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拉新是很多社群運營者困擾已久的問題,我們往後談社群如何活躍之類的問題,前期還是要考慮拉新引流這一塊兒。
這篇文章將為你分享我0成本引流16000+用戶的社群運營拉新思路,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啟發。全文的目錄如下:

一、做好社群定位
社群定位是我們去做社群的第一步,當今,泛流量已沒有什麼意義,只有明確了社群定位,我們才能找到有真實需求的目標人群,才更有利於我們後續的引流轉化。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社群定位」這一問題給你一些具體的方法。
我們就以一個寶媽的KOL想做一個寶媽群為例具體來講解下具體的操作,你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對照着來做相應回答。
首先通過5W1H的方式問自己幾個問題:
1Who:
1.我是誰?我有什麼核心技能與特徵?
我是一個母嬰行業的自媒體;
我的核心技能在於精通母嬰行業的知識。
2.我要影響的用戶是誰?他們的畫像是怎樣的?他們的共同需求是什麼?
我要影響的用戶是孕媽和寶寶0-3歲的媽媽們;
她們的畫像:年齡在24-35歲左右;關注生活健康,孩子等話題,有的是邊帶娃邊工作的上班族,有的是全職媽媽。
大部分寶媽對於孩子相關的一切事物都感興趣:
比如孩子吃什麼輔食,穿什麼衣服,玩什麼益智玩具,喝什麼奶粉,用什麼牌子的尿不濕等等。
他們的共同需求是了解母嬰方面的知識,以便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2 What:
1.我能解決用戶的什麼問題?
我可以提供關於孕育和育兒的相關知識,包括母嬰護理,輔食添加,成長發育,寶寶疾病等。
2.用戶在社群中希望得到怎樣的知識?
這類的寶媽群,用戶在社群一方面可能想要得到一些母嬰方面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可能希望在遇到臨時突髮狀況能夠得到一些解決方法。
3.我的社群與其他同類型的社群有什麼本質區別?
我想做的社群與其他同類型的社群本質在於學習交流氛圍濃厚,每天都會有母嬰方面知識的科普,每周會有專門的交流分享大會;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通過及時解答寶媽遇到的緊急問題,給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讓寶媽感知這個群的價值。
3 When:
用戶通常在什麼時間會在我們的社群活躍?
多數用戶會在14:00-19:00,20:00-23:00活躍。
4 Where:
1.用戶在什麼在哪裡能加入社群?
用戶可能在豆瓣,QQ群,朋友圈,各大寶媽交流論壇等加入社群。
2.用戶在什麼在場景下會在社群里活躍?
對於全職媽媽來說,寶寶睡下午覺和晚上的時間會比較活躍;
對於工作的媽媽來說,下班路上和晚上娛樂休閑時間會比較活躍。
5 Why:用戶為何加入我的社群,而不是別人的,理由是什麼?
想要學習母嬰方面的知識,認同我們的價值觀,認為我們平台專業靠譜,並且喜歡我們寶媽群良好的交流學習氛圍。
6 How:
How:怎樣才能讓社群的用戶活躍?
每周開設直播講座,可以是文字+圖片的形式,可以是語音+圖片的形式,也可以是視頻直播的形式,通過定期的直播講座來促進社群里用戶的一個活躍。
再就是安排一些小號在寶媽群里進行提問,大號在群里進行解答,營造良好的互動問答的一個氛圍。
根據以上的問題,我們根據自身情況列出來,明確了這些內容。
我們再去思考下我們做這個社群的目的。
是想要推銷產品或者建立品牌形象?
還是因為想和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相互交流,分享知識?
還是只是建立一個工具型的社群,滿足用戶特定的場景溝通需求即可呢?
這些都想清楚了再去做下一步會清晰很多。
二、選擇最佳的拉新渠道
既然要做拉新,我們前期需要構建自己的自媒體矩陣,把流量都散落在各種平台,獲得更多的曝光,後期我們將我們的重點放在最佳的拉新渠道上。

常見平台如下:搭建自媒體矩陣:
第一矩陣:
微信平台:微信公眾號、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微博平台:企業官博、微博廣告資源
問答平台:知乎、百度問答、360問答
百科平台:百度百科、360百科、互動百科
第二矩陣:
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
視頻平台:抖音、快手、B站、視頻號等
音頻平台:喜馬拉雅、蜻蜓、荔枝
第三矩陣:
自媒體平台:頭條號、百家號、一點號、網易號、搜狐自媒體、簡書等
論壇平台:豆瓣、百度貼吧、論壇

這類自媒體平台比較適合於社群品牌形象塑造,當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引流效果,但卻不如下面能夠產生高頻互動的引流平台力度大。
這裡給大家列舉幾個高頻互動的引流平台吧。
1)貼吧
泛流量平台,不同行業人群的人幾乎都會使用貼吧,不過目前測試看來比較適合高校類的用戶人群。
筆者的經驗:貼吧引流的用戶質量不高,充斥着大量的服務商和競對)
2)豆瓣
泛流量平台,因為上面能分化出各種興趣小組,通過興趣小組發帖能夠吸引到比較精準的粉絲人群。
3)論壇
泛流量平台,但是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一些大型論壇,比如跨境電商有福步外貿論壇等。

