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JAVA 壓縮和序列化
- 2、java中的序列化是什麼意思
- 3、java 中的序列化是什麼意思
- 4、什麼情況下需要Java序列化?
- 5、dataset使用java的序列化
- 6、在JAVA中什麼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JAVA 壓縮和序列化
壓縮和序列化主要用在數據的存儲和傳輸上,二者都是由IO流相關知識實現,這裡統一介紹下。
全部章節傳送門:
Java I/O類支持讀寫壓縮格式的數據流,你可以用他們對其他的I/O流進行封裝,以提供壓縮功能。
GZIP接口比較簡單,適合對單個數據流進行壓縮,在Linux系統中使用較多。
ZIP格式可以壓縮多個文件,而且可以和壓縮工具進行協作,是經常使用的壓縮方法。
JAR(Java Archive,Java 歸檔文件)是與平台無關的文件格式,它允許將許多文件組合成一個壓縮文件。為 J2EE 應用程序創建的 JAR 文件是 EAR 文件(企業 JAR 文件)。
JAR 文件格式以流行的 ZIP 文件格式為基礎。與 ZIP 文件不同的是,JAR 文件不僅用於壓縮和發佈,而且還用於部署和封裝庫、組件和插件程序,並可被像編譯器和 JVM 這樣的工具直接使用。在 JAR 中包含特殊的文件,如 manifests 和部署描述符,用來指示工具如何處理特定的 JAR。
如果一個Web應用程序的目錄和文件非常多,那麼將這個Web應用程序部署到另一台機器上,就不是很方便了,我們可以將Web應用程序打包成Web 歸檔(WAR)文件,這個過程和把Java類文件打包成JAR文件的過程類似。利用WAR文件,可以把Servlet類文件和相關的資源集中在一起進行發佈。在這個過程中,Web應用程序就不是按照目錄層次結構來進行部署了,而是把WAR文件作為部署單元來使用。
一個WAR文件就是一個Web應用程序,建立WAR文件,就是把整個Web應用程序(不包括Web應用程序層次結構的根目錄)壓縮起來,指定一個.war擴展名。下面我們將第2章的Web應用程序打包成WAR文件,然後發佈
要注意的是,雖然WAR文件和JAR文件的文件格式是一樣的,並且都是使用jar命令來創建,但就其應用來說,WAR文件和JAR文件是有根本區別的。JAR文件的目的是把類和相關的資源封裝到壓縮的歸檔文件中,而對於WAR文件來說,一個WAR文件代表了一個Web應用程序,它可以包含 Servlet、HTML頁面、Java類、圖像文件,以及組成Web應用程序的其他資源,而不僅僅是類的歸檔文件。
在命令行輸入jar即可查看jar命令的使用方法。
把對象轉換為位元組序列的過程稱為對象的序列化。把位元組序列恢復為對象的過程稱為對象的反序列化。
對象的序列化主要有兩種用途: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代表對象輸出流,它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可對參數指定的obj對象進行序列化,把得到的位元組序列寫到一個目標輸出流中。
java.io.ObjectInputStream代表對象輸入流,它的readObject()方法從一個源輸入流中讀取位元組序列,再把它們反序列化為一個對象,並將其返回。
只有實現了Serializable的對象才能被序列化。對象序列化包括如下步驟:
對象反序列化的步驟如下:
創建一個可以可以序列化的對象。
然後進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測試。
serialVersionUID: 字面意思上是序列化的版本號,凡是實現Serializable接口的類都有一個表示序列化版本標識符的靜態變量。
JAVA序列化的機制是通過判斷類的serialVersionUID來驗證的版本一致的。在進行反序列化時,JVM會把傳來的位元組流中的serialVersionUID於本地相應實體類的serialVersionUID進行比較。如果相同說明是一致的,可以進行反序列化,否則會出現反序列化版本一致的異常,即是InvalidCastException。
為了提高serialVersionUID的獨立性和確定性,強烈建議在一個可序列化類中顯示的定義serialVersionUID,為它賦予明確的值。
控制序列化字段還可以使用Externalizable接口替代Serializable借口。此時需要定義一個默認構造器,否則將為得到一個異常(java.io.InvalidClassException: Person; Person; no valid constructor);還需要定義兩個方法(writeExternal()和readExternal())來控制要序列化的字段。
