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3060:定價2499,性能對標2070
距離上一款NVIDIA顯卡新品RTX 3060 Ti首發已經過去倆月半了,因為虛擬貨幣的關係,這段時間裏顯卡市場也變得無比魔幻:最低配的RTX 3060 Ti已經溢價至5000元價位,快要趕上MSRP 5499元的RTX 3080了,初期銷量比較低迷的RTX 3090也從小幅降價猛漲至現在的兩萬起步。

為了緩解這一情況,NVIDIA近期發佈了一則新聞:推出CMP產品線,並限制RTX 3060在挖礦時的哈希算力,意在解決顯卡市場嚴重缺貨的問題,但是否有用短期內還不得而知。
這篇RTX 3060評測,主要內容還是給大家帶來新卡的性能評測,以及我對未來顯卡市場的一些看法。
RTX 3060:GA106核心,性能對標RTX 2070

RTX 3060採用了新設計的GA106核心,對比GA104差不多能用「腰斬」形容,攔腰砍了一半GPC單元,但每個GPC單元補回了兩組SM單元,圖中還能看到6組內存控制器以提供192bit位寬。

GA106
官方規格中,RTX 3060擁有3584個CUDA單元,而通過GA106的diagram可以算出這30組SM單元總共有3840個CUDA單元,基本上要在GA106核心上刀出RTX 3060 Ti與RTX 3060之間的產品是沒什麼可能了。
這核心的「腰斬」帶來的結果就是RTX 3060性能只對標RTX 2070,相對於RTX 3060 Ti對標RTX 2080 SUPER,難免有些差強人意,但也可能暗示了對標RTX 2070 SUPER/RTX 2080的30系顯卡會出現。
其它方面,核心依然使用三星8nm製程,晶體管數132.5億,面積為276mm²,比GA104小了很多。採用12GB GDDR6顯存,位寬192Bit,帶寬360GB/s,這也是大家比較迷惑的地方,後面會提到這大顯存有什麼作用。另外RTX 3060也是支持Ampere架構的全部特性的,包括第二代RT Core,第三代Tensor Core和DLSS 2.0。
七彩虹 iGame RTX 3060 Ultra W OC 12G外觀賞析

手上的這張iGame RTX 3060 Ultra W OC 12G維持着該系列的設計風格,官方把這張卡稱為「初晴」限量版。以白色為主色,搭配上「蒸汽波」風格以及不少潮流元素點綴,既有白色的純凈觀感,也不會太「齋」,富有年輕活力。

顯卡兩側為iGame自研13翼扇葉,在iGame系列產品中都有應用,邊緣折角的「捕風手」設計,可將氣旋壓入散熱器來實現風壓與風量的進一步提升。

供電接口為雙8Pin,對於單8Pin就能滿足供電需求的RTX 3060來說比較少見。供電接口的上方就是iGame的LOGO燈。

背板主色也是白色,不過增添了比較多iGame的元素。

顯卡頂部可見熱管,在未拆解的情況下看上去比較像2*8mm+2*6mm熱管配置,從熱管上方的孔也可以確認熱管與鰭片之間採用了迴流焊工藝。
顯卡拆解

顯卡拆解只需擰下背板上的螺絲,並拔掉PCB上的3根導線即可。PCB一眼下去比較簡潔,應該是基於NVIDIA公版設計小改而來。

左側供電排布


供電DrMOS特寫
左側7相供電,頂部還有一個空焊位。MOS管老朋友了,Alpha&Omega的AOZ5311NQI DrMOS,可承受50A的持續輸出電流,10ms內80A瞬間電流負載能力,以及10μs內120A瞬間電流負載能力。旁邊有一顆GSTEK的GS9219降壓轉換芯片。

右側有兩相供電。

GA106核心本體,Die面積確實比GA104小了一圈。

三星顯存,型號K4ZAF325BM-HC16,與之前RX 6800首測時看到的型號一樣。

顯存附近有一顆安森美的供電檢測芯片,型號NCP45491。

背部一顆同樣來自安森美的PWM芯片,型號NCP81610,支持8相供電。

散熱器部分,此角度可見4根熱管彙集在核心散熱底座處,整體的散熱覆蓋非常全面,從核心、顯存到供電都沒有落下。

鰭片有扣FIN設計,且鰭片比較密集,導熱效率應該會比較高。

熱管的結構比較特別,兩根8mm熱管長度從頂部到核心,而兩根6mm熱管在經過核心後還繞了一圈穿回去核心部分的鰭片里。
理論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簡介

測試平台更新了主板為ROG M13H,之前使用了一段時間的i9-10900K更換成體質更好的i9-10850K,內存增加至32GB用來滿足生產力測試需求,硬盤更換870 EVO用來裝載軟件遊戲,其餘配置沒有變化。

