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姑婆的某個朋友上線了一個APP「哪好玩『,他聽說ios推廣一般要用積分牆渠道,就問姑婆他們能不能做,我問他,積分牆推廣,你準備好了嗎?
前言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積分牆逐漸登陸ios主流推廣渠道的歷史舞台,自此無數ios的CP便像吸了鴉片一樣,欲罷不能。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姑婆在這個渠道花過不少錢,品嘗過勝利的滋味,也體驗過失敗的苦楚。如今是2014年年底,姑婆在此總結一年的積分牆推廣之路,希望那些還沒做積分牆推廣的CP可以做好準備,做了的可以優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渠道也一樣,做積分牆推廣之前需要準備以下四個方面:
一、市場調研
A、目前哪些CP是投放積分牆的常客,他們大概的玩法。做一個表,App Store里前100名的APP名稱,對應的榜位,負責推廣的人姓名,聯繫方式,上榜方法(自然量還是積分牆還是ASO還是,如果積分牆,走的是哪些渠道,對接人聯繫方式,什麼單價)。有些事情,比如投放單價,沖榜的核心方法,可能CP不會告訴你,畢竟涉及到公司營銷機密,有些事情比如是否投放積分牆,走的哪家渠道等事情,一般的CP,只要不是太那啥的都會告訴你的,因為這些基本上算是公開的,花點時間問,總會問到的,他還不如賣個人情給你。做完這些之後,表格上就是滿滿的乾貨了。然後是統計分析,什麼樣的APP是不用積分牆的,什麼樣的APP是用積分牆上榜的,這些APP走的是哪些渠道,大概的單價是多少。這樣,CP們大概怎麼玩的,我們也就知道了。接下來進入第二步調查。B、主流積分牆渠道。第一步調查後,經過統計分析你會發現CP們用的主流渠道是哪些,對接人是誰,單價多少。對已接觸渠道的評價等等。姑婆個人認為,評價一個積分牆渠道的因素有:自身積分牆量級,質量(留存,活躍,訂單轉化,註冊率,支付率等等),對接效率,溝通效率,運營策劃能力,配套資源,業界關係等。當然,各家產品在各個渠道的表現不盡相同,所以建議主流渠道都測試下,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目前主流渠道包括多盟,有米,米迪,易積分,安沃,磨盤(已融資,近期收購了機鋒,來年實力不容小覷),快友(做過幾個知名CP的全案,據說幫全民槍戰在top1待了一周)等。建議這些都嘗試下,然後找到與自己比較搭的幾個渠道,進行長期合作。
二、效果統計
效果統計的重要性之前的文章說過很多次的,這裡不再贅述。因積分牆是ios正版渠道,直接跳轉到App Store,故效果統計(激活量,訂單量,留存,活躍等)是個難題。目前姑婆了解到的解決方式有2種:
A、第三方短鏈統計,如友盟的umtrack,可統計到點擊,激活,留存,活躍等等,這種適合於應用類,無需統計到訂單。
B、API對接,渠道將idfa傳給CP,CP與自己的庫里進行比對,可統計到激活量,留存,訂單量等等,這種適合電商類,需要核算ROI的。
三、蘋果排名算法分析
既然是沖榜,就要知道沖榜的原理即上榜背後的邏輯規則。根據無數人的經驗總結,影響榜單的因素是新增,活躍,好評,留存等。姑婆覺得大差不差,畢竟這些指標都是衡量產品質量的因素,只有產品質量過硬,才能榜上有名。所以圍繞這幾個因素,要做好準備,思考下如何提高新增,提高留存,增加活躍和好評。
四、投放方案
在投放之前,需要確定投放方案,包括投放預算,投放周期,投放目標,投放方法等等。投放預算,投放周期,投放目標指的是你準備花多少錢,用多久,達到多少榜位,投放方法包括的是激活定義(聯網使用幾分鐘,註冊,搜索指定的詞等等),上牆時間,上牆時長,是否集中放量,積分牆的類型(是否限定積分牆等)。
後話
做完這幾步,基本上算是做好積分牆投放的準備了。建議大家看看精益創業這本書,裏面反覆提到的開發-測量-認知這一理念,意思是把方案轉化為實踐,然後看看效果反饋,然後再進行調整,所有的投放都應如此。
姑婆個人覺得所有的新渠道投放,都應按照上面的來準備,各位看官,您怎麼看?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8429.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