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這3種數據存儲方式「數據存儲方式有哪些」

IBM在1956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硬盤,時至今日,雖然技術不斷革新,但硬盤依舊是最常用最普及的電子數據保存方式。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目前常見的硬盤類型有機械和固態兩種,機械硬盤成本低但讀取速度慢,適合存放容量大、訪問頻次低的「冷」數據;固態硬盤體積小巧、傳輸速度快但造價高一些,更適合安裝系統、應用程序等體積小但訪問頻次高的「熱」數據。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問題來了,現代人使用的電子設備往往不止一個,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和家裡台式機里都有硬盤,但硬盤都是獨立的。

我在家中台式機下載好一部秀色可餐的4K大片,可我臨時要出門,手機沒法訪問電腦的硬盤,只能等待回家後再大快朵頤,這個等待過程像一隻小貓爪子不停的在撓!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值得慶幸的是,有前瞻性的企業總是在問題出現前就給出了解決方案,把硬盤聯網不就行了么!

網盤,真不是一樁好生意

網盤,可以粗俗的將它解釋為「聯網的硬盤」。

其實網盤的原理很簡單,搭建大量裝滿硬盤的存儲服務器,然後允許用戶通過網絡訪問存儲服務器,當然實際操作會複雜一些,但相比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搭建網盤的難度只是小兒科。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大概是因為簡單,互聯網巨頭前赴後繼,據不完全統計,新浪、網易、騰訊、360、UC、金山、華為等大企業先後入場,又由於高昂的成本,陸續關停了個人業務和部分免費業務。

唯一的例外是百度網盤,燒着最多的錢,挨着最狠的罵。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近期阿里雲盤打着「永遠不限速」的旗幟進場,百度迎來史上最強勁的對手。

無論是百度網盤還是阿里雲盤,亦或是iCloud,都有3個無法忽視的隱患:

首先是個人賬號的安全,存放在網盤後用戶與數據的聯繫只剩下賬號這條細細的「線」,黑客攻擊、內部運營人員失誤等很多意外情況都可能導致這根線斷了;

其次是網盤是否永久可用,2016年以來很多網盤已經永久關閉,目前表現良好的企業10年、20年後會怎樣是不確定的;

最後一點是內容風險,有些不法之徒會通過網盤保存和分享一些違法內容,而這些會導致部分賬號封禁,嚴重了會導致網盤運營商關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萬一賬號被誤封了或其它事故,那我們的數據就全部丟失了。

不過隨着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也會得到防範和解決。

網絡私有雲,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數據存儲方式

硬盤完全歸屬個人卻不能聯網;

網盤能聯網卻不專屬於某個人。

那有沒有一種硬盤屬於個人又能聯網的工具呢?

有,就是最近大火的私有雲。

筆者手中的UGREEN綠聯網絡私有雲存儲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正好以此為例簡單介紹這種新興的數據存儲方式。

網絡私有雲存儲由硬盤和機器本體兩部分組成,將硬盤裝入機器後通電再聯網,機器的安裝就完成了。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在手機端下載【綠聯雲】APP,點開後界面清爽整潔,遵循保持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搭配PC端和平板端,保存在私有雲中的文件就能通過不同設備訪問了。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使用私有雲最大的好處是跨設備使用時不再需要文件互傳,比如我習慣在公司做不完的工作拿回家去做,之前需要拷進U盤或使用聊天軟件的文件助手,經常出現U盤忘記帶和忘記拷貝的情況。

現在只要將文件同步在私有雲中,在家裡和辦公室都能輕鬆修改整理,免去了很多數據傳遞的時間,不僅如此,我從電腦上下載的電影可以在手機上打開觀看,手機拍攝的照片也可以直接從電腦和iPad上打開修改,讓數據真正在不同設備間互通。

還在用慢吞吞的網盤?目前常見的三種數據保存方式,更快更便捷

由此來看,網絡私有雲可能是目前最理想的數據存儲方式。

當然三種數據存儲方式各有特色,在使用過程中靈活選擇,適合是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226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5 14:31
下一篇 2024-12-25 14: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