Normal BIOS

OC BIOS
七彩虹iGame RTX 3060 Ultra W OC 12G默認搭載兩個BIOS,我們截取了GPU-Z中顯卡的兩個BIOS信息,公版BIOS下功耗牆限制在170W,核心BOOST頻率1777MHz,OC BIOS下功耗牆限制在200W,核心BOOST頻率1807MHz。
理論性能實測
先上3DMark理論測試,我們把3DMark的DX11、DX12和光線追蹤測試都跑了一遍。
Fire Strike、Time Spy

Fire Strike

Time Spy
傳統光柵化渲染的DX11和DX12測試中,本次參測里與RTX 3060性能最接近的應該就是RTX 2070,上面測試的項目中RTX 3060的成績都稍微落後RTX 2070。DX11項目中RTX 3060落後RTX 2070 7%左右,DX12項目里則是3%~4%。
對比RTX 2060,DX11項目中RTX 3060領先12.8%,DX12項目中領先17%。
Port Royal

而在光線追蹤測試的Port Royal中,RTX 3060同樣小幅落後RTX 2070,幅度接近4%。對比RTX 2060則提升了20%。
DirectX光線追蹤

在純光線追蹤渲染的DirectX光線追蹤測試中,搭載新一代光追單元的RTX 3060就大幅反超了RTX 2070,幅度達21.8%,對比RTX 2060的話超越幅度更是來到了49%。
DLSS功能

最後是DLSS功能測試,這裡RTX 3060就和RTX 2070差不多了,關閉DLSS後差距稍大,但打開後兩張卡的幀數表現就持平了。
3DMark理論測試小結:從3DMark的測試來看,RTX 3060總體成績基本對標參與測試的RTX 2070,但因為RTX 3060搭載有新一代光線追蹤單元與AI計算單元,所以在純光追項目中RTX 3060可以大幅領先RTX 2070。
對比上代對位產品RTX 2060,綜合上面所測項目,總體提升幅度接近20%。
本次測試因為時間有限,沒有加入RTX 2060 SUPER作為對照,如果根據理論性能進行推算的話RTX 3060的理論性能應該會更加接近於RTX 2060 SUPER。
渲染能力測試
渲染能力測試
渲染測試中選用Blender與V-Ray兩款常用且生態不錯的軟件,因為軟件都支持調用CUDA渲染,所以對於N卡來說能很好測出不同核心之間的渲染性能。
Blender






Blender中RTX 3060表現非常亮眼,雖然在上面3DMark中與RTX 2070打成55開,但在渲染能力中能反超RTX 2070一大截,對比RTX 2060那就更不用說了。Blender中渲染能力對比RTX 2070總體提升接近44%。
V-Ray


V-Ray提供了CUDA與RTX渲染測試選項,測試結果顯示RTX 3060在這兩項中的成績拉開了RTX 2070一大截,RTX項的差距達到了47%。
光柵化&光線追蹤遊戲測試
光柵化遊戲性能測試
因為遊戲測試項目較多,這裡就不單獨點評每款游戲裏各款顯卡的表現了,對這部分感興趣的可以自行閱讀數據。








光柵化遊戲實測小結:光柵化遊戲測試中,RTX 3060和RTX 2070可以說是互有勝負,RTX 3060在一些新遊戲中表現要比RTX 2070好一丟丟。差距最大的是CS:GO,RTX 3060幀數要比RTX 2070低20幀,雖然總體來說並不影響實際使用體驗。
光線追蹤遊戲測試
支持光線追蹤的遊戲隨着老黃的大力推進而不斷增加,在今天我們可以測試的遊戲也更多了。





光線追蹤遊戲實測小結:光線追蹤遊戲測試中,RTX 3060的表現就基本全面優於RTX 2070,對比RTX 2060差距也拉得更加大。
Resizable BAR、顯存佔用與超頻
Resizable BAR測試
Resizable BAR是PCIe規範的一部分,此前CES上NVIDIA公布了這項技術並正式投入使用,這項技術可讓CPU訪問全部GPU顯存,為遊戲帶來性能提升,這項技術在桌面端與移動端的RTX 30顯卡中均可開啟,AMD的SAM其實就是這個技術改了名字而已,只是這個功能一直沒有正式開放使用。

