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實施
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就正式開始實施了。從2018年12月31日開始,由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APP軟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填報功能正式上線使用。該系統的互聯網WEB端、扣繳客戶端和稅務大廳端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填報功能也同時向社會開放。納稅人可在稅務部門官方網站掃二維碼或在主流應用市場下載使用。




提前填報信息 1月發工資時就可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按照規定,提前填報了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納稅人,在2019年1月份發放工資時,就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從收入額中扣除這一部分金額及其他的法定扣除後再計算個人所得稅。如果納稅人領取1月份工資前忘記填報或者填報晚了,可以在2月份或者以後月份填報並補扣享受。



據介紹,納稅人的填報方式有四種:
① 按照各地稅務局公告的渠道下載手機APP「個人所得稅」並填寫;
② 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填寫;
③ 填寫電子信息表;
④ 填寫紙質信息表。
電子和紙質信息表都可以在各省稅務局網站下載。其中,選擇在扣繳單位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可以直接將紙質或者電子錶提交給扣繳單位財務或者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或互聯網WEB網頁填寫後選擇推送給扣繳單位。



那麼,個人所得稅的APP下載後,如何使用呢?
用戶在使用這款軟件前先需要註冊,註冊分為兩種方式:大廳註冊碼註冊和人臉識別認證註冊。其中大廳註冊碼註冊方式,需要先持有效證件去辦稅大廳獲取一個註冊碼,然後才能在APP上完成註冊。因此更多用戶可能會選擇人臉識別註冊。人臉識別註冊必須是持有居民身份證的納稅人才可以使用,在填寫過身份證號和姓名後即可進行人臉比對。
需要提醒的是,該人臉識別界面與支付寶的人臉識別相似,但識別的環境要求更為嚴格,需要人臉在較強光線下才能被識別,否則識別區會一直顯示「再清晰一點」而無法通過。也需要確保面部未被遮擋,如佩戴眼鏡,需摘下眼鏡。在通過人臉識別後,需填寫戶籍信息並設立用戶名和密碼即可完成註冊。








完成註冊後,用戶還需要完善個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可享受優惠信息兩部分。在完成個人信息填寫後,用戶可以發現在自己的「任職受雇信息」一欄中會自動生成自己的單位信息,包括單位名稱、納稅人識別號、任職受雇日期等信息。
「個人所得稅」APP軟件目前僅支持實名註冊功能,同時國家稅務總局也導入了一部分納稅人的信息,以此進行校驗和壓力測試。
需要提醒的是,用戶填報專項扣除信息在第一次填寫時一定要填完整,便於及時享受優惠,以後月份、年度享受時就不需要再填。而且每年年末如果沒有變化,確認一下即可,無需重填,有變化的則把變化部分更改即可。同時,稅法和專扣辦法已明確規定,稅務機關和扣繳單位都必須做好信息保密工作,有責任保護好納稅人的隱私。
對於專扣辦法中規定部分扣除項目需要納稅人留存必備資料的內容,這主要是為了界定好征納雙方的法律責任,倡導大家共同維護誠信社會。因為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在我國是首次實施,各方信息共享還需要一個逐步健全完善的過程。隨着時間的推移,需要納稅人留存的資料將越來越少。


在這還要告訴大家,這些留存的資料不需要提交,申報時既不需要給稅務機關,也不需要給扣繳單位。稅務部門在事後核驗時,凡是能通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核對上的,就不需要找納稅人查閱留存資料;如果部門信息核對不上就會找納稅人核對,需要得到納稅人的配合。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0304.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