補充一下關於跨平台引流:
抖音、知乎、豆瓣、知識星球等都是很好的平台,跨平台引流是非常適合一些內容能力強的。
為了和與用戶的觸達點更多,我們可以先引到個人號中。
抖音引流:可以在主頁放微信和微博。微博引流:可以在置頂的微博中放公眾號。知乎引流:可以引導用戶私信或者關注公眾號。豆瓣引流:在豆瓣里搜索符合定位的小組,加入小組,就可以在群組中引流了。
小紅書引流:主頁可以放郵箱和微博。
三、設置吸引目標人群的引流產品
通常來說,不同平台設置的鉤子也有所不同。

舉個例子:像百度、搜狗這類的,鉤子以圖文形式的內容為主;
知乎這類平台,鉤子可能是專業乾貨、勵志故事、賺錢案例等;
今日頭條、大魚號、百家號這類信息流的平台,鉤子的形式也是以圖文為主;
抖音、快手、美拍、微視、B站這類視頻類平台,鉤子的形式則是純視頻;
小紅書這類種草平台,鉤子的形式以圖文為主。
通常來說,設鉤子是社群運營中拉新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前面的都是為了這一步做鋪墊。
簡單的說,設鉤子你可以理解為選擇合適的引流方法,這裡我把最全的引流方法列出來,你可以根據你具體的產品選擇適合你產品調性的引流方法。
引流可以通過以下的內容作為誘餌:1.實體福利引流
2.資料包領取
3.入群免費直播
4.以資源對接為由,行業資源互換群
5.以紅包、抽獎為由,配合活碼功能去做

關於引流產品的選擇,這裡給大家詳細講解下:
引流產品通常分為實物產品和虛擬產品。
實物引流產品不是隨意選擇,而是需要考慮到以下的屬性:
1、相關性。比如可以把產品的體驗裝當做引流產品。
2、實用性。比如餐券,牛奶等。
3、通用性。如紙巾,水果等。
4、必需品。如剃鬚刀,牙刷等。
虛擬引流產品參考:
1、培訓類。如直播課,訓練營。
2、資訊類。如資料包,線下峰會,線下沙龍等。
3、會員型。如社群,VIP會員群。
4、服務型。如診斷服務,一對一諮詢,設計服務。
虛擬引流產品資料包引流誘餌:
*梳理客戶常問100問(這個可以向內部員工收集,向客戶收集,向搜索引擎收集,通過組合相關詞)
*用圖文方式整理出來,形成文章、短視頻內容形式。
*資料包乾貨整理

綜上:準備引流產品需要前期的調研,做好社群定位,找准目標人群和合適的渠道,再去根據產品特性選擇不同的引流產品,需要注意的是引流產品要與產品要強相關,這樣可以建立用戶對於產品與服務的認知。
再個就是有些產品價值可以感知,實物引流很難抗住邊際成本,虛擬商品更適合作為引流產品,如卡券、會員權益、錄播課程等。
但線下門店可能不太適合虛擬商品,需要根據產品特性去尋找適合的引流產品。
四、實際拉新場景
通常有了引流產品,我們是如何拉新的呢,舉個幾個實際場景,大家可以體會以下:
1、在某個群里加的好友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找他能領取一份XX資料,然後再私聊引導你加入社群。
2、在朋友圈裡刷到好友發的海報,海報上面是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就可得XX模板,用戶添加後引導加入社群。
3、在刷知乎、頭條的時候,看到不錯的文章,讀着讀着就提示你說可以去他私聊他領取XXX,私聊後加了好友,再引導入群。

以上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而在朋友圈拉新裂變的路徑有一些不同,比方說:1、海報裂變。
主要路徑:A關注—>A獲得海報—>A分享海報—>B完成關注/加群(A兌現獎勵)—>B再獲得海報—>….
2、好友助力兌獎。
主要路徑:A獲得基礎獎勵—>A邀請助力—>B完成助力讓獎勵增值(A兌現獎勵)—>B再獲得基礎獎勵—>…
3、好友助力抽獎。
主要路徑:A獲得基礎抽獎機會—>A邀請助力—>B完成助力讓抽獎機會增加(A消耗抽獎機會)—>B再獲得基礎抽獎機會—>…
4、組隊沖榜瓜分獎勵。主要路徑:A組建團隊—>A邀請加入團隊—>B加入團隊(團隊人數增加,獎金翻倍加成)—>B完成買卡(團隊獎金值增加)—>B完成賣卡(團隊獎金值增加)——B再組建團隊—>…
總結一下:
大家可以根據這個思路去完成社群的拉新。
簡單的說就是先做社群定位,再選擇適合自己社群推廣的平台,再選擇合適的引流產品,最後去完成社群的拉新。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