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日本,其獲獎的項目就是藍光LED的發明。什麼是LED呢?簡單地說就是發光二極管,在很多電視機的遙控器上就有這個紅色的一閃一閃的小LED燈,在浙江與廣東有很多製作LED的家庭作坊,它們製造了大量的LED,然後拿到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售到全球各地,可以說,LED是一個巨大的產業。
藍光LED與其他的LED稍微有些不同,在於它的材料的特殊性:一般的LED用的材料是砷化鎵,藍光LED用的是氮化鎵。氮化鎵是一種十分難做出來的半導體材料。藍光LED發出的光的波長大約是440納米,這是一種藍色的光。

LED為什麼會發亮?這與半導體行業的一個基本概念有關,那就是空穴。空穴相當於一個坑,電子掉到這個坑裡以後,會放出能量,這就是發光的原理——電子就好像是一輛汽車,開到了一個水坑裡,會濺起水花——這個水花就是發出的光。半導體內都有空穴,但是這些空穴的深淺不一樣,導致能發射出來的光的能量(顏色)也不一樣。
那麼,LED發光強度與什麼因素有關呢?這與半導體材料的光學折射率有關,因為一般的半導體材料的折射率接近4,這是非常大的,要知道,空氣的折射率僅為1。所以,當電子掉進坑裡發出光來以後,光在半導體材料內能順暢傳播,但它要想傳播到空氣中,真的非常困難,因為會發生全反射——就是說光不能從半導體材料折射到空氣中繼續傳播,全部折回去了。這與海市蜃樓的原理差不多。半導體內發的光傳播不出來,這就是最初藍光LED的亮度很暗淡的原因。

後來,日本中村修二等人改進了半導體材料,降低了材料的折射率,使得光可以射出來了,而且亮度很高,這就是藍光LED的亮度得以提高的關鍵。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0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