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 現階段,由於硬件的突飛猛進,任何品牌筆記本撿垃圾的情懷價值都已經大於實際價值。
- ThinkPad的老機型,屏幕一般都很差,尤其是搭載TN屏的機型,連日常的辦公應用都有很大影響,因此買之前一定要想好後路(忍痛接受/花大價錢改屏),同時,由於老處理器的功耗較大、電池老化等因素,這些老古董的續航成績也普遍較差。
- ThinkPad的二手是除了蘋果以外情懷稅最高的品牌,沒有之一,因此性價比很低(相比遊戲本、家用輕薄本來說)
- 二手ThinkPad入手的渠道主要包括:淘寶二手店、鹹魚賣家、鹹魚個人。這三種來源區別很大,各有千秋。淘寶店有可能會有批量的翻新機,並且價格較貴,來源多為國外的「洋垃圾」,高配機型(比如搭載背光鍵盤的型號)較多。鹹魚賣家主要處理國內企業,學校等批量退役的「土垃圾」,價格較低,一批機型的數量較少,因此批量被維修的可能性也較低,但是這些「土垃圾」多為低配產品。個人出售的變數最大,一方面你不知道上一任機主的機器來源是什麼,另一方面這些個人賣家素質一般較差,對於機器的描述不到位,導致撕逼等現象都更為普遍。
- 為什麼此文最早追溯到2011年?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過舊的機器性能差距太大了,個人認為現在撿垃圾最早也應該從2012年的ivy
bridge平台往後開始撿,但是由於很多人對於ThinkPad 7行鍵盤有執念,因此作為一個念想,仍然保留了這些2011年發佈的老機型。 - 本文沒有列舉到的X系列機型,原則上不推薦撿(比如X230s,X240s和各種yoga等)。
- 關於價格。本文並沒有提供參考價格,一方面原因是二手商務本市場價格波動受供應情況的影響比較大,在今年新冠疫情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另一方面,不同成色的機型價格也會相距甚遠,實在是沒法逐一考量到並且給出參考價格。所以建議各位堅信,在不考慮信仰與情懷的情況下,自己買二手ThinkPad一定是血虧的即可。本文只將列出各機型的一些基本數據和一些關於本人對於該機是否值得撿的建議供讀者朋友們參考。
如果你已經認清了以上七點,還想要入手一台二手的ThinkPad來滿足自己的情懷/收藏/使用需求的話,那就請接着往下閱讀吧!我會以各個系列做區分,按不同年代來分類給出各主流系列各機型的選購建議。
W系列:脫胎於IBM
ThinkPad的700系列,是主打最高性能釋放與拓展性的產品,因為是針對專業用戶的,所以一直搭載專業卡。相比T/X系列的20載一貫流傳,其實W系列出現的相對較晚,2008年才隨着機型名的重定向而出現。而在此之前,ThinkPad工作站的衣缽是這樣傳播的:700系-A系-Tp系-Rp系-Tp系-W系。
P系列:由於ThinkPad
W540/W541的表現過於糟糕,再加上ThinkPad準備重拾已經擱置了7年之久的17寸產品線,2015年末,ThinkPad推出了P50/P70兩款全新的工作站,相比末期的W系列產品,P系列的產品力進步不小,推薦指數明顯上升。
關於ThinkPad移動工作站產品線的型號,可以按W/P系來簡單區分:
2011-2014年的型號,命名方法和同時代的T/X系列一致。
2015-2019年的型號,命名方法為型號名加兩位數字。第一位數字指代尺寸,第二位數字則為代數標記,從0開始。
2020年至今的型號,在型號後直接將尺寸以兩位數字的形式標註,後加代數。
ThinkPad W520(2011)推薦指數:2/10

和T520基本一致,但是主板與接口上有些許差別

比如那個年代的高端象徵–USB3.0接口(藍色)

