韶峰的算法上線後立馬受到用戶歡迎。

這次的成功堅定了張韶峰在人工智能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甚至他還構建了一個更加超前的產品模型,在移動端上精選出論壇裏面長貼中的部分短小而精華內容,短小到手機屏幕一屏就可展示完整,用戶不能主動選擇內容,只能閱讀完全算法推薦的內容。

在今天看來,這一模式是超前的,只是當時受網絡的限制並未得到規模發展。2009年,張韶峰遇到了百分點科技的兩位合伙人,百分點科技是中國最早的基於機器學習的個性化推薦公司,旨在為消費者提供電商商品、社交媒體的個性化推薦服務。

基於對個性化推薦技術的認可,張韶峰決定加盟百分點科技。

這一次,他賭對了——技術足夠創新,又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這讓張韶峰加盟後的百分點科技迅猛發展,在電商、婚戀市場所向披靡。

不過,這個時候的張韶峰並沒有意識到,當個性化推薦技術遇到金融會產生什麼火花。

直到2012年底,他才真正開始在二者之間產生聯想。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底,深圳一家券商突然找到百分點科技,希望百分點能夠幫他們做一個理財產品的智能推薦。最初,張韶峰有所懷疑,「因為之前我服務過金融機構,他們門檻高,很少主動尋求合作,突然間主動送上門一個項目,我有點不太相信。」張韶峰迴憶說。

直到對方派人從深圳過來,並且交了預付款。等合作切實落地了,張韶峰才確信,AI+金融的新時代來了。

張韶峰決定抓住這個機會——2013年,張韶峰與兩個合伙人商量後決定將AI+金融部分從百分點獨立出來,由他牽頭去嘗試人工智能和金融更好的結合,百融雲創的前身百融金服就這樣成立了。

百融雲創:推動AI走進金融的先行者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

AI+金融意味着什麼?

2016年,當AlphaGo成為全球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機械人,似乎一夜之間,全球開始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的熱潮。

然而,人工智能究竟能夠幫金融機構解決哪些問題?

就這個問題,剛成立百融雲創的張韶峰不明白,金融機構同樣不明白。

因此,儘管從2013年起,百融雲創已重資投入產品研發,超過95%的產品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然而,此時的百融雲創與大量金融機構接觸之後,張韶峰發現,對於部分銀行而言,接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這類算法還是有點困難。

「許多銀行更習慣傳統的邏輯回歸算法,這樣的算法處理的數據字段比較少,算法也更具解釋性,用起來相對簡單,技術理解起來很容易。一開始,他們對於機器學習模型不是很接受。」張韶峰迴憶說,因此,很多時候百融雲創在服務金融機構的時候,需要轉為使用傳統邏輯回歸的方法去做。

不過,最終,百融雲創還是用技術征服了這些合作夥伴——在技術的加持下,百融雲創開始大量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幫助金融機構在信貸風控、企業徵信、精準營銷等多個場景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這為金融機構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不僅有效控制了成本,更是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為了讓AI+金融的應用更為廣泛,2018年3月,百融雲創還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通過「數據+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計算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各技術領域中深入實踐。成立兩年多來,該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智能外呼機械人、智能模型訓練平台「計算未來AutoML」、端到端語音合成系統等相繼問世。

如今,經過3年的發展,實驗室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吸引了超百名來自國內外的資深專家和人才加盟,包括來自斯坦福、牛津、清華、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一流學府的精英,算法工程師均有碩士、博士學歷。

除了廣納頂尖人才,實驗室還積極與各大高校,包括中科院、人大研究院、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等在計算語音、NLP、深度學習技術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提升整體技術研發能力。其中,中科院是國內語音領域惟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語音領域國內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研究機構。

據實驗室負責人介紹,目前實驗室整體技術和項目保持開放,不同領域的專家在技術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整個團隊在組織架構上扁平化,各自有相對獨立的研究方向,個人成長和上升空間都很大。所有這些,都令實驗室人才戰略得以迅速推進。

在人才戰略的推動下,兩年來百融雲創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在科研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目前,實驗室已經建立起智能語音交互、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圖像識別、機器學習四大核心研發小組,並取得多項專利成果。

在智能語音交互領域,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基於端到端的語音合成系統,通過先進的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了人機交互,可以實時將文本轉換成自然流暢的語音,與真人發聲的相似,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先進水平。

在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領域,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對話系統在深度挖掘對話口語規律、總結概括語義類別的基礎上,結合傳統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可以實時理解口語語義,實現人機流暢交流,提升交互體驗。

目前,上述語音合成系統和對話系統均已在其智能外呼機械人「百小融」上使用。相較於傳統機械人僅局限於電話呼出,「百小融」集成了目前先進的語音識別(ASR)、自然語言處理(NLP)、語音合成(TTS)和智能語音打斷技術,並結合了百融雲創龐大的知識圖譜,支持多輪的精準回答交互,應用於智能營銷和智能客服,可以迅速為金融機構節約成本,提升效率。

同時,實驗室在圖像識方面的探索有卓有成效:OCR自定義模板文字識別準確率和人體裸露識別在自拍場景下準確率屢創新高,可有效運用於判斷用戶風險偏好。此外,實驗室還在開發機器學習平台,探索聯邦學習技術。

作為「AI實力派」選手,百融雲創最終在AI信仰加持之下,通過技術手段賦能金融及產業,在金融領域成功實現通過智能風控幫助金融機構實現從貸前反欺詐、貸中預警到貸後管理的風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百融雲創自主研發了智能模型訓練平台「百小漁」,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在沒有任何模型訓練經驗的條件下,快速、高效地完成風控模型訓練與智能風控體系搭建。

作為「AI+金融」領域最先吃螃蟹的人,百融雲創終於推動AI走進了現實。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207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6 09:40
下一篇 2025-01-06 09: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