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字典推導式
當需要從一個字典中選取部分鍵值對去更新另一個字典時,使用字典推導式可以提高效率,因為這樣只需一次遍歷,而不必遍歷兩個字典。舉例如下:
dict1 = {'a': 1, 'b': 2, 'c': 3} dict2 = {'b': 2, 'c': 4, 'd': 5} dict1.update({k:v for k, v in dict2.items() if k in dict1}) print(dict1) # 輸出{'a': 1, 'b': 2, 'c': 4}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從`dict2`中選出鍵為`dict1`的子集去更新`dict1`,只需一次遍歷就完成了更新,提高了效率。
二、使用ChainMap
ChainMap是Python內置模塊collections中的一個字典工具,可以將多個字典合併為一個邏輯上的字典,它的優點是可以避免複製字典數據,也可以在更新字典時不影響原字典。下面是一個使用ChainMap來更新字典的例子: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hainMap dict1 = {'a': 1, 'b': 2, 'c': 3} dict2 = {'b': 4, 'c': 5, 'd': 6} combined = ChainMap(dict2, dict1) dict3 = dict(combined) # 將ChainMap轉換為字典 print(dict3) # 輸出{'d': 6, 'b': 4, 'c': 5, 'a': 1}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將`dict1`和`dict2`合併到一個ChainMap中,然後將其轉換為字典,並賦值給`dict3`完成了更新。
三、使用copy()方法避免直接修改原字典
當我們在更新字典時,最好避免直接修改原字典,而是使用copy()方法複製一份字典再進行修改,這樣在出錯時可以方便地回退到原來的狀態。下面是一個例子:
dict1 = {'a': 1, 'b': 2, 'c': 3} dict2 = {'b': 4, 'c': 5, 'd': 6} dict3 = dict1.copy() dict3.update(dict2) print(dict3) # 輸出{'a': 1, 'b': 4, 'c': 5, 'd': 6}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將`dict1`複製一份到`dict3`然後再進行更新,這樣即使更新出錯了,`dict1`也不會受到影響。
四、使用setdefault()方法
setdefault()方法可以在字典中查找指定的鍵,如果存在就返回其對應的值,否則就新建一項返回指定的默認值。在更新字典時,我們可以使用setdefault()方法避免重複查找鍵造成的效率浪費。下面是一個例子:
dict1 = {'a': 1, 'b': 2, 'c': 3} dict2 = {'b': 4, 'c': 5, 'd': 6} for k, v in dict2.items(): dict1.setdefault(k, v) print(dict1) # 輸出{'a': 1, 'b': 2, 'c': 3, 'd': 6}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首先遍歷`dict2`中的所有鍵值對,然後用setdefault()方法去更新`dict1`,這樣即使有重複鍵,也不會影響原字典。
五、使用update()方法和dict()構造函數
使用update()方法和dict()構造函數也是Python更新字典的兩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或者結合使用來提高更新字典的效率。update()方法可以將一個字典中的鍵值對更新到另一個字典中,而dict()構造函數可以將鍵值對序列轉換為一個新的字典。下面是一個例子:
dict1 = {'a': 1, 'b': 2, 'c': 3} dict2 = {'b': 4, 'c': 5, 'd': 6} dict1.update(dict2) print(dict1) # 輸出{'a': 1, 'b': 4, 'c': 5, 'd': 6} dict3 = dict(dict2, **dict1) # 合併dict1和dict2,並用dict2覆蓋dict1中的重複鍵 print(dict3) # 輸出{'b': 4, 'c': 5, 'd': 6, 'a': 1}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首先使用update()方法將`dict2`更新到`dict1`中,然後使用dict()構造函數和**操作符合併`dict1`和`dict2`,重複鍵以`dict2`的鍵值對為準。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