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中國網民爆料稱,美國知名電商平台亞馬遜有可能會將許多來自中國的棉製品下架,因為根據美國政府的規定,任何出口到美國的棉製品都不能包含有來自新疆的棉花,否則就很有可能會被扣留。
可新疆卻是中國棉花最主要的產地。
如下圖所示,昨天豆瓣網一位名叫「窩瓜怪」的網民發帖稱,有通過美國亞馬遜平台向美國出口棉製品的中國商家向其透露,亞馬遜正在要求中國的出口商提供可以證明他們的棉製品不包含新疆棉花的證明。
在一份疑似為亞馬遜發給中國出口商的文件中,亞馬遜表示由於中國有85%的棉花都來自新疆地區,所以有客人要求中國商家必須提供這類證明,否則來自中國的棉製品很可能被美國海關扣下,直到商家能證明棉花並非來自新疆。

另一組「窩瓜怪」提供的聊天截圖則顯示,有疑為中國商家的人表示賣家根本無法提供這種保證出口產品不包含新疆棉花的證明,結果就是他們在亞馬遜上出售的棉製品,比如男用浴巾,被亞馬遜下架了。


目前,耿直哥無法核實「窩瓜怪」這則爆料貼中給出的這些材料文件和聊天截圖的真實性,但美國媒體的報道顯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政府在今年1月13日就已經以所謂「強迫勞動」這個政治謠言為由,全面封殺了來自中國新疆的棉花以及番茄等產品。

其中,《華盛頓郵報》2月22日的一篇報道更指出,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直接導致許多中國的棉花和棉製品出口商被美國買家取消了訂單,一些使用中國棉花進行產品生產的境外廠商也中止了與境內棉花廠家的合作,因為新疆是中國最主要的棉花產地。

一些早就察覺到這一政治風險的外國企業則提前就已經與新疆棉花做了切割,比如知名服裝品牌GAP及其旗下的Oly Navy和Banana Republic品牌,宜家和H&M也已經不再往美國出口認可新疆棉花的製品,並已經停止再從新疆的供應商處進貨。耐克則表示他們不使用來自新疆的棉花,且公司也已經告知供應商們不要使用新疆棉花。
不過,《華盛頓郵報》的這篇報道並不是在批評美國政府對新疆棉花的封殺是錯誤的,而是認為由於服裝產業的下游供應鏈透明度不夠,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會令美國政府對新疆棉花的封殺難以得到迅速全面的落實。
該報採訪的一些「勞工組織」的人就稱供應商很擅長「欺騙」他們的客戶。一家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服裝品牌還稱西方品牌一般在中國也不是直接與原材料供應商打交道,所以無法確保原材料沒問題,不如直接用他們這個美國本土的服裝。
而美國服裝鞋類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則表示,美國的品牌正在大力將新疆棉花移除出它們的產業鏈,但受疫情影響這個過程會較為緩慢。


另外,《華盛頓郵報》還提到有美國的化學公司正在與一些服裝品牌合作,通過化學的方式對棉花進行溯源,以進一步排除新疆的棉花。
總之,上述這些美國媒體報道的情況說明,美國政府早在今年1月就已經通過創立法規的方式,直接封殺了新疆的棉花等製品,而這也迫使大量向美國出口棉製品的商家不得不從他們的供應鏈中切割掉新疆的棉花。但由於新疆是中國棉花最主要的產地,美國政府的禁令勢必會導致中國棉花廠家和相關製品的出口商被「一刀切」式地傷害,一些美國的政治勢力和本土企業也在趁機煽動這種對中國棉花的排斥。
因此,那位豆瓣網民「窩瓜怪」爆料的情況,看起來就絕非「空穴來風」了。
最後,《華盛頓郵報》在其2月那篇報道中曾提到,美國一家的封殺其實並不會影響到中國服裝整體上的國際出口,因為國際市場的需求量很大。但美國的做法確實導致國際上對於美國棉花的需求量增加了。
可是,隨着美國的施壓,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也在盤算着效仿美國對新疆棉花進行封殺。比如英國政府今年1月就表示如果英國品牌使用來自新疆地區通過所謂的「強制勞動」採摘的棉花,就會遭到處罰。


這再次說明,比起那些被迫切割新疆棉花的外國品牌,我們真正要面對和反擊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
如何瓦解他們在棉花貿易上的話語權,不讓他們的政治謠言進一步傷害新疆乃至中國的棉花產業,如何通過制定行業標準、貿易規則和政策法規構建起我們的國際標準體系、法律體系並壯大我們的國際話語權,以維護好我國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的發展空間和貿易秩序與利益,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才是在普通人表達樸素的愛國情感之上,需要我們的政府、立法者以及我國那些棉花和服裝行業的協會和商會拿出方案和對策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10289.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