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合理PE和PB都是帶條件計算出來的,所以實際購買的時候需要再加上安全邊際,也就是在它們的基礎上再打個折扣。
——坤鵬論

這兩天盤點了一下以前寫過的文章,發現還有好些篇寫好了卻沒有發出來,一直被埋沒在電腦里,特別是這篇,它是對朋友們有過承諾的。
它的起因是《用ROE推算合理的PE和PB 用盈再率看企業投資效率》,當時一些朋友不斷探討其中合理PE的推算,在這個過程中,坤鵬論也發現文章確實存在問題,經過思考和整理進行了修正。
可惜想着等等再發,這一等1年多就過去了,實在抱歉!
一、溫故:PEG
公式:PEG=PE÷G(未來3~5年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100)
之前,坤鵬論曾多次講過它,翻譯成中文叫: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它的發明者是英國投資大師吉姆·德里克·斯萊特。
後來彼得·林奇經常使用該指標來衡量股價,特別是成長股,並將其寫入自己的多本著作。
自此,它就成了人們衡量成長股的專用價格指標之一。
我們知道PE僅僅反映了某股票當前價值。
PEG則把股票當前的價值和該股未來的成長聯繫了起來。
比如一隻股票當前的市盈率為20倍,其未來5年的預期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為20%。
這隻股票的PEG=20÷(20%×100)=1。
當PEG等於1時,表明市場賦予這隻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來業績的成長性。
二、從合理PEG=1推算合理PE
既然知道PEG=1的時候,是合理估值,也就是合理的PE。
那麼,根據PEG公式,假設PEG=1,我們可以得出合理PE公式為:
PE=PEG×G(未來3~5年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100)
PE=1×G(未來3~5年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100)
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是什麼?
它等於企業收益複合增長率,也就是企業的自我維持增長率。
讓我們一起對《只有自強才是真強!企業的自我維持增長率怎麼算?》溫故一下:
自我維持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權益回報率(ROE)
那麼,在不分紅的情況下,合理的PE公式應該為:
PE=1×G=1×(1-股利支付率)×權益回報率(ROE)×100=1×1×權益回報率(ROE)×100=1×權益回報率(ROE)×100=權益回報率(ROE)×100
舉個例子:A公司是一家不錯的成長型公司,多年平均ROE為15%,每年不分紅,它的合理PE則為15%×100=15。
再舉個例子:B公司多年平均ROE為12%,多年平均股利支付率是30%,它的合理是PE為:
PE=1×G=1×(1-股利支付率)×權益回報率(ROE)×100=1×(1-30%)×12%×100=1×70%×12%×100=8.4%×100=8.4
三、合理PE的幾點思考
我們一定要牢記,上面合理PE得出來的前提條件相當苛刻:
公司,在未來年份,必須保持,以不低於由過去數據計算或預估出來的自我維持增長率,內生增長。
因此,這個所謂的合理PE,其實也只是相對合理而已,那麼我們就必須還要加上安全邊際(折扣)才能購買——合理PE的6~8折。
四、合理的PB
我們已經知道,PB=ROE×PE。
同時,坤鵬論以前也講過,選股看價格時,對於非周期及弱周期股,直接看PE,對於周期股,則要看PB(市凈率)。
因為,對於周期性行業來說,PE這個情緒指標相當不穩定,要衡量公司品質,就得完全從企業本身的凈資產看,不能被情緒所誤導。
那麼去掉PE,如何直接從ROE來確定PB呢?
從「市凈率(PB)=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市價÷(所有者權益÷總股本)」公式中,我們可以知道,由所有者權益決定的每股凈資產只要越來越高,你購買時付出的價格就是越來越便宜。
比如:你花2000元買了100股A公司的股票,它市凈率為2,每股凈資產為10元。
過了一年,A公司的市凈率還是2,但每股凈資產增長到12元,現在100股的價格就變成了2×12×100=2400元。
顯然,就像市盈率(PE)中每股收益是關鍵一樣,市凈率(PB)中每股凈資產也是關鍵。
而每股凈資產的變化受所有者權益變化決定,也就是所有者權益增長率決定,而所有者權益增長率=自我維持增長率。
計算合理市凈率(PB)有點類似現金流量折現估值,它的計算比較個性化,和每個人的預期直接相關。
假設:A公司初始凈資產為100,預期長期ROE平均為15%,不分紅,那麼它未來幾年的凈資產就是:

注意:
這種情況下,自我維持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權益回報率(ROE)=1×15%=15%。
這張表格是在Excel中用複利公式FV進行計算得來,非常簡單。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如果想5年回本,第一年年初以市凈率≤2.01時買入合算。
換句話說,如果你以市凈率≤2.01時買入,只要企業未來的自我維持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5%,則5年回本。
再假設:B公司初始凈資產為100,預期長期ROE平均為20%,平均股利支付率為20%。
此時它的自我維持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權益回報率(ROE)=(1-20%)×20%=16%,結果如下表:

五、合理PB的幾點思考
同樣,上面的測算相對理想,也就是起碼要保持自我維持增長率不變。
如果在實際中超過更好。
如果低於的話,就會讓我們的投資回本時間延長。
因此,一樣也要有安全邊際——按計算出來的合理PB打個5到7折買。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