如下為將Person類修改為使用Externalizable接口。
transient修飾符僅適用於變量,不適用於方法和類。在序列化時,如果我們不想序列化特定變量以滿足安全約束,那麼我們應該將該變量聲明為transient。執行序列化時,JVM會忽略transient變量的原始值並將默認值(引用類型就是null,數字就是0)保存到文件中。因此,transient意味着不要序列化。
靜態變量不是對象狀態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參與序列化。所以將靜態變量聲明為transient變量是沒有用處的。
java中的序列化是什麼意思
序列化是將對象狀態轉換為可保持或傳輸的格式的過程。說白點就是你可以用對象輸出流輸出到文件。如果不序列化輸出的話,很可能會亂。
java中的序列化機制能夠將一個實例對象(只序列化對象的屬性值,而不會去序列化什麼所謂的方法。)的狀態信息寫入到一個位元組流中使其可以通過socket進行傳輸、或者持久化到存儲數據庫或文件系統中;然後在需要的時候通過位元組流中的信息來重構一個相同的對象。
一般而言,要使得一個類可以序列化,只需簡單實現java.io.Serializable接口即可。
java 中的序列化是什麼意思
1、序列化是幹什麼的?
簡單說就是為了保存在內存中的各種對象的狀態,並且可以把保存的對象狀態再讀出來。雖然你可以 用自己的各種方法來保存Object states,
但是Java給你提供一種應該比你自己好的保存對象狀態的機制、那就是序列化。
2、什麼情況下需要序列化?
a)當你想把的內存中的對象保存到一個文件或者數據庫中時候。
b)當你想用套接字在網絡上傳送對象的時候
c)當你想通過RMI傳輸對象的時候(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 遠程方法調用)
3、當對一個對象實現序列化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沒有序列化前,每個保存在堆(Heap)中的對象都有相應的狀態(state),即實體變量(instance ariable)
例如:Foo myFoo=new Foo(); myFoo.setWidth(20); myFoo.setHeight(40);
什麼情況下需要Java序列化?
序列化:將 Java 對象轉換成位元組流的過程。
反序列化:將位元組流轉換成 Java 對象的過程。
當 Java 對象需要在網絡上傳輸 或者 持久化存儲到文件中時,就需要對 Java 對象進行序列化處理。
序列化的實現:類實現 Serializable 接口,這個接口沒有需要實現的方法。實現 Serializable 接口是為了告訴 jvm 這個類的對象可以被序列化。
注意事項:
某個類可以被序列化,則其子類也可以被序列化
聲明為 static 和 transient 的成員變量,不能被序列化。static 成員變量是描述類級別的屬性,transient 表示臨時數據
反序列化讀取序列化對象的順序要保持一致
dataset使用java的序列化
dataset使用java的序列化方法:
1、一方面,試圖把RemotingFormat設置為SerializationFormat.Binary來序列化DataSet。
2、另一方面,也可以簡單的把那行代碼注釋起來,並且保持默認值SerializationFormat.xml。在這種情況下,該例子都是通過計算執行deserialize這樣一個DataSet操作所需要的時間來做大致的性能估計。
在JAVA中什麼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java對象實現了序列化就可以以對象的形式在流中傳輸。不管是文件流,還是Socket流都可以\x0d\x0a 用ObjectIn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來讀寫對象。\x0d\x0a 並不是所以類都可以序列化,一般需要序列化的對象是那些實體類。什麼Bean,pojo,vo貌似都是一個意思吧。。。還是有一些對象是不能序列化的,Socket對象是不能的。還有一些忘記了,還有一些不知道···呵呵~~\x0d\x0a 實現序列化只要實現一個Serializable的接口就行,這是個標誌接口,裏面沒有方法需要實現,主要的作用就是標識這兒類可以序列化·····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