這項技術支持Intel 400系主板以及AMD的500系主板,更新BIOS後就應該能在PCI相關選項中打開。

打開後可在NVIDIA控制面板中的系統信息查看開關狀態,下面就來對比三款遊戲看看該功能的提升效果如何。

三款遊戲打開Resizable BAR後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刺客信條:英靈殿提升了12%,提升幅度非常明顯,不過這裡的瓶頸就應該是核心性能了。
而且這個功能目前並不算穩定,只有部分遊戲能實現提升,這其實與我們首次測試SAM功能的情況是一樣的,只能等待廠商進行後續優化了。
顯存用量測試
相信比較多觀眾都好奇12GB大顯存平時使用到底能用掉多少,這張顯卡面對的是1080P與2K分辨率遊戲,我們在GPU-Z記錄了所有遊戲的顯存使用情況,沒有一款顯存佔用是能超過6G的。

不過在Blender渲染中卻能吃到將近9GB顯存,另外在Port Royal中也可以吃到6.2GB左右的顯存。這裡測試就證明了搭載12GB大顯存的RTX 3060在遊戲中其實是發揮不出太大作用的,在生產力方面倒是能有不錯的發揮效果。
超頻測試

超頻方面選擇使用七彩虹官方iGame Center軟件進行超頻,軟件覆蓋的信息非常全面,不僅能監控CPU頻率、溫度,顯卡頻率、溫度,還能看到內存、網絡與風扇信息。

顯卡的超頻頁面也比較簡單易用,拖動滑條就能調整顯卡頻率、電壓與功耗牆。

首先我們先不進行超頻,而是把溫度牆與電壓牆拉滿,Time Spy跑分從OC BIOS下的8779提升至9398,幅度不小。

然後把核心頻率與顯存頻率均拉高300MHz,這時跑分就衝到了9927,比OC BIOS提升了13%,幅度非常可觀。
功耗、溫度、噪音
功耗、溫度、噪音
該項使用Furmark烤機記錄各項數值。
平均功耗
功耗方面通過PCAT套件LOG功能記錄平均功耗。

RTX 3060的功耗表現與RTX 2060基本一致,對比RTX 2070要低10W,而對比RTX 3060 Ti,直接低了30W。擁有三星8nm加持,能耗比做得不錯。
滿載溫度

不管這張顯卡使用哪個BIOS,烤機全程測試峰值溫度僅為61°C,比起RTX 2070公版與RTX 3060 Ti,新的安培架構8nm核心加上七彩虹的散熱系統確實能給顯卡帶來不錯的溫度壓制效果。
噪音

靜置時室內噪音為33.9dB。

使用噪音儀,在距顯卡風扇5cm的位置測得噪音在45.8dB左右,非常安靜。
關於噪音:
0 -20 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20 -40 分貝:安靜、猶如輕聲絮語;40 -60 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60 -70 分貝:吵鬧:有損神經;70 -90 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90 -100 分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100 -120 分貝: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120分貝以上:極度聾或全聾;300分貝左右或以上:方圓20km的人不可修復性耳聾。
PConline 評測室總結
PConline 評測室總結:作為生產力更合適的一張60顯卡
RTX 3060這張卡可以稱得上好用實惠,2499元的定價,性能比肩RTX 2070,如果今天沒有礦潮,估計是一款炙手可熱的光追顯卡,用上兩三年性能也足夠在2K下玩中高特效的3A大作了。

不過在經過詳細測試後,我們發現這張卡在生產力方面表現更加亮眼,12GB顯存能很好對付數據量大的渲染工作,並且作為一張RTX顯卡,能處理一些需要光線追蹤單元的任務。
雖然由於核心規格的差距,渲染能力還是不如RTX 3060 Ti,但2499元的價格能獲得比較不錯的渲染性能,以及比較全面的生產能力覆蓋,對於一張60顯卡來說還是不錯的。
但不要忘了,就現在這個市場情況,要想原價搶顯卡,用天荒夜談形容也不為過,NVIDIA想用CMP制止礦工買遊戲卡挖礦也只是表面功夫。要徹底讓遊戲玩家買到遊戲卡,並讓顯卡不會大規模缺貨,把顯卡的挖礦能力廢掉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很明顯老黃不會這樣做。
打遊戲的人只佔少數,礦老闆能迅速把一堆顯卡芯片消化完畢,直接解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庫存堆積情況(想想20系顯卡)。雖然挖礦後的產物會讓NVIDIA頭疼,就如18年發生的礦難,淘汰之後剩下多少張GTX 1060?但現在有一個直接清庫存的機會,為何不抓緊?盼着遊戲玩家把庫存清完那得到何年何月。3060出來就是想接替1060的地位,但看情況現在估計是沒那麼容易了。
對於現在有想法想換顯卡的人,我只能說:手頭上有顯卡的就安心用,首發定價如果是原價,大家也可以去碰碰運氣,用你們的麒麟臂看看能不能搶到,反正搶到原價的就是穩賺。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