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準備工作
在進行操作系統實驗之前,需要準備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環境。
首先需要安裝虛擬機軟件,比如VirtualBox等,用於創建虛擬機環境。接着需要下載操作系統內核源代碼,在本實驗中使用的是Linux 0.11版本,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相關的下載鏈接。
在下載完成內核源代碼之後,需要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這裡建議使用gcc和g++,可以通過命令行工具下載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除此之外,還需要安裝一些輔助工具,比如make、binutils等: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binutils libc6-dev-i386
二、實驗步驟
在完成準備工作後,可以開始進行操作系統實驗了。實驗步驟如下:
1. 編譯內核源代碼
首先需要進入內核源代碼所在的目錄,使用make命令來編譯內核:
cd linux-0.11
make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取決於你的電腦性能和網絡情況。
2. 創建虛擬機並加載內核
在完成內核的編譯之後,需要使用虛擬機軟件來創建虛擬機環境,並加載編譯生成的內核。
具體步驟如下:
- 在VirtualBox中創建新的虛擬機
- 進入虛擬機設置界面,選擇System -> Motherboard選項卡
- 將Floppy設備掛載到虛擬機中,並選擇從「Create new disk」選項創建一個新的虛擬硬盤映像
- 在虛擬機中啟動操作系統,按照引導程序的提示來完成安裝
- 最後進入內核所在的目錄,將內核的映像文件複製到虛擬機中
3. 運行操作系統
在加載內核到虛擬機之後,可以進入操作系統了。具體步驟如下:
- 在虛擬機中安裝並配置串口調試軟件
- 在宿主機中打開終端,輸入如下命令,對串口進行監聽:
sudo picocom -b 9600 /dev/ttyS0
其中 /dev/ttyS0 為串口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
最後,打開虛擬機中的終端,輸入命令來啟動操作系統:
boot
三、實驗心得
操作系統實驗雖然具有一定難度,但是通過這個實驗,我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操作系統的底層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於計算機體系結構整體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時,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我也學習到了很多實用的工具和技能,比如使用命令行來編譯內核、配置虛擬機環境等。這些技能對我的日常工作和學習都有着非常實際的應用價值。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