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電路板是現代電子設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到底什麼是PCB?又如何製作PCB上微觀、複雜的電路呢?
在早期,電子元件是用電線以點對點的方式手動連接的,這種手動構造容易出錯,並且難以擴大生產規模;並且因為這些電路非常複雜,修理已經損壞的電路就變得異常困難。

1936年,保羅·艾斯勒(PAUL EISLER)認識到了傳統電路的弊端,發明了印刷導電銅電路,就是在非導電板上走線來連接組件。

而現在的PCB已經變得複雜的多了!

現在的PCB生產是從一個普通的覆銅板開始的,然後鑽出一些定位孔。


工程師正確設計電路完成後,用pcb設計軟件生成gerber及鑽孔等文件,根據這些設計文件,鑽孔機鑽孔,需要注意的是,在鑽孔後,要正確清潔板子,以免留下鑽孔殘留物。

接下來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製作複雜的導電圖形,這就需要蝕刻工藝。蝕將干膜上未經紫外線輻射的部分用60到120攝氏度的鹼性溶液溶解,已經紫外線輻射而發生聚合反應的部分保留,

在這之後,按照文件中過孔的尺寸和坐標,在PCB上面鑽孔。然後是沉銅,即在本來不導電的基材(孔壁)以及銅面上沉上一層化學薄銅。接下來是綠油和字符的印刷,最後一步是綜檢。
以上就是製作pcb的整個過程了,製作好的pcb被送至各行各業,再進行組件焊接,最後製作成我們需要用的pcb電路板。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