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即將過去,金融市場在這一年經歷了太多罕見的行情走勢,許多重要指數都刷新了歷史極值。最典型的莫過於今年美股的成長股與價值股:在年初疫情爆發後,成長股指數與價值股指數的比值創下了20年高點。然而物極必反,在剛剛過去的11月,在有效疫苗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價值股大幅跑贏了成長股。
在成長股相對於價值股的比值創下記錄後,通過對基本面的分析,筆者認為,在不遠的將來,價值股跑贏成長股的概率很大。不過,一些風險偏好特別低的朋友還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未來價值股跑贏成長股,是靠股市進入熊市、價值股的相對跌幅小於成長股來實現的,那麼這個策略難道不還是一個虧損策略嗎?」
這種可能性確實無法排除。的確,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全球總需求在一季度出現斷崖式暴跌,這樣的風險確實存在:如果疫情的惡化遠超乎預期?或是產油國再次大打價格戰?抑或美國通貨膨脹超乎預期的上漲,導致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都可能促使實際利率大幅上漲,並超過中性利率水平,以價值股跌幅小於成長股的結果完成風格的切換。
即便如此,這也不是放棄風險資產投資、選擇把錢放在跑不贏通脹的貨幣市場基金的理由。對於風險偏好不高、擔心系統性風險,但又不想錯過風格切換這一難得機遇的投資者來說,股票多空策略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什麼是股票多空策略?如何操作?
股票多空策略是指,在做多預期會上漲的股票的同時,做空預期會下跌的股票。股票多空策略是將最小風險敞口暴露給大盤,通過做多的股票上漲、或做空的股票下跌來獲利。當然,關鍵是要判斷準確,如果多空股票的強弱表現沒有按預期那樣走,最終是會虧損的,虧損情況取決於多空頭寸的凈值。
在多空交易策略中,作為多頭或空頭的那部分頭寸為其中的「一腿」。最常見的股票多空策略就是在做多一隻股票的同時,另一腿做空和該股同屬一個板塊的另一隻股票。
以做多微軟、做空英特爾為例,如果投資者在33美元價格買入1000股微軟股票,而英特爾的股價在22美元,那麼空頭那一腿就需要開出1500股英特爾的空單,這樣多頭和空頭的凈頭寸才是相等的。
理想的情況下,微軟股價出現上漲,而英特爾股價出現下跌。如果微軟股價漲到了35美元,而英特爾跌到了21美元,那麼運用多空策略將獲利3500美元。但如果英特爾沒有跌到21美元,而是和微軟一道,受到系統性因素影響而漲到了23美元,那麼就獲利500美元,儘管少了許多,畢竟還是獲利的。但如果兩隻股票同時上漲、且英特爾股價漲幅大大超過了微軟,這樣操作就要賠錢了。
一般來說,同一板塊股票容易同漲同跌,因此,多空策略經常會配置在不同板塊上。比如,如果預期利率要上漲,對沖基金就會做空利率敏感的板塊,比如公共事業板塊,同時做多防禦性板塊,比如醫療保健板塊。
多空策略本質是通過對沖局部風險來獲利
要進一步剖析多空策略的本質,首先要認識到,影響股價的因素有許多,既有系統性的,也有非系統性公司自身的因素。本質上說,多空策略是通過有意識地對衝掉某些系統性因素、並突出其它系統性或個股優勢來達到獲利的目的。
系統性風險聽起來不好理解,但很常見。很多投資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某些日子裏,股市會出現千股跌停或漲停的奇觀,對應的也是大盤的巨大陰線或陽線。
這一現象的發生說明,雖然投資標的是某公司的股票,但是有一種超越個股的宏觀因素在發生作用,影響着所有股票的漲跌,這就是系統性因素。與此同時,股價還受到公司自身經營狀況的影響,這就是非系統性因素。系統性和非系統性因素共同決定了股票的風險,是股價發生波動的源頭所在。
之所以建立投資組合,目的就是通過分散投資來消除部分非系統性公司因素的影響,隨着不同板塊和行業的股票加入到投資組合中,單只股票的風險會逐步下降。

