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 各地方對馬凳筋的計算規定不同,如果定額上有明確規定就按當地定額,如果沒有規定就按經過各方簽字認可的施工組織設計,如果施工組織設計上沒有,就按常規,一般馬凳的直徑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縱向和橫向間距為1 米。凳設計有規定按設計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 倍加0.2 米計算,每平方米1 個,計算鋼筋總量。針對清單講馬凳筋不屬於實體項目費,它是屬於措施項目費按目前來說應是措施項目。可按施工組織來計算。 馬凳的規格一般比較大,用於大厚度的板馬凳也稱撐筋,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當基礎厚度較大(大於800MM)一般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鋼筋馬凳一般圖紙上不注,由技術員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12 可用直徑為10 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以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 米。不過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鋼筋為8,鋼筋鋼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範規定的範圍內。板中放置馬凳時應避開梁等板支座構件。基礎底板大於800MM時應採用角鐵做支架,支架立柱間距一般為150MM,在立柱只需設置一個方向的通常角鐵,這個方嚮應該是與上部鋼筋最下一批鋼筋垂直,間距一般為2000 米。除此之外還要用斜撐焊接。支架的設計應該要有計算式,經過審批才能施工,不能只憑經驗。馬凳筋不是個簡單的概念,圖紙上是沒有的,應深入施工現場,這樣才有感性認識。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實際施工,那麼計算馬凳筋就不是件難事。這個要看施工組織設計如何明確。如果是1M就按1M算,如果是1.5M就按1.5M算,馬凳鐵的長度也應明確。 馬凳筋的有關知識 一、馬凳的概念 馬凳筋作為板的措施鋼筋是必不可少的,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說有時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既是設計的範疇也是施工範疇更是預算的範疇。一些缺乏實際經驗和感性認識的人往往對其忽略和漏算。馬凳不是個簡單概念,但時至今日沒有具體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沒有通用的計算標準和規範,往往是憑經驗和直覺。不過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實際施工,那麼計算馬凳筋就不是件難事。任何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和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都是有害的。 馬凳,它的形狀象凳子故俗稱馬凳,也稱撐筋。用於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作用。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於800mm)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 可用直徑為ф10 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 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 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採用直徑ф14,那麼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範規定的範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 如小於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於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二、定額對馬凳的規定 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 倍加0.2 米計算,每平方米1 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 根/m2 計算,直徑按照Φ12 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1、?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2、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3、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佈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
廣聯達鋼筋抽樣GGJ2009分享一下板馬鐙筋的計算方法?
馬鐙筋有三種形式1型輸入格式是【根數或間距*間距】2型3型【根數或間距】當然第一種是按照S(板面積)/S1(間距*間距)來計算,第二三種是排數*排數按線性來計算的
下面着重說一下第二三種的計算方法
屬性中有兩個選項一個是平行橫行受力筋和縱向受力筋,以橫向受力筋為例:
1.軟件計算時是用橫行的長度除以馬鐙筋屬性中的L1後向上取整+1來算出根數;2.然後用豎向的長度除以馬鐙筋的間距也是向上取整+1來計算排數;3.然後根數*排數來計算總根數。如果有梁軟件就會分割成小的區域來按上述方式來就算,但是每塊板算根數的時候都會向上取整+1的,這樣算就多了很多,我們要把屬性中的根數計算改成向下取整是才和實際差不多。
馬凳筋按梅花形布置時怎麼計算量?
馬凳筋梅花型布置計算公式,梅花形一般按「間距*間距/2」布置一根來算,
總面積/每根馬凳筋所佔面積=總根數。
馬凳筋,施工術語。它的形狀象凳子故俗稱馬凳,也稱撐筋。用於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作用。它既是設計的範疇也是施工範疇更是預算的範疇。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馬凳筋怎麼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
馬凳長度=2*馬登高度+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mm
馬凳筋長度怎麼計算
馬凳筋的長度計算,如下圖:
總長度=頂部平直段L1+高度L2+腳板筋L3;
頂部平直段L1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鐙上放一根上部鋼筋);
馬鐙高度L2=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下左平直段L3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L3為100mm,這樣馬鐙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
擴展資料
馬凳筋的規格設置原則
(1)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佈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
(2)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10;
(3)當200mmh≤3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2;
(4)當300mmh≤5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4;
(5)當500mmh≤7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6;
(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馬凳筋主要是用來作為板鋼筋施工的一種措施鋼筋來進行設計及運用的。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不適用於施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凳筋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