除了W7系列,W使用7行鍵盤的系列都沒有搭載過實體數字小鍵盤,但是當時的ThinkPad鍵盤可以通過熱鍵用一部分字母鍵來充當數字小鍵盤的功能
- CPU配置:i5-2540M
、i7-2620M、i7-2630QM、i7-2720QM、i7-2760QM、i7-2820QM、i7-2860QM、i7-2920XM、i7-2960XM(後綴為M的版本為雙核,後綴為其他的版本為四核,均為PGA封裝,理論上可互換,但是雙核版本的主板閹割了兩個內存插槽)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3000+Q1000M /Q200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366x768P TN、1600x900P TN、1920x1080P TN(前兩者為60%NTSC色域,後者為95%NTSC的廣色域,也就是著名的友達V4,這塊屏幕在不校色的時候有明顯的偏紅問題,購買時需要注意)
- 三維信息:768P及900P時:372.8mm x 245.1mm x 31.8-35.6mm;1080P時:372.8mm x 245.1mm x 32.8-36.6mm,搭載6C電池時重量2.45kg,搭載9C電池時重量2.61kg
- 接口:2xUSB3.0,1xUSB2.0,1xUSB2.0+ESATA複合接口,rj11,rj45,IEEE1394,Express Card34,VGA,DP,SD讀卡器
- 拓展性:雙/四DDR3內存插槽,最大8×2=16G/8×4=32G,1×9.5mm,2.5寸硬盤位,1xmsata(與wwan共用),1×12.7mm光驅位
- 六芯電池57wh,九芯電池99.9wh,底座電池(佔用底部的拓展塢接口,可以與9C電池同時使用) 64wh
當時的ThinkPad移動工作站正處於比較黑暗的階段。不僅是在散熱拓展性上不如惠普戴爾(15寸只能說打平,但是戴爾同時代M6600這種真旗艦存在的),連屏幕也是大幅落後(另外兩家最高可選的DC/PC都是RGB-IPS,ThinkPad這隻有廣色域TN)。因此,為了性能選購ThinkPad的W系列實際上不太划算。更多的其實是買個信仰…
ThinkPad W530(2012)推薦指數:4/10

相比上一代,外觀上主要的區別是更換了新的鍵盤、指紋識別系統、內置校色儀

接口上也進行了一定的微調,去掉了一部分不太常用、落後於時代的產物(比如rj11,比如rj11,比如rj11)
- CPU配置:i7-3630QM、i7-3720QM、i7-3740QM、i7-3820QM、i7-3840QM、i7-3920XM、i7-3940XM(全部CPU均為4C8T,PGA封裝,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4000+K1000M /K200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600x900P TN、1920x1080P TN(前者為60%NTSC色域,220nit亮度,後者為95%NTSC的廣色域,270nit亮度,也就是著名的友達V4,這塊屏幕在不校色的時候有明顯的偏紅問題,購買時需要注意)
- 三維信息:372.8mm x 245.1mm x 31.8-35.6mm,搭載6C電池時重2.62kg,搭載9C電池時重2.81kg
- 接口:2xUSB3.0,2xUSB2.0,rj45,Express Card34,IEEE1394,VGA,mini DP,SD讀卡器
- 拓展性:四DDR3內存插槽,最大8×4=32G,1×9.5mm,2.5寸硬盤位,1xmsata(與wwan共用),1×12.7mm光驅位
- 六芯電池57wh,九芯電池94wh,底座電池(佔用底部的拓展塢接口,可以與9C電池同時使用) 64wh
這一代的進步主要也體現在CPU上,機體上的進步相對較小。非要說亮點的話就是僅此一代的6行鍵盤(並且能夠更換傳統的7行),以及在同代里不算太崩的散熱…哦對,如果想買W系列,這也是最後一台能買的機型…可以考慮入一個收藏~
ThinkPad W540(2014)推薦指數:0/10

之前我反覆思考有沒有比X240更蠢的四代機型,直到我想起了這玩意…

除非你就認這個外觀,否則真的沒有任何選購的意義…M6800不香么?

單風扇單熱管鎮壓hotwell,還拐了一個這麼大的彎,活該你翻車…
- CPU配置:i5-4200M、i5-4210M、i5-4330M、i7-4600M、i7-4700MQ、i7-4710MQ、i7-4800MQ、i7-4810MQ、i7-4900MQ、i7-4910MQ、i7-4930MX(後綴為M的CPU核心規格為2C4T,其餘型號CPU核心規格為4C8T,全部CPU均為PGA封裝,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4600+K1100M /K210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TN、2880x162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sRGB高色域,亮度350nit)
- 三維信息:376.6mm x 248.1mm x 27.9-29.5mm,搭載6C電池時重2.53kg,搭載9C電池時重2.70kg
- 接口:2xUSB3.0,2xUSB2.0,rj45,Express Card34,VGA,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雙核版本搭載雙DDR3插槽,最大8×2=16G,四核版本搭載四DDR3內存插槽,最大8×4=32G,1x7mm,2.5寸硬盤位,1xm.2 2242(與wwan共用),1×9.5mm光驅位
- 六芯電池56wh,九芯電池99.9wh
這一代的退步相比上一代還是不少的,包括但不限於:暴死的散熱(配合hotwell基本是沒法用的級別),更差的指紋識別,五合一觸摸板,灰色的外觀等等。更何況這玩意的價格至今都完全沒有降低到一個正常的水平…總而言之一句話,別碰就完事了。當然,他也是有開創意義的一代產品。從它開始,ThinkPad終於在15寸機型上開始搭載數字小鍵盤了。
ThinkPad W541(2015)推薦指數:1/10

