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電商平台的關鍵,那麼怎麼通過商品管理系統將商品呈現到用戶面前呢?

作者近期正在研究電商後台系統之商品管理系統,收穫頗多,故在此總結亦分享下,與各位一起成長。
商品管理系統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類目管理、屬性管理、商品管理。

一、類目管理
類目包括後台類目樹、前台類目樹、前台類目與後台類目的映射。
後台類目
後台類目與創建商品相關,每個商品在後台添加時均需選擇相應的後台類目。後台類目樹一般分為三,過多可能導致冗雜,管理起來也不方便。類目樹的最後一級類目稱為葉子類目。如下所示的類目管理頁面,食品為一級類目,飲料為二級類目,純牛奶則是三級類目,也即葉子類目。

葉子類目可設置類目屬性,後台添加商品時,根據商品選擇的類目,可按照類目屬性進行相關的商品描述。當類目&屬性少時,無需採用屬性池管理,每個葉子類目可單獨設置類目描述屬性、規格屬性、品牌屬性等:

當類目&屬性很多時,可以創建一個屬性管理池,葉子類目可從屬性池選擇相應的屬性掛靠(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當類目很多時,有些可以通用的屬性,無需反覆創建):

前台類目
前台類目是在客戶端展示,面向用戶的。 主要應用在分類、篩選、搜索等等中。

前台類目與後台類目的映射
相對而言,後台類目是真實存在的,而前台類目是虛擬的。創建前台類目時,最後一級類目通過與後台類目進行關聯映射,因此用戶在客戶端查看對應的前台類目時,可以顯示它關聯的後台類目中包含的所有商品。

將前後台類目分開處理,而不是在前端直接顯示後台類目的原因是,後台類目複雜而穩定,而前台類目一般會隨着活動、季節等原因不斷調整,因此前後台分開可以只根據需求,將前台類目與相應的後台類目關聯掛鈎,而不需要對後台類目做改動。
二、屬性管理
屬性管理可分為描述屬性、規格屬性、品牌屬性。描述屬性一般是管理商品的參數信息。規格屬性一般是管理商品的所有規格。品牌屬性一般指商品所屬品牌。
當後台類目較多時,採用屬性池方式,可以有效減少類目屬性的管理複雜度。後台類目的葉子類目創建時從屬性池選擇相應屬性進行掛靠。
三、商品管理
商品是電商平台的核心資源。商品一般在後台創建,在前台(客戶端)展示。後台創建商品時,首先需要選擇該商品所屬類目(便於在前端展示、搜索、篩選等)。

商品選擇所屬類目的下一步是錄入商品信息。商品信息一般在客戶端的商品詳情中展示。商品信息主要包括spuid、skuid、商品名稱、售價、商品屬性、詳情描述等。
spuid和skuid可用於區分商品,同時sku/spu在商品採購-入庫-出庫等系列流程中也承擔著關鍵的標誌作用。先簡單介紹一下spu和sku的概念。spu是標準化產品單元,可認作某種商品,sku是最小庫存單位,某種商品的某個規格均是一個sku。以手機為例,iphone6s是一個spu,而土豪金/64g的iphone6s是一個sku,玫瑰金/64g的iphone6s是一個sku。具體可見下方栗子。

需要填寫的商品屬性字段取該商品所屬類目掛靠的描述屬性、規格屬性等。

後台創建的商品信息會展示前台商品詳情中,以淘寶為例,後台輸入的描述屬性值,一般可在前台產品參數中呈現;後台輸入的規格屬性值,則是在購買或者加入購物車時的選擇規格彈窗中呈現。

總結
上述講述了電商後台中僅商品管理系統一般包含的元素,但電商後台不僅包含商品管理系統,還有採購系統、倉儲系統、物流系統、訂單系統等等,這些系統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商品管理系統也需要和各個系統進行數據對接等,因此內里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作者後續會繼續與大家分享,共勉。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1636.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