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架構知識點全解「如何優化組織架構」

一個沒有管理體系的企業是無法長久的,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變化,層級和崗位應運而生。那麼,要如何準確地設置層級,設計匹配公司發展的崗位呢?這一次,和你分享組織架構的兩個基礎原則。

關於組織架構的大討論:層級設置和崗位標準,兩個原則你必須知道

首先,第一個問題,企業的層級應該怎麼設置?

上下無序就無法管理,層級就在於解決序位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下,有一個普遍的認識就是,層級越少,工作效率越高;層級越多,工作效率越低。因此,許多互聯網大廠都在強調扁平化管理;但是,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和專業程度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無巨細掌控所有,因此就涉及到管理幅度的問題。

關於組織架構的大討論:層級設置和崗位標準,兩個原則你必須知道

一般來說,在組織架構的層級中,一般遵循(7-2)至(7+5)的原則,即一個管理者直線管理的人員幅度為5-12人,視管理者的個人能力而定。當然,如果是馬雲這樣的管理高手,直線管理三五十人也是可以實現的,但這樣的人畢竟太少了;而且,就算有,你請得起嗎?

而第二個問題,在一個部門裡,對於同一類崗位是否要採取完全一樣的標準呢?

這裡所指的完全一樣標準是指薪酬福利、工作要求、績效指標等,比如說客服部8個人,一個客服部經理+7個客服人員,這7個客服人員的標準是否要一致呢?

很多企業為了省事而採取一樣的標準,殊不知,這麼操作會嚴重影響團隊的戰鬥力。舉個例子,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和一個剛入職場的新人,對崗位的認知、相關的工作經驗、對工作的期待值和對公司的貢獻是完全不一樣的,此時,如果你用了一樣的標準,極有可能會同時損害雙方的利益,最後讓團隊土崩瓦解。

關於組織架構的大討論:層級設置和崗位標準,兩個原則你必須知道

那怎麼辦呢?儘可能採用錯落式架構分佈原則。舉個例子,財務部門一共有9人,由1個部門經理直線管理8個財務人員。基於崗位描述,這8個人都是類似的財務人員,但各有分工,在這種情況,我們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和所創造的價值,設置高低不一的級別,有的2級財務,有的是3級財務,相對應的薪酬、績效指標也有所區別。但是,每個人都只對部門經理負責。

也就是說,設置不同的級別並不意味着增加了管理層級,只是匹配個人情況和創造的價值,讓團隊成員看到希望,才更有衝勁。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2213.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5 14:31
下一篇 2024-12-25 14: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