這一代主要的改進升級就兩個:把五合一觸摸板換回了有實體三鍵的版本,支持雷電2
- CPU配置:i5-4210M、i5-4340M、i7-4600M、i7-4710MQ、i7-4810MQ、i7-4910MQ、i7-4940MX(後綴為M的CPU核心規格為2C4T,其餘型號CPU核心規格為4C8T,全部CPU均為PGA封裝,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4600+K1100M /K210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TN、2880x162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sRGB高色域,亮度350nit)
- 三維信息:376.6mm x 248.1mm x 27.9-29.5mm,搭載6C電池時重2.53kg,搭載9C電池時重2.70kg
- 接口:2xUSB3.0,2xUSB2.0,rj45,Express Card34,VGA,mini DP(支持Thunder Bolt2協議),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雙核版本搭載雙DDR3插槽,最大8×2=16G,四核版本搭載四DDR3內存插槽,最大8×4=32G,1x7mm,2.5寸硬盤位,1xm.2 2242(與wwan共用),1×9.5mm光驅位
- 六芯電池56wh,九芯電池99.9wh
相比上一代,不痛不癢的更新了一下實體三鍵,加上了雷電2的支持,但是由於Intel的五代標壓酷睿出的太晚,它沒趕上,再加上模具沒變,散熱依舊感人,因此仍然不做推薦。對現代高性能ThinkPad P系列有需求的,一律P50起。
ThinkPad W550s(2015)推薦指數:2/10

所謂的輕薄工作站…雖然我並沒有看出來輕薄…

這玩意實際上就是當年的T5系列換一張鹹魚專業卡…性能也十分堪憂
- CPU配置:i5-5300U、i7-5500U、i7-5500U(核心規格均為2C4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500+K62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TN、2880x162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sRGB高色域,亮度35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380.6mm x 258.2mm x 22.45mm、觸摸版本380.6mm x 258.2mm x 23.30mm。
重量 | 無內置電池+外置6C | 內置3C+外置3C | 內置3C+外置6C |
非觸摸 | 2.27kg | 2.17kg | 2.32kg |
觸摸 | 2.31kg | 2.46kg |
- 接口:3xUSB3.0,,rj45,VGA,mini DP,SD讀卡器
- 拓展性:雙DDR3插槽,最大8×2=16G,1x7mm,2.5寸硬盤位,1xm.2 2242(與wwan共用)
- 內置三芯電池44wh,外置三芯電池23wh,六芯電池48/72wh
由於同時代的T5系列從這一代開始開始從原來的標壓正式切換到低壓處理器,而原來的換皮工作站還要繼續出,於是ThinkPad就拿出了個這玩意….因為低壓U對於功耗的要求更低,因此相比之前的T5系列,散熱水平也是倒車的。搭載的顯卡也是湊活事的水平…因此這類機型基本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推薦購買。
ThinkPad P50(2016)推薦指數:5/10

Lenovo與型號重新回到了屏軸上,指示燈也得到了回歸,純黑色外觀相比之前兩代也更加討喜

因為電池從後部挪到了掌托下方,機身後部得以安放大量接口,個人很喜歡這種設計

這一代新設計的三鍵使用效果也還不錯,倒是實體三鍵的觸摸板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
- CPU配置:i7-6700HQ、i7-6820HQ、E3-1505M v5、E3-1535M v5(核心規格均為4C8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30(core i)或HD P530(Xeon-M)+M1000M (2/4G GDDR5)/M2000M(4G GDDR5)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25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30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377.4mm x 252.3mm x 24.5-29.4mm,觸摸版本377.4mm x 252.3mm x 25.8-30.7mm
重量 | 4C電池 | 6C電池 |
非觸摸 | 2.55kg | 2.67kg |
觸摸 | 2.82kg | 2.90kg |
- 接口:4xUSB3.0,1xUSB-C(支持ThunderBolt3協議),rj45,Express Card34,HDMI,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非ECC內存,硬盤方面,官方支持2×2.5或2xm.2+1×2.5的組合(2.5寸位置可以勉強擠下9.5mm硬盤,但是有風險),現實中有人塞進去過2xm.2+2×2.5(第二個2.5是拆了殼的固態)的組合
- 四芯電池66wh,六芯電池90wh

