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python stack overflow 怎麼解決
- 2、python無法創建新的堆棧防護頁面
- 3、windows下python命令不存在怎麼辦
- 4、Python3:怎麼通過遞歸函數
- 5、python 遞歸限制
python stack overflow 怎麼解決
stack overflow是堆棧溢出。堆棧溢出的產生是由於過多的函數調用,導致調用堆棧無法容納這些調用的返回地址,一般在遞歸中產生。堆棧溢出很可能由無限遞歸(Infinite recursion)產生,但也可能僅僅是過多的堆棧層級。請對應檢查一下。
python無法創建新的堆棧防護頁面
一個插件問題,在工具選項中關掉IntelliTrace就可以了。
在編程定義屬性時,應注意是否該屬性已經存在於基類,如果存在,就需要判斷是需要重寫該屬性,還是隱藏該屬性。遞歸的調用一定要謹慎,否則可能造成溢出,導致崩潰。
無法創建新的堆棧防護頁面一般都是因為電腦系統的問題,此時你可以使用U盤啟動盤對電腦進行重建主引導記錄或者重新分區,再重裝系統即可解決。另外,在操作系統之前,一定要備份好數據,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windows下python命令不存在怎麼辦
windows下python命令不存在的解決方法:首先打開高級系統設置,找到環境變量;然後在系統變量中找到Path變量,雙擊進入編輯界面;最後添加Python的安裝路徑即可。
問題:
(推薦教程:Python入門教程)
在cmd中輸入python命令提示「不是內部或外部命令」,如下圖所示。
解決方法:
首先右鍵點擊「此電腦」,選擇「屬性」,在彈出的系統界面中選擇「高級系統設置」,找到「環境變量」。
然後在「系統變量」中找到變量Path,雙擊Path變量進入編輯界面。
接着在編輯環境變量對話框中點擊「新建」,添加Python的安裝路徑。
最後再次進入cmd命令窗口,輸入python命令則出現下圖顯示的內容,輸入print(『hello world』)也成功執行。
Python3:怎麼通過遞歸函數
函數的遞歸調用
遞歸問題是一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有點難理解的問題.我想非常有必要對其做一個總結.
首先理解一下遞歸的定義,遞歸就是直接或間接的調用自身.而至於什麼時候要用到遞歸,遞歸和非遞歸又有那些區別?又是一個不太容易掌握的問題,更難的是對於遞歸調用的理解.下面我們就從程序+圖形的角度對遞歸做一個全面的闡述.
我們從常見到的遞歸問題開始:
1 階層函數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actorial(int n)
{
if (n == 0)
{
return 1;
}
else
{
int result = factorial(n-1);
return n * result;
}
}
int main()
{
int x = factorial(3);
cout x endl;
return 0;
}
這是一個遞歸求階層函數的實現。很多朋友只是知道該這麼實現的,也清楚它是通過不斷的遞歸調用求出的結果.但他們有些不清楚中間發生了些什麼.下面我們用圖對此做一個清楚的流程:
根據上面這個圖,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這個函數的執行流程。我們的階層函數factorial被調用了4次.並且我們可以看出在調用後面的調用中,前面的調用並不退出。他們同時存在內存中。可見這是一件很浪費資源的事情。我們該次的參數是3.如果我們傳遞10000呢。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肯定是溢出了.就用int型來接收結果別說10000,100就會產生溢出.即使不溢出我想那肯定也是見很浪費資源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一個粗略的估計:每次函數調用就單變量所需的內存為:兩個int型變量.n和result.在32位機器上佔8B.那麼10000就需要10001次函數調用.共需10001*8/1024 = 78KB.這只是變量所需的內存空間.其它的函數調用時函數入口地址等仍也需要佔用內存空間。可見遞歸調用產生了一個不小的開銷.
