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linux下怎麼連接mysql數據庫
1、 首先確保linux下mysql安裝好,服務啟動完之後,就可以開始連接數據庫了。在終端輸入「mysql -hlocalhost -uroot -p」,其中h參數是主機名,這裡是本地就寫localhost,也可以省略:
2、輸入mysql的密碼之後就登錄了,也可以不輸入密碼登錄,比如這裡的root密碼是mysql123456,可以直接輸入「mysql -hlocalhost -uroot -pmysql123456」,此時就沒有提示輸入密碼,直接進入mysql的命令行中了:
3、此時顯示的就是mysql的命令行界面了,若要退出輸入quit就可以退出了。以上就是linux中連接數據庫的操作:
如何在linux下安裝mysql
linux下使用yum安裝mysql
1. 安裝mysql 服務器端:
yum install mysql-server
yum install mysql-devel
2. 安裝mysql客戶端:
yum install mysql
3. 啟動mysql服務:
service mysqld start或者/etc/init.d/mysqld start
停止:
service mysqld stop
重啟:
service mysqld restart
4. 創建root管理員: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123456
5.登陸
mysql -uroot -p123456
Linux系統下mysql運行慢,請給出分析方案!!
Linux 進程通過 C 標準庫中的內存分配函數 malloc 向系統申請內存,但是到真正與內核交互之間,其實還隔了一層,即內存分配管理器(memory allocator)。常見的內存分配器包括:ptmalloc(Glibc)、tcmalloc(Google)、jemalloc(FreeBSD)。MySQL 默認使用的是 glibc 的 ptmalloc 作為內存分配器。
內存分配器採用的是內存池的管理方式,處在用戶程序層和內核層之間,它響應用戶的分配請求,向操作系統申請內存,然後將其返回給用戶程序。
為了保持高效的分配,分配器通常會預先向操作系統申請一塊內存,當用戶程序申請和釋放內存的時候,分配器會將這些內存管理起來,並通過一些算法策略來判斷是否將其返回給操作系統。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避免用戶程序頻繁的調用系統來進行內存分配,使用戶程序在內存使用上更加高效快捷。
關於 ptmalloc 的內存分配原理,個人也不是非常了解,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下華庭的《glibc 內存管理 ptmalloc 源代碼分析》。
關於如何選擇這三種內存分配器,網上資料大多都是推薦摒棄 glibc 原生的 ptmalloc,而改用 jemalloc 或者 tcmalloc 作為默認分配器。因為 ptmalloc 的主要問題其實是內存浪費、內存碎片、以及加鎖導致的性能問題,而 jemalloc 與 tcmalloc 對於內存碎片、多線程處理優化的更好。
目前 jemalloc 應用於 Firefox、FaceBook 等,並且是 MariaDB、Redis、Tengine 默認推薦的內存分配器,而 tcmalloc 則應用於 WebKit、Chrome 等。
Linux下對MySQL的管理
啟動服務:
#service
mysqld
start
停止服務:
#service
mysqld
stop
重新啟動服務:
#service
mysqld
restart
設置自動啟動該服務:
#ntsysv
進去選到mysqld,再按空格鍵選中,確定。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