從圖上可以看出,m.2是以轉接卡形式和主板連接的,因此在官方的設計里,左邊那個位置其實可以上兩個m.2或者一個2.5寸硬盤
這一代的P50真的可以說是苦盡甘來…雙風扇散熱系統讓散熱成績從沒法看一舉回到了主流水平,並且內外拓展性也非常優秀。skylake+maxwell的組合性能也有了明顯的提升。要說遺憾的,那就是1080P的屏幕色域仍然只有45%NTSC,如果自己能給它換塊屏幕,那這機器做現在一些主流的任務都沒啥問題。
ThinkPad P70(2016)推薦指數:6/10

W701(2009)之後,時隔7年,ThinkPad再次推出17寸旗艦級移動工作站

ThinkPad P70同時也是最後一批帶有內置藍光光驅的ThinkPad…

接口大滿貫…
- CPU配置:i7-6700HQ、i7-6820HQ、E3-1505M v5、E3-1575M v5(核心規格均為4C8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30(core
i)或HD P530(E3-1505M v5)或Iris Pro Graphics P580(E3-1575M v5)+M600M (2G
GDDR5)/M3000M(4G GDDR5)/M4000M(4G GDDR5)/M5000M(8G
GDDR5)(獨顯為MXM接口,但是有顯卡白名單,雖然被破解過…)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72%NTSC高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30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416mm x 275.5mm x 29.9-34.2mm,觸摸版本416mm x 275.5mm x 30.6-34.9mm,非觸摸版本重3.3kg,觸摸版本重3.7kg
- 接口:4xUSB3.0,2xUSB-C(支持ThunderBolt3協議),rj45,Express Card34,HDMI,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非ECC內存,1x7mm 2.5寸硬盤位,2xm.2硬盤位,1×9.5mm光驅
- 八芯電池96wh
一台讓我淚目的機器…ThinkPad的磚機終於能看了.jpg…..在機身設計上基本挑不出什麼毛病…WWAN,校色儀,這些該有的都有,接口上也盡量兼顧了新老交替,給的比較全。拓展性上,給了光驅也是比較良心的,以後性能不行了還能當個藍光播放器用23333,最大四塊硬盤(其實EXP卡那也能上)也足夠倉鼠黨用了。唯一遺憾的就是這機器出的早了點,沒有趕上後來的核戰爭…現階段四核連4000塊錢的輕薄本都打不過了…時代的眼淚
ThinkPad P50s(2016)推薦指數:2/10

沒換模具,雖然保留了全尺寸的鍵盤,但是屏幕邊框仍然是不忍直視的水平
- CPU配置:i5-6300U、i7-6500U、i7-6600U(核心規格均為2C4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20+M50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250nit,後者為100%sRGB高色域,亮度35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380.6mm x 258.2mm x 22.45mm
重量 | 無內置電池+外置6C | 內置3C+外置3C | 內置3C+外置6C |
非觸摸 | 2.39kg | 2.25kg | 2.47kg |
觸摸 | N/A | 2.27kg | 2.46kg |
- 接口:3xUSB3.0,,rj45,HDMI,mini DP,SD讀卡器
- 拓展性:雙DDR3插槽,最大16×2=32G,1x7mm,2.5寸硬盤位
- 內置三芯電池44wh,外置三芯電池23wh,六芯電池48/72wh
一年一度的湊數工作站,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個人買這個不如去買同模具的T系列,更何況和這個同模具的T系列表現也不咋地呢…
ThinkPad P40 Yoga(2016)推薦指數:3/10

ThinkPad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翻轉屏移動工作站…ThinkPad是真會整活

既然是ThinkPad Yoga,那呼吸鍵盤自然是得以保留的
- CPU配置:i7-6500U、i7-6600U(核心規格均為2C4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20+M500M(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2560x1440P IPS(均為100%sRGB高色域,前者亮度250nit,後者亮度300nit)
- 三維信息:338.0mm x 236.3mm x 19.9mm,1.8kg
- 接口:3xUSB3.0,One Link+,HDMI,mini DP,SD讀卡器
- 拓展性:單DDR3插槽,最大1×16=16G,1x7mm,2.5寸硬盤位,1xm.2 2242(與wwan共用)
- 電池53wh
2016年的ThinkPad全面押寶Yoga轉軸,因此除了主打極致輕薄的X1 Yoga,ThinkPad還推出了P40 Yoga這麼個翻轉屏移動工作站。至於實際表現嘛…從它一代而亡,連kabylake都沒換上就能略窺一二了…究其原因還是當年的低壓U性能太爛,用了碳纖維的高端材料,成本上去了卻沒有一個T460 Yoga來和他分擔成本,那銷量差被砍掉的結局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ThinkPad P51(2017)推薦指數:5/10