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與股票數量的關係
投資者熟知的大盤指數就是一個特殊的投資組合,是對系統性風險的絕佳體現。大盤指數融合了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整體,成份股公司的盈利之和佔GDP的比例是穩定的,因而反映了宏觀經濟增長的情況,這和個股每股收益反映的是公司增速是一樣的道理。在大盤指數反映宏觀經濟增長的同時,單個企業甚至行業的風險被降到最低。當然,GDP並不是系統性風險的全部,作為估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債的無風險利率也會對資產價格產生影響,是另一個宏觀因素。當利率上行壓倒經濟增長的因素時,資金就會流向國債,股市資金就會分流,股指的相對表現可能就會弱於國債。
認識了系統性風險,就能認識到個股或板塊走勢與大盤的關係。運用統計學手法,把橫軸作為大盤指數的超額回報,縱軸作為個股或板塊的超額回報,把每天的數據在坐標軸上用點表示出來,通過所謂一元線性回歸,就能繪製出一條直線,使得每一個點到達直線的豎直距離的平方的和最小,這條直線的斜率就是所謂的貝塔,就是股價波動時可以用大盤系統性風險來解釋的部分,而不能解釋的部分就是公司自身的非系統性因素。

直線斜率就是系統性風險的度量,描述股價因其波動對應的漲跌幅
所以,多空策略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空頭那一腿,對衝掉了多頭那一腿中對系統性風險的敞口,突出非系統性或其他系統性因素,最終達到投資組合表現幾乎不受大盤漲跌影響的目的。
用多空策略對沖重大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不止一種,除了上述大盤指數反映的、與GDP增速和無風險利率相關的典型系統性風險,金融學家尤金·法瑪和肯·弗蘭奇還指出了另外兩種經典的系統性風險,就是價值與市值兩個風險因子。
市值非常好理解,投資者可以回憶一下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和2016年到2018年A股兩個牛市裡大、小盤股截然不同的表現:前一個牛市唱主角是小盤股,後一個是大盤股。在某一特定時期中,由於某種宏觀因素導致小盤股的盈利或估值提升情況比大盤股好,小市值因子股票就會受益於該系統性風險影響,這與公司自身的非系統性因素無關。對大盤股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價值因子是市凈率反映出的成長股與價值股對應的系統性風險。成長股市凈率往往較高,價值股則較低。但同樣也是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導致成長股和價值股的相對表現不同。比如在2002年到2008年間,價值股就曾大幅跑贏成長股。

美股價值股與成長股的相對歷史表現
現階段美股的情況是,不僅是成長股對價值股的相對表現又回到20年前的極值水平,市值因子也達到了一個極端:大盤股相對於小盤股的相對表現也達到了一個高位的極值。當這個歷史極值到來時,如果不想承擔系統性風險,那麼只要看準風格切換拐點即將到來,就可以運用多空策略。美股有豐富的ETF可以用來實施多空策略:羅素1000價值股指數ETF和羅素1000成長股指數ETF可以提供價值因子的配置,羅素1000指數和羅素2000指數可以提供市值因子的配置。
善用多空策略把握各種比值創造的機會
除了股票風格切換,也可以運用多空策略去把握其他許多比值創造的機會。比如,今年,反映金價和銀價比值的金銀比就提供了一個歷史性機會。
由於黃金更多體現金融屬性,而白銀更多體現工業屬性,所以金銀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今年3月份,這個比值創下歷史高點,為做空金銀比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美股有對應的ETF,黃金是GLD,白銀是SLV。

金銀比
今年,另一個達到歷史極值的比值就是油銅比。3月份疫情全面爆發時,由於產油國意外發動價格戰,人為加劇了全球通縮,反映商品通脹預期的油銅比暴跌至歷史低點,這個比值至今仍處在低位。如果未來總需求回暖,疊加產油國減產措施延長,那麼通脹預期的抬升會帶動這個比值回歸歷史均值。不過,美股里沒有合適的銅的ETF,因此,針對油銅比的多空操作更合適通過期貨市場來完成,操作原理和上面一樣。

油銅比
多空策略同樣適用於行業板塊。今年,美股金融板塊對科技板塊的比值也創下歷史極值,原因是,在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低迷推高成長型科技股估值的同時,低利率環境壓低了銀行的凈利差,導致金融板塊盈利預期不佳。現在,隨着有效疫苗的逐步推廣,以及新的刺激政策即將出台,長債收益率走高指日可待。另外,美國新一屆政府上任後,針對大型科技企業的反壟斷舉措也會再次擺上檯面。未來一段時間,金融股跑贏科技股的可能性很大。

美股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ETF比值
在同一板塊中,如果在看好一家企業的同時,看空另一家,也可以用到多空策略。總之,多空策略可以把大盤系統性風險的敞口降到幾乎為0,為投資人捕捉各式各樣的阿爾法(承擔系統性風險外獲得的超額利潤)機會提供了可操作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