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個神奇的軟件。有人說,「拼多多除了上市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我個人雖然不是拼多多的用戶,無權對拼多多平台的產品質量優劣發表意見,但手機裏面還是不得不裝上了拼多多APP。沒辦法,誰讓拼多多的營銷如此成功呢。幾乎每隔一兩天,我的微信上都能收到幾條親戚、朋友發來的拼多多助力鏈接。礙於情面,我不得不一一點擊。但一點擊開始,就彷彿進入了死循環,點完這個鏈接,又提示點擊下一次鏈接,如此反反覆復。想關閉退出,卻始終找不見關閉按鈕,最後只好強制退出。

關於拼多多的網絡段子
之前,拼多多出了個「助力領現金」的活動,大概的活動規則是:幫好友拼多多助力的時候,平台會「意外」的發給你98.xx的金額(以100元助力金額為例),你再將平台的助力鏈接分享給好友進行點擊助力,在規定時間內累積到一定門檻的金額,就可以提現。
但是,實踐中的問題在於,許多人在按照平台的規則邀請好友助力之後(有的甚至邀請了幾十人),根本無法提現。其中,大部分的情況是:在剩餘金額僅為百分之零點幾的情況下,無論用戶邀請多少人助力,均無法繼續完成。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人還到新浪平台進行投訴,但幾乎都沒有得到拼多多平台的滿意答覆。

某投訴平台關於拼多多助力活動的投訴
其實,拼多多平台的「助力領現金」活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營銷手段,但屬於我國法律上的「有獎銷售」。那麼,究竟什麼是有獎銷售呢?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佈的的《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以銷售商品或者獲取競爭優勢為目的,向消費者提供獎金、物品或者其他利益的行為,包括抽獎式和附贈式等有獎銷售。
經營者為了推廣移動客戶端、招攬客戶、提高知名度、獲取流量、提高點擊率等,附帶性地提供物品、獎金或者其他利益的行為,屬於有獎銷售。
抽獎式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以抽籤、搖號、遊戲等帶有偶然性或者不確定性的方法,決定消費者是否中獎的有獎銷售行為。
附贈式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向滿足一定條件的消費者提供獎金、物品或者其他利益的有獎銷售行為。

常見的有獎銷售方式
通過在拼多多APP查詢,「助力領現金」得規則為:
1、用戶在活動中可以通過領取好友分享的紅包及邀請好友助力的方式獲得現金,已經獲得現金可以在自己的活動主頁面中進行查看。快去邀請好友助力領現金吧
2、用戶需要在頁面規定的時間內積累現金達到一定金額門檻才可提現,如逾期未達到門檻,所積累的現金均會失效,詳情可以點擊頁面上的提現按鈕進行查看。
3、用戶積累的現金金額達到提現門檻之後,會保留可提現狀態72小時(保留時間從到提現門檻時算起),逾期未提現的現金將會失效,請儘快提現。
……
根據上述活動規則可知,「助力領現金」活動並非是通過抽籤、搖號等帶有偶然性或者不確定性的方法決定消費者是否中獎,而是規定只要消費者滿足一定條件就可以領取現金。因此,該行為應屬於「附贈式有獎銷售」。那麼,相關的活動規則是否存在違法之處呢?

常見的有獎銷售方式
根據《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經營者在有獎銷售前,應當明確公布獎項種類、參與條件、參與方式、開獎時間、開獎方式、獎金金額或者獎品價格、獎品品名、獎品種類、獎品數量等信息。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商家進行購物滿減的方式進行有獎銷售,相應的活動規則必須具體明確:活動時間、地點、參與主體,消費多少元可以減少多少價款,對購物種類有無限制,是否可以用優惠券代替滿減價款等。
但根據上述「助力領現金」活動規則可以看出,拼多多平台僅籠統規定「用戶在活動中可以通過領取好友分享的紅包及邀請好友助力的方式獲得現金……用戶需要在頁面規定的時間內積累現金達到一定金額門檻才可提現」。至於具體需要邀請多少好友助力、每次助力能夠累積多少金額、邀請新用戶與老用戶的助力金額是否存在差異等,活動規則中並沒有明確。可見,拼多多平台也是在打政策規定的「擦邊球」。這樣不公開、不透明的活動規則,難免會讓人懷疑平台是否存在欺詐的故意。

其實除了「助力領現金」活動外,拼多多平台的「砍價免費拿」、「免費領水果」等諸多活動也備受質疑。究其原因,還是相關的活動規則不清晰、明確,導致消費者對於平台活動內容的真實性不信任,而且相關的監管也不到位。此外,在應對消費者關於此類活動的投訴方面,拼多多平台也一直沒有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處理結果。希望拼多多平台能夠積極改正,提升服務,給消費者一個好的的購物體驗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1756.html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