- CPU配置:i7-6820HQ、E3-1505M
v5、i7-7700HQ、i7-7820HQ、E3-1505M v6、E3-1535M
v6(核心規格均為4C8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30/630(分別對應core i的6/7代)或HD P530/P630(Xeon-M)+M1200M (4G GDDR5)/M2200M(4G GDDR5)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25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30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377.4mm x 252.3mm x 24.5-29.4mm,觸摸版本377.4mm x 252.3mm x 25.8-30.7mm
重量 | 4C電池 | 6C電池 |
非觸摸 | 2.55kg | 2.67kg |
觸摸 | 2.82kg | 2.90kg |
- 接口:4xUSB3.0,1xUSB-C(支持ThunderBolt3協議),rj45,Express Card34,HDMI,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非ECC內存,硬盤方面,官方支持2×2.5或2xm.2+1×2.5的組合(2.5寸位置可以勉強擠下9.5mm硬盤,但是有風險),現實中有人塞進去過2xm.2+2×2.5(第二個2.5是拆了殼的固態)的組合
- 四芯電池66wh,六芯電池90wh
就是日常的refresh版本,並且因為沒有換Pascal的顯卡,性能升級也極為有限…如果價格差的太大,不如去買P50。
ThinkPad P71(2017)推薦指數:7/10

顯卡迎來了大升級,相比P50-P51,P71顯然是更值得購買的

這也是最後一代支持電池快拆與底座拓展塢的ThinkPad 17寸移動工作站
- CPU配置:i7-7700HQ、i7-7820HQ、E3-1505M v6、E3-1535M v6(核心規格均為4C8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60(core
i)或HD P560(XEON)+M620 (2G GDDR5)/P3000(6G GDDR5)/P4000(8G
GDDR5)/P5000(16G GDDR5)(獨顯為MXM接口,但是有顯卡白名單,雖然被破解過…)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72%NTSC高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30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416mm x 275.5mm x 29.9-34.2mm,觸摸版本416mm x 275.5mm x 30.6-34.9mm,非觸摸版本重3.3kg,觸摸版本重3.7kg
- 接口:4xUSB3.0,2xUSB-C(支持ThunderBolt3協議),rj45,Express Card34,HDMI,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非ECC內存,1x7mm 2.5寸硬盤位,2xm.2硬盤位,1×9.5mm光驅
- 八芯電池96wh
相比於這一代P51毫無誠意的更新,P71則要好很多。除了乞丐版的亮機卡之外,顯卡均更新到了一代神卡Pascal,並且在顯存上也毫不吝嗇(P3000就能直接開挖了…)可惜的是CPU沒有趕上下一代的核心增長,仍然是四核,同時,這也是最後一代支持光驅,底座拓展塢,內置校色儀,全尺寸鍵盤的P系列,稍有紀念意義,買來收藏或者當個大號藍光播放器都是不錯的選擇。
ThinkPad P50s(2016)推薦指數:2/10

這一年的T570開始窄邊框化,因此鍵盤主鍵區最右側一列的功能鍵開始縮水。
- CPU配置:i7-6500U、i7-6600U、i5-7300U、i7-7500U、i7-7600U(核心規格均為2C4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520/620+M520(2G DDR3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250nit,後者為100%sRGB高色域,亮度35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365.8mm x 252.8mm x 19.95-20.2mm
重量 | 內置4C+外置3C | 無內置+外置6C | 內置4C+外置6C |
非觸摸 | 1.99kg | 2.18kg | 2.18kg |
觸摸 | 2.01kg | 2.20kg | 2.20kg |
- 接口:3xUSB3.0,1xUSB-C(支持雷電3),rj45,HDMI,SD讀卡器
- 拓展性:雙DDR4插槽,最大16×2=32G,1x7mm,2.5寸硬盤位
- 內置四芯電池32wh,外置三芯電池24wh,六芯電池48/72wh
湊數工作站…這一代的主要變化是升級了窄邊框,顏值上確實有所升級,但我還是那句話,物美(存疑)價廉(確實)的二手T5系列不香么?
ThinkPad P52(2018)推薦指數:6/10

盼望着,盼望着,牙膏終於上6C了!