2 斐波那契數列
int Fib(int n)
{
if (n = 1)
{
return n;
}
else
{
return Fib(n-1) + Fib(n-2);
}
}
這個函數遞歸與上面的那個有些不同.每次調用函數都會引起另外兩次的調用.最後將結果逐級返回.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遞歸函數同樣在調用後買的函數時,前面的不退出而是在等待後面的結果,最後求出總結果。這就是遞歸.
3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recursiveFunction1(int num)
{
if (num 5)
{
cout num endl;
recursiveFunction1(num+1);
}
}
void recursiveFunction2(int num)
{
if (num 5)
{
recursiveFunction2(num+1);
cout num endl;
}
}
int main()
{
recursiveFunction1(0);
recursiveFunction2(0);
return 0;
}
運行結果:
1
2
3
4
4
3
2
1
該程序中有兩個遞歸函數。傳遞同樣的參數,但他們的輸出結果剛好相反。理解這兩個函數的調用過程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遞歸:
我想能夠把上面三個函數的遞歸調用過程理解了,你已經把遞歸調用理解的差不多了.並且從上面的遞歸調用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遞歸的一個規律:他是逐級的調用,而在函數結束的時候是從最後面往前反序的結束.這種方式是很佔用資源,也很費時的。但是有的時候使用遞歸寫出來的程序很容易理解,很易讀.
為什麼使用遞歸:
1 有時候使用遞歸寫出來的程序很容易理解,很易讀.
2 有些問題只有遞歸能夠解決.非遞歸的方法無法實現.如:漢諾塔.
遞歸的條件:
並不是說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使用遞歸解決,他必須的滿足一定的條件。即有一個出口點.也就是說當滿足一定條件時,程序可以結束,從而完成遞歸調用,否則就陷入了無限的遞歸調用之中了.並且這個條件還要是可達到的.
遞歸有哪些優點:
易讀,容易理解,代碼一般比較短.
遞歸有哪些缺點:
佔用內存資源多,費時,效率低下.
因此在我們寫程序的時候不要輕易的使用遞歸,雖然他有他的優點,但是我們要在易讀性和空間,效率上多做權衡.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使用非遞歸的方法解決問題.若一個算法非遞歸解法非常難於理解。我們使用遞歸也未嘗不可.如:二叉樹的遍歷算法.非遞歸的算法很難與理解.而相比遞歸算法就容易理解很多.
對於遞歸調用的問題,我們在前一段時間寫圖形學程序時,其中有一個四連同填充算法就是使用遞歸的方法。結果當要填充的圖形稍微大一些時,程序就自動關閉了.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所有人寫出來的都是這個問題.當時我們給與的解釋就是堆棧溢出。就多次遞歸調用佔用太多的內存資源致使堆棧溢出,程序沒有內存資源執行下去,從而被操作系統強制關閉了.這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例子。所以我們在使用遞歸的時候需要權衡再三.
python 遞歸限制
python不能無限的遞歸調用下去。並且當輸入的值太大,遞歸次數太多時,python 都會報錯
首先說結論,python解釋器這麼會限制遞歸次數,這麼做為了避免”無限”調用導致的堆棧溢出。
tail recursion 就是指在程序最後一步執行遞歸。這種函數稱為 tail recursion function。舉個例子:
這個函數就是普通的遞歸函數,它在遞歸之後又進行了 乘 的操作。 這種普通遞歸,每一次遞歸調用都會重新推入一個調用堆棧。
把上述調用改成 tail recursion function
tail recursion 的好處是每一次都計算完,將結果傳遞給下一次調用,然後本次調用任務就結束了,不會參與到下一次的遞歸調用。這種情況下,只重複用到了一個堆棧。因此可以優化結構。就算是多次循環,也不會出現棧溢出的情況。這就是 tail recursion optimization 。
c和c++都有這種優化, python沒有,所以限制了調用次數,就是為了防止無限遞歸造成的棧溢出。
如果遞歸次數過多,導致了開頭的報錯,可以使用 sys 包手動設置recursion的limit
手動放大 recursionlimit 限制: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