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們要清楚舍利子和舍利是不同的,簡單來說,舍利是高僧去世後身體火化留下的骨灰小顆粒,在印度僧人死後留下來的骨灰,骨骼,遺體都可稱之為舍利。

早年記載,釋迦摩尼佛在火化之後留下頭頂骨,兩塊骨頭,四顆牙齒,一節中指骨,這些都被稱為舍利,而8400顆珠狀稱之為真身舍利子。而且舍利有着「見舍利者,如親見佛」這樣的作用。
舍利子是指火化後骨灰中的結晶體,五顏六色,形狀各異,以黑,白,紅為主,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還有的透明。

舍利子,相傳為得道高僧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物,而大多數人推測則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骨骼和其他物體共同火化而發生化學反應有關,而民間則是流傳認為,人久離淫慾,精髓充滿,則產生堅固舍利。

那麼高僧煉化後得到的舍利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普通人會有么?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現代人有這個疑問,在古代也對這個問題提出過不同的解釋。
在古代一些典籍里直言,舍利子可能是與佛教弟子的飲食有關,因為佛教弟子食素,則會攝入大量的礦物質和植物纖維,經過在體內一系列轉化和長時間積累,火化後可成為五顏六色的舍利子。

但這一說法如今部分專家持反對意見,理由是現在只吃素的又不止和尚,他們火化後怎麼沒出舍利子?而且印度以及其他地區的佛教徒照樣吃肉,結婚,但他們依然有舍利子。
另外一種說法是膽結石和腎結石,而這一說法更加不可能了,因為現代人得結實的實在是太多了,怎麼沒看到他們火化後有舍利子出現。

腎結石圖片
還有一種說法是,高僧火化過程中添入了黏土等礦物質,然後與骨骼經過高溫融合,形成了舍利子。
目前通過分析,也是比較通用的認識是,舍利子是一種骨質結晶物,主要成分是鈣,磷,硅以及少量的鎂,鉀,鈉,鐵等元素,主要礦物質是磷酸鹽,鋁硅酸鹽,硅酸鹽等礦物質共融體。
注意,舍利子可以稱為舍利,但是舍利不能稱為舍利子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90323.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