C面的變化主要包括:指點桿從5.5mm版變為4mm版,變為細桿,三鍵鍵程降低;取消了內置校色儀,更換了全新的指紋識別,面積降低,識別率…完全沒感受到提升,B面的Lenovo標識被挪到了上面,感覺不如之前的屏軸旁好看
- CPU配置:i7-8750H、i7-8850H、i9-8950HK、E-2176M(核心規格均為6C12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630(core i)或HD P630(XEON)+P1000(4G D5顯存)/P2000(4G D5顯存)/P3200 (6G D5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72%NTSC高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40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377.4mm x 252.3mm x 24.5-29.4mm,觸摸版本377.4mm x 252.3mm x 25.8-30.7mm,非觸摸版本重2.45kg,觸摸版本重2.9kg
- 接口:3xUSB3.0,2xUSB-C(支持ThunderBolt 3協議),rj45,HDMI,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32×4=128G非ECC內存,1x7mm 2.5寸硬盤位,2xm.2硬盤位
- 電池90wh
這一代的最大進步在於支持了甜品級別的專業卡,使得15寸移動工作站的性能來到了新的台階。但是CPU散熱不足的頑疾在這一代仍然沒得到根本的解決。35W的雙烤性能釋放在6C的襯托下越發顯得不足起來。但是單烤的成績還是不錯的…並且6C也算是摸到了高性能機的及格線,可以買。這一代也是用魔改驅動能實現完美Windows7的末代機型,同樣具有一點紀念意義。
ThinkPad P72(2018)推薦指數:6/10

和P52一樣,砍掉了校色儀等,並且P72的刀下的更狠,連WWAN都給砍了,電池也改為內置,導致內部有大量空間浪費…
- CPU配置:i7-8750H、i7-8850H、i9-8950HK、E-2176M、E-2186M(核心規格均為6C12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HD630(core i)或HD P630(XEON)+P600(4G D5顯存)/P2000(4G D5顯存)/P3200 (6G D5顯存)/P4200(8G D5顯存)/P5200(16G D5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72%NTSC高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400nit)
- 三維信息:416mm x 281mm x 24.5-29.4mm,重3.4kg
- 接口:4xUSB3.0,2xUSB-C(支持ThunderBolt 3協議),rj45,HDMI,mini DP,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32×4=128G非ECC內存,1x7mm 2.5寸硬盤位,2xm.2硬盤位
- 電池99wh
這一代的升級…我屬實不太看得懂…在砍掉了光驅,校色儀,WWAN等功能,將電池改為內置,並將顯卡改為板載後,得到的結果居然是…薄了3mm,重了100g?我個人表示接受不能…雖然散熱是挺強的(60+100W,那幾代御三家裡的老大),隨着15寸機型的性能也逐漸趕上來了,今後17寸工作站的路只會愈加難走。
ThinkPad P52s(2018)推薦指數:3/10

今年的主要升級是跟其他機型一起,換裝了CS18底座拓展塢接口
- CPU配置:i5-8350U、i7-8550U、i7-8650U(核心規格均為4C8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UHD520/620+P500(2G DDR5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45%NTSC低色域,亮度250nit,後者為100%sRGB高色域,亮度300nit,部分型號支持觸摸)
- 三維信息:365.8mm x 252.8mm x 19.95-20.2mm,重1.99kg起
- 接口:2xUSB3.0,2xUSB-C(其中一個支持雷電3),rj45,HDMI,SD讀卡器
- 拓展性:雙DDR4插槽,最大16×2=32G,1x7mm,2.5寸硬盤位
- 內置四芯電池32wh,外置三芯電池24wh,六芯電池48/72wh
一年一度的湊數工作站,跟着T580一起升級了對CS18底座拓展塢的支持,多出來的一分是給升級到8代的低壓U的。
ThinkPad P1 Gen1(2018)推薦指數:3/10

