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京東卡使用範圍「京東卡怎麼買不了東西」

京東E卡是如何做成坑爹界的S卡

「現金1:1換來的京東E卡,不僅使用上沒有任何優惠,反而有一大堆阻礙。」

——非常解讀

在國內的人情社會裡,送什麼是一門學問。

送禮品怕人家不喜歡,送錢又顯得太過直接,於是以預付費形式誕生的禮品卡,一直是送禮人集中採購的首要目標。

在琳琅滿目的禮品卡中,京東E卡曾一度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形式。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京東E卡時,卻發現用得十分揪心,甚至有一種極度「坑爹」的感受。

明明是京東自售的E卡,怎麼就不能愉快的在京東上購物呢?

處處使絆的京東E卡

京東E卡自誕生之日起就圈定了使用範圍,必須是京東自營,且還規定了有限的自營品牌才可以使用。可即便是認真執行京東的政策,也依然會出現E卡不能正常使用的怪圈。

例如很多消費者投訴說京東旗下的「Apple產品京東自營旗艦店」就無法正常使用E卡支付。對此客服的解釋是「Apple產品多為預定後付尾款的形式,而E卡不能用於付尾款」。

還有更奇葩的,很多消費者發現在京東上買大家電,只要使用E卡支付就一定沒有節能補貼。對此客服的解釋也很乾脆,就是不能用。

京東E卡是如何做成坑爹界的S卡

對於這些解釋,解讀君也很懵圈,但也理解京東背後的邏輯。

E卡作為預付費卡對消費者發售,一經售出概不退貨,反正用戶粘性已經固定,橫豎都會來平台買東西。而那些好賣的,優惠大促銷的,並不缺買家,也就不是E卡的目標客戶。

所以,拿着E卡的消費者,需要引流到那些不好賣或高溢價的產品上,就因為E卡很可能是被贈予的。

京東單方面修改E卡使用範圍

京東這招不可謂不奸詐,可能有很多人不相信,這麼干是把消費者當傻子嗎?同樣是1000元,現金就可以在京東上買任何東西,換成E卡反而處處受限?

解讀君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京東自營的「變態」歷程,而E卡其實也恰恰在這個轉型期內,巧妙的修改條例。

京東E卡是如何做成坑爹界的S卡

曾經有個愛較真的消費者,在蘋果6發售前夕買了3張500元的京東E卡,結果等到京東正式發售時,卻發現其單方面修改了E卡的使用條件,除了限定自營品,還加入不能用於搶購商品,最終結果就是E卡不能買蘋果6。

當然,這位消費者並沒有放過京東,特意保留了使用條件修改前後的截圖,並舉報到消協,最終京東服軟,賠償了100元京東券。

但這樣有心的消費者畢竟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只是在E卡不能用時才會去看使用條件,殊不知面對的商家無時不刻會因為利益,修改最基本的承諾。

E卡本身就是一場「痛苦」營銷

既然京東對E卡如此不友好,為何還要瘋狂的推廣呢?原因就是E卡的本質,就是一場營銷。

在互聯網領域折騰了這麼多年,京東也越發感受到品牌拉伸困難、流量成本增加、精準觸達率低等等營銷界最痛苦的難題。

京東E卡是如何做成坑爹界的S卡

於是京東把目光瞄準了企業採購,企業採購預付費卡,無論是用來送客戶還是給員工充當福利,總之品牌已經定位,京東E卡肯定不能在其他平台使用。隨後通過E卡的傳遞,順便實現了拉新引流和精準營銷。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E卡發售和平台購物,絕對是分屬於兩個部門,前者只要把故事講好,把卡賣好就行,至於這張卡到底好不好用,那就全憑後者的良心了。

所以,這一張因為營銷「痛苦」而誕生髮售的卡,只不過是將痛苦以另一種形式轉嫁給消費者而已。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581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1 20:16
下一篇 2025-01-01 20: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