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源程序後綴名
Python程序的擴展名有.py、.pyc、.pyo和.pyd。.py是源文件,.pyc是源文件編譯後的文件,.pyo是源文件優化編譯後的文件,.pyd是其他語言寫的Python庫。
在寫Python程序時我們常見的擴展名是py,pyc,其實還有其他幾種擴展名。以下是詳細內容介紹:
py:py就是最基本的源碼擴展名。Windows下直接雙擊運行會調用Python.exe執行。
pyw:pyw是另一種源碼擴展名,跟py唯一的區別是在Windows下雙擊pyw擴展名的源碼會調用Pythonw.exe執行源碼,這種執行方式不會有命令行窗口。主要用於GUI程序發佈時不需要看到控制台信息的情況。
pyc:在執行Python代碼時經常會看到同目錄下自動生成同名的pyc文件。這是Python源碼編譯後的位元組碼,一般會在代碼執行時自動生成你代碼中引用的py文件的pyc文件。這個文件可以直接執行,用文本編輯器打開也看不到源碼。
pyo:pyo是跟pyc類似的優化編碼後的文件。
pyd:pyd並非從Python程序生成,而是其他語言寫成的可以被Python調用的擴展。
python需要編譯么
一個經常聽見的問題,那就是:Python是解釋型的語言嗎?它會被編譯嗎?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回答。和很多人認識世界一樣,習慣以一個簡單的模型去評判一些事物。而事實上,裏面包含了很多很多的細節。
通常的說法,編譯代表着將一個高級語言轉化為 CPU 能執行的機器碼。當你編譯 C 的時候,的確是做的這樣的操作。編譯的結果是一個二進制可執行文件,這時你的系統可直接運行這個程序。
與此相對的,解釋的意思是這樣的:程序運行時每次讀源文件中的一行代碼,並執行相應的操作,就這樣一行一行的重複下去。當然,所謂的腳本語言就是這麼運行的。
但事實上,上面的定義有太多的局限。一門真正的語言,為了擁有更多有用和強大的特性,通常採用了各種各樣的實現方式。我們可以將編譯理解為更通用一些:將一種語言轉化為另一種語言形式。通常來說,源語言比目標語言要更高級一些,比如將 C 轉化為機器碼。當然,JavaScript 8 到 JavaScript 5 的轉化也算是一種編譯。
在Python中,源代碼會被編譯為更低級的一種形式,我們稱之為位元組碼。位元組碼是一串指令,和 CPU 的指令集類似。但是位元組碼並不直接被 CPU 執行,而是在虛擬機中執行的。當然,這裡的虛擬機並不模仿整個操作系統的環境,只是提供了位元組碼執行的一個環境。
下面我們看 Python 的一小段代碼以及它對應的位元組碼
看了位元組碼的內容後,我們就知道 f’…’ 這種格式化字符串的形式的運行原理,就是將裏面的字符串轉化為一系列的字面字符串與變量,然後使用 + 號連接起來。
dis 是 Python 標準庫中反彙編模塊,它可以展示 Python 代碼的位元組碼信息。上面提到的執行位元組碼的虛擬機,可以用任意的語言實現,包括 Python 自己。有興趣的可以去 GitHub 上看下這個項目 nedbat/byterun 。這個項目可以用來學習,但不適用於生產環境。
不過,我們運行 Python 時完全感受不到它的編譯過程,沒有顯示的調用什麼編譯程序,僅僅是簡單的執行 .py 文件,編譯都是需要時自動編譯的。這和 JAVA 不同,當你每次寫完 JAVA 代碼要執行時,都要手動將其編譯為 .class 文件,然後執行。也正是這個原因,JAVA 被稱為編譯型語言,而 Python 被叫做解釋型語言。但事實上,兩種語言執行時都會先編譯成位元組碼,然後交給虛擬機執行。
Python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交互式命令行。你可以敲入一行 Python 語句,然後立刻回車執行。實際上,即使是這個過程,Python 同樣是先轉為位元組碼,然後執行。而這個交互式命令行這個特性,在很多編譯型語言里是沒有的。同樣因為沒有顯示的調用編譯程序,很多人將執行Python源文件的程序叫做Python解釋器。
即使比較簡略,但還是補充下。部分編譯型語言比如 C 或者 JAVA 也有交互式命令行,但這些並不是這些語言的重心。JAVA 剛開始是編譯成位元組碼然後執行,後面有了即時編譯技術( JIT )可以直接編譯成機器碼,與 C 類似。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不管是解釋還是編譯,並沒法完全分離開來。很多時候,我們想用一些詞將現有的編程語言分個類,但事實上要辦到這一點太難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你的代碼是怎麼執行的只是語言的實現問題,並非語言的特徵。上文中,我們討論的是 Python ,但實際上是 CPython 的描述。CPython 是一個解釋器,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這個解釋器是用 C 編寫的,這也是 Python 默認的解釋器。當然還有其它很多解釋器,比如,PyPy 就是另一種解釋器,使用了 JIT 技術,運行速度相比 CPython 有較大提升。
回到標題中的問題,Python之所以稱為解釋型語言,是因為它沒有顯示的調用編譯操作,表現出解釋型的特性比較多而已。但事實上,編譯是存在的,具體怎麼編譯就看語言的實現了,也就是解釋器的設計。
更多Python相關技術文章,請訪問Python教程欄目進行學習!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python需要編譯么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有關python教程請關注環球青藤其它相關文章!
如何編譯Python程序生成.pyc文件
pyc文件就是 py程序編譯後得到的位元組碼文件 (py-pyc),python為了提高運行效率也會進行編譯,有時候編譯出pyc文件後,刪除py文件也不會出錯助於pyc文件的產生,給樓主舉例加入你有一個邏輯文件abcd.py,裏面有很多函數A,B,C,D,這個時候,如果你有一個test腳本去導入了abcd.py,只要你運行test腳本,在adcd.py目錄下就會生成一個abcd.pyc文件,而不管你是否需要調用A,B,C,D函數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