就像XPS15和precision55x0的關係一樣,ThinkPad也在X1 Extreme的基礎上推出了P1

對於這個級別的機器來說,不管是內外拓展性都是不錯的水平

- CPU配置:i5-8300H、i5-8400H、i7-8750H、i7-8850H
- 顯卡配置:P1000、P2000(4G GD5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2160 IPS(1080P IPS參數一般,300nit 100%sRGB的水平。4K版本分觸屏與非觸屏,均為400nit 100%Adobe RGB色域)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361.8mm x 245.7mm x 18.4mm,1.7kg;觸摸版361.8mm x 245.7mm x 18.7mm,1.8kg(得益於CFRP材質的A殼與超級鎂合金的D殼,這是當年同類產品中重量最低的)
- 接口:2xUSB3.0,2x雷電3,1xmini rj45,1xHDMI,1xSD(支持UHS-II標準)
- 拓展性:雙內存插槽,最大32*2 DDR4,硬盤為雙2280,SATA/NVME(pcie3.0*4速率)
- 電池80wh
本質就是X1隱士的換顯卡版,定位類似precision55x0和Intel版的MacBook Pro16。主要用於CPU、GPU只有一個處於長期高負載的情況使用。這一代機器也有防塵網的問題,如果撿垃圾,需要注意一下。
ThinkPad P53(2019)推薦指數:6/10

ThinkPad15寸移動工作站的新高峰

最高搭載RTX5000,因此顯卡散熱做了相應加強,但是CPU散熱仍然是兩根細熱管上下重疊,因此散熱瓶頸仍然出現在CPU上
- CPU配置:i5-9400H、i7-9750H、i7-9850H、i9-9880H、E-2276M(i5核心規格為4C8T,i7與XEON核心規格為6C12T,i9的核心規格為8C16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UHD630(core
i)或UHD P630(XEON)+P1000(4G D5顯存)/P2000(4G D5顯存)/RTX3000 (6G D6顯存)/RTX
4000 Max-Q (8G D6顯存)/RTX 5000 Max-Q(16G D6顯存) - 屏幕配置:
分辨率 | 觸摸 | 屏幕種類 | 對比度 | 色域 | 表面處理 | 其他 |
1920×1080 | 否 | IPS | 1200:1 | 72% NTSC | 霧面 | Dolby Vision™, HDR |
1920×1080 | 否 | IPS | 700:1 | 72% NTSC | 霧面 | – |
3840×2160 | 否 | IPS | 1200:1 | 100% Adobe RGB | 霧面 | Dolby Vision™, HDR |
3840×2160 | 是 | OLED | 100000:1 | 100% DCI-P3 | 霧面,放污跡 | Dolby Vision™, HDR |
- 三維信息:非觸摸版本
377.4 x 252.3 x 24.5-29.4 mm |
- ,觸摸版本
377.4 x 252.3 x 25.8-30.7 mm |
- ,非觸摸版本重2.5kg,觸摸版本重2.9kg
- 接口:2xUSB3.0,3xUSB-C(其中兩個支持ThunderBolt 3協議),rj45,HDMI,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32×4=128G非ECC內存,1x7mm 2.5寸硬盤位,2xm.2硬盤位(非RTX顯卡)或3xm.2硬盤位(RTX顯卡)
- 電池90wh
從這一代開始,15村的移動工作站已經可以搭載和17寸工作站完全一樣的核心,性能的差距只來源於兩款機型的散熱差距。同時,這也是最後一款可以選裝2.5寸硬盤位的15寸ThinkPad工作站。
ThinkPad P73(2019)推薦指數:6/10

依然是去年那個腦溢血的模具,並且微調了接口,然而你沒得選,P71的四核性能實在是太捉急了
- CPU配置:i5-9400H、i7-9750H、i7-9850H、i9-9880H、E-2276M(i5核心規格為4C8T,i7與XEON核心規格為6C12T,i9的核心規格為8C16T,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移動平台上的Xeon-M實際上是同代酷睿的馬甲U,主要的區別是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UHD630(core
i)或UHD P630(XEON)+P1000(4G D5顯存)/P2000(4G D5顯存)/RTX3000 (6G D6顯存)/RTX
4000 Max-Q (8G D6顯存)/RTX 5000 Max-Q(16G D6顯存) - 屏幕配置:1920x1080P IPS、3840x2160P IPS(前者為72%NTSC高色域,亮度300nit,後者為100%Adobe RGB廣色域,亮度400nit)
- 三維信息:416 x 281 x 25.9-31 mm ,重3.4kg
- 接口:4xUSB3.0,3xUSB-C(其中兩個支持ThunderBolt 3協議),rj45,HDMI,SD讀卡器(支持UHS-II)
- 拓展性:四DDR4插槽,最大支持16×4=64G ECC(Xeon版本)或32×4=128G非ECC內存,1x7mm 2.5寸硬盤位,2xm.2硬盤位
- 電池99wh
相比去年的模具,主要變化是砍掉了一個USB-A和mini DP,並用一個USB-C取而代之。其他地方基本沒有區別,就剩下顯卡的例行升級了。
ThinkPad P43s(2019)推薦指數:3/10

