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腦在如今已成為我們娛樂、學習、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用頻率僅次於手機,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但是說到筆記本電腦,就會發現其品牌眾多,配置五花八門,各種參數到底有什麼作用,不是從業人士根本就弄不清楚,以至於選購時眼花繚亂,難以下手。
筆者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買電腦時,打開購物網站搜索電腦,出現的一堆電腦真的是挑花了眼,看着好像都是差不多,貴的便宜的也不知道差在哪裡,真的是一臉迷茫,最後是胡亂買了一台,結果用的並不稱心。
所以掌握一些基礎的筆記本電腦知識,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無論是自己購買,還是給親戚朋友進行參考推薦,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選擇筆記本電腦,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吧。

怎麼購買筆記本電腦?
一、電腦分類
目前市面上的筆記本主要分為三類:輕薄本、遊戲本、全能本。
輕薄本:顧名思義就是輕薄,屏幕尺寸較小,性能較低,適用於日常使用,比如看電影、辦公、演示資料等,續航時間也長,方便出差通勤,遊戲上可以玩一些對配置要求不高的遊戲。
遊戲本:其實也可以說是高性能筆記本,特點就是性能高,可以滿足遊戲需求,比如3A大作,同時也適合3D方面要求較高的行業,缺點就是續航短,機身厚重,價格也比較高。
全能本:介於輕薄本與遊戲本之間,機身不是太厚重,適合對輕薄有需求,同時又對性能比較看重的情況,總之就是比較平衡。
電腦終究是實現需求的工具,到底要選擇什麼電腦,最重要的還是看適不適合自己。

二、購買渠道
就如今而言,買電腦推薦在網上買,不建議到線下門店買,因為各種套路欺詐的事情層出不窮,而熟人朋友推薦也不靠譜,畢竟生人宰一半,熟人大滿貫。
不過基於有P圖這個邪術,網上的圖片可能不太真實,所以到線下門店體驗一下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直接買。
而在網上購買的渠道,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推薦京東自營店、天貓官方旗艦店以及品牌官網,這三個渠道,其他的都可能不靠譜。
三、品牌選擇
其實嚴格來說,不建議只看品牌,不看電腦型號購買的方式,畢竟每個品牌的電腦都是有好有壞的,也叫作「良心機型」、「坑爹機型」,一個負責賺口碑,一個負責割韭菜,所以直接「唯品牌論」並不太可取。
不過對於小白來說,選大品牌還是有保障一些的,這個保障更多的是在於售後,如果有問題可以快速解決,不至於找不到人,對於型號,就可以看一下產品測評文章,不是廣告的話,推薦的大都是比較良心的產品。
個人認為的一線品牌有聯想、惠普、戴爾,一般人也最好買這三個品牌,准一線則有華碩、宏碁、華為,也可以選擇一下,其他的為了省心,都不建議。

筆記本配置介紹
筆記本電腦配置的好壞,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CPU、GPU、內存硬盤、屏幕,這些方面不錯,那麼電腦也不會差。
一、CPU
CPU就是我們常說的處理器,負責電腦的運算和控制,相當於人的大腦,也是最為重要的,目前CPU主要由Intel和AMD兩家公司出產,其他的都是被吊打。
拿英特爾來舉例,它的命名方式很簡單,就是i3、i5、i7、i9,數字越大越好,就目前而言,i3的就不要考慮了,太落後,至少i5起步。
注意,以上的數字越大越好,只在同一代、同類型的處理器上才成立,畢竟CPU是不斷更新換代的,新的肯定比舊的好,所以有些電腦宣稱是「i7」,但可能是從垃圾堆里淘換出來的舊一代,這也是坑人的常見套路。
至於怎麼看是哪一代的,也很好辦,橫杠後面第一個或前兩個數字就是代數,如i5-9300H為第九代,i5-10300H為第十代。

另外,每一代的CPU還有低壓標壓之分,標壓在同代中性能更強,但功耗更高,一般用於全能本和遊戲本,後綴多為H;低壓功耗低,性能在同代中一般較低,一般用於輕薄本,後綴多為U。
總之,對性能有要求的就買標壓的,沒那麼高要求就買低壓的,而i5、i7自然越高越好,注意買最新一代的。
二、GPU
GPU也就是顯卡,用於圖像處理,負責把數據轉化成圖像,顯卡對於能否流暢玩遊戲也是非常重要的。
顯卡又分為核顯和獨顯。所謂核顯就是集成到了CPU中的顯卡,性能較弱,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但玩不了大型遊戲,常見於輕薄本上。
這裡主要介紹獨顯,目前筆記本獨顯以NVIDIA為主,其他的都上不了什麼檯面。
而獨顯可以分為輕薄本用的MX系列和標壓全能本、遊戲本用的GTX/RTX系列。
輕薄本中的MX系列,目前有MX210、250、330等,還有MX350、MX450,完全不推薦350以下的顯卡,就連350也有些雞肋了,最好選擇MX450。
而GTX/RTX系列有不少款,排一下好壞順序就是,RTX 2080S/2080 > RTX2070S/RTX2070 > RTX2060 > GTX1660 Ti > GTX1650 Ti/GTX1650 > GTX1050。
購買的話一般推薦1650起步,基本可以流暢運行大部分3A大作了,另外1650Ti提升太小,性價比不高,在有1650版本的情況下,一般不推薦購買,而到了2070,就能高效運行幾乎所有3A大作,總之就是數字越高越好。

三、內存硬盤
內存沒什麼好說的,都2021年了,建議一律選擇16G,當然,預算有限的話至少也要8G。
硬盤分為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也是一句話,都2021年了,必須選擇有固態硬盤的,沒有的都可以說是坑貨。
至於空間大小,就看個人需求了,存儲數據不多的話256G也夠用了,不過肯定還是越大越好了,其中的度可以自己把握。
四、屏幕
屏幕上,主要有四個方面要考慮,分別為材質、分辨率、色域、刷新率。
材質:筆記本電腦屏幕的材質有OLED、IPS、TN三種,依次由好到差,TN就不要考慮了,普通用戶選擇IPS就足夠了,OLED雖然色彩鮮艷,但是容易燒屏,是專業用戶的選擇。
分辨率:也是都2021年了,至少要1080P(1980*1080)起步,有2K、3K的當然更好,沒有也沒關係,再高就不建議購買了,比如4K屏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有些華而不實。
色域:即屏幕可顯示顏色的範圍,100%ARGB >100%sRGB≈72%NTSC>45%NTSC,這個至少72%起步,45%的不考慮。
刷新率:即刷新畫面的頻率,目前筆記本電腦還是60Hz為主流,部分遊戲本採用了高刷新率的電競屏(120Hz、144Hz、240Hz、300Hz等)。
建議的話,即使是用來打遊戲,到144Hz也足夠了,再高就區別不大了,有些不划算,當然,如果是經常用來打遊戲的,最好也上120Hz的,相比60Hz會有明顯的提升。
說到這裡,購買一台筆記本電腦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講完了,只要參照這些方面,選出的電腦就不會差。
當然,因為只是簡單的基礎知識分享,其中可能有一些不嚴密之處,或者遺漏的部分,還請各位讀者多多包涵。
最後提醒一下,買電腦要根據需求量力而行,如今的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太快,過一年可能就落後了,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以至於讓電腦成為自己的負擔。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6350.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