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職業規劃有必要嗎?這個問題是許多剛入職場的朋友都會問的問題。在很多人看來,職業規劃沒有什麼必要,真正可有可無,但羅sir認為,每個職場人其實都應該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不僅僅是給自己定位下一個長期目標,職業規劃更是時刻提醒我們自己行為和職業方向的準則。一個好的職業規劃,能夠給我們的職業生涯,提供不少的裨益。那職業規劃應該怎麼寫呢?

職業規劃五步法
1.自我評價:
一份好的職業規劃,必然是需要了解自己內心真實訴求的。基於此,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客觀地對自我做出評價。
如何做到客觀呢?這裡的要點在於,從周遭身邊人對你的真實看法談起,你的優點你的缺點,以及你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等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從而做好職業規劃。
做自我評價的重點在於,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及我們的大目標,為後續的職業定位做參考依據。

2.做環境評估:
自我評估之後,我們還需要對環境評估。
這裡的環境,並不是指花花草草;而是我們周圍的人與資源,包括事物等等,我們需要思考的點是,能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或者有可利用的資源優勢等等。
環境評估和自我評估,這兩項評估,都是為我們的職業定位而服務的。自我評估是對內在做出評估,環境評估則是對外部做出評估。
3.進行職業定位:
說到職業定位,對很多人來說很難,但對一部分來說又不難。職業定位有兩個可衡量的標準:興趣和專業。
興趣是你的個人愛好,專業是你的大學所學。但要如何去區分選擇,是以專業擇業還是以興趣擇業,我認為還是要看你的興趣和專業哪個產出比更大。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興趣愛好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或者優勢,那麼就選擇以興趣做為職業定位,反之,則用專業去做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也不單單是確立自己的職業。你還需要以一個恆定的時間單位為界限,例如十年期,做好你的長期職業發展規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4.制定行動計劃:
做好了評估,也做了職業定位。那麼接下來就是制定行動計劃的階段了。根據我們的目標和職業定位,給出一套具有可行性可量化的方案,並嚴格按照方案實行。
什麼是可行性可量化呢?你不能制定很高很不切實際的方案,也不能給出一些不能衡量不能做出反饋的計劃。
例如,你說自己十年後要成為中國首富,自己的職業定位是將來出任最大企業的CEO,這樣的行動計劃顯然是不切實際沒有可量化的空間的。
一套好的行動計劃,應當是包含一個長期的職業目標,短期內的反饋路線。例如,十年後我要做到VP,那麼今年我的目標是什麼,明年我的目標又是什麼,類似於這種的行動計劃,才具有可行性和可量化。

5.定期評估方案並調整:
做完了上述幾點,這算是一套完整的職業規划了嗎?顯然不是。
職業規劃不可能一勞永逸,任何事物我們都無法精準預測未來,哪怕是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是如此。所以,定期評估我們的職業規劃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就顯得很有必要。
如果在實際過程中,發生了我們無法預料的難題,那麼應該如何去改進我們的職業規劃?這一點,是我們定期評估的必要性。
定期評估,另一點好處就在於隨時查看我們的職業規劃是否與目前的職業路徑發生了偏移,有助於我們進行校正。

以上,就是一套職業規劃的完整寫作思路。
當然,即使在今天,我所遇見的不少職場人士,還是會對職業規劃的必要性產生疑問甚至懷疑。他們信奉未來不可預測,因此也不願意做職業規劃。
其實職業規劃的優勢到底是什麼,是真的預測未來嗎?我認為,職業規劃的確是無法預測未來的,但職業規劃的好處在於,當我們滿懷期待地對未來抱以期望的時候,我們懷着這份期望,可以最大化讓我們職場中更為努力,更為奮進。
職業規劃不是預測未來,而是給我們未來信心,以及不斷去校正我們通過自己想要的那個目標的距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