湊數工作站家族的新成員…
- CPU配置:i5-8365U、i7-8565U、i7-8665U(核心規格均為4C8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UHD620+P520(2G DDR5顯存)
- 屏幕配置:
分辨率 | 觸摸 | 屏幕種類 | 對比度 | 色域 | 亮度 | 其他 | |
1920×1080 | 否 | IPS | 700:1 | 45% NTSC | 250 | – | |
1920×1080 | 是 | IPS | 700:1 | 45% NTSC | 300 | – | |
1920×1080 | 否 | IPS | 800:1 | 72% NTSC | 霧面 | 400 | 低功耗 |
1920×1080 | 否 | IPS | 1000:1 | 72% NTSC | 霧面 | 400 | 防窺 |
2560×1440 | 否 | IPS | 1500:1 | 100%Adobe RGB | 鏡面 | 500 | Dolby Vision™, HDR |
- 三維信息:329 x 227 x 17.9 mm,WQHD版本重1.47kg,FHD版本重1.55kg,FHD低功耗版本重1.49kg
- 接口:2xUSB3.0,2xUSB-C(其中一個支持雷電3),rj45,HDMI,TF讀卡器
- 拓展性:板載8/16G+1個插槽,最大支持板載16G+插槽32G=48G內存
- 電池50wh
湊數工作站家族的新成員。反正從這一代開始,14與15的T系列主板是完全一致的,那麼搞一個14寸的湊數工作站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還是那句話,有這閑錢,不如去搞個2K版本的T490…
ThinkPad P53s(2019)推薦指數:3/10

從這個角度看,它和P43s的拉皮關係就一覽無餘了
- CPU配置:i5-8365U、i7-8565U、i7-8665U(核心規格均為4C8T,全部CPU均為BGA封裝,不可更換)
- 顯卡配置:集成顯卡UHD620+P520(2G DDR5顯存)
- 屏幕配置:
分辨率 | 觸摸 | 屏幕種類 | 對比度 | 色域 | 其他 | 亮度 | 其他 |
1920×1080 | 選裝 | IPS | 700:1 | 45% NTSC | – | 250 | – |
3840×2160 | 否 | IPS | 1200:1 | 100%Adobe RGB | – | 500 | Dolby Vision™, HDR |
- 三維信息:365.8 x 248 x 19.1 mm,重1.75kg
- 接口:2xUSB3.0,2xUSB-C(其中一個支持雷電3),rj45,HDMI,TF讀卡器
- 拓展性:板載8/16G+1個插槽,最大支持板載16G+插槽32G=48G內存
- 電池57wh
日常更新的湊數工作站,略去不表。
ThinkPad P1 Gen2(2019)推薦指數:3/10

和當年的X1 Carbon一樣,為4k版本推出了獨特的碳纖維編織A面,但是沒有X1 logo了

其他部分和一代基本保持一致,當然,修復了若干bug,比如防塵網…
- CPU配置:i5-9400H、i7-9750H、i7-9850H、i9-9880H、E-2276M
- 顯卡配置:T1000、T2000(4G GD5顯存)
- 屏幕配置:
分辨率 | 觸摸 | 屏幕種類 | 對比度 | 色域 | 其他 |
1920×1080 | 否 | IPS | 700:1 | 72% NTSC | 300 |
1920×1080 | 否 | IPS | 1200:1 | 72% NTSC | 500 |
3840×2160 | 是 | OLED | 100000:1 | 100% DCI-P3 | 500 |
3840×2160 | 否 | IPS | 1200:1 | 100%Adobe RGB | 500 |
- 三維信息:非觸摸板361.8 x 245.7 x18.4 mm,觸摸板361.8 x 245.7 x18.7 mm,非觸摸板重1.7kg,觸摸版重1.81kg
- 接口:2xUSB3.0,2x雷電3,1xmini rj45,1xHDMI,1xSD(支持UHS-II標準)
- 拓展性:雙內存插槽,最大32*2 DDR4,硬盤為雙2280,SATA/NVME(pcie3.0*4速率)
- 電池80wh
處理了一代若干BUG的例行更新,相比1代的性能釋放更為激進,同時小毛病更少,但是總體性能升級不太大,也沒有太多的改變。如果你為了求穩願意多付出一點預算,那可以考慮這一代,否則就買上一代。
2020年末發佈的P15、P17、P15v機型由於上市時間尚短,現在還沒有撿垃圾的價值,因此暫未提及。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