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管理基礎建設要點如下,給大家一個參考,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1.建立健全相關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切合企業自身,召集相關人員進行開會討論,認真評審,留有記錄,最好有影音資料。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簽發,紅頭文件公示。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訂要有程序設定。制度制定或修訂好了,要及時進行培訓,培訓要有記錄。最關鍵的一點,制度既然制定了就要嚴格遵守,在實施過程中,有不合適的要適時修訂。
2.建立健全實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重點崗位要張貼操作規程,責任制。責任制的制定要切合自身,各級別、各崗位職責不同,要切合實際,不要千篇一律。
3.各級安全責任狀的簽訂和績效管理情況
安全生產責任要層層落實。有了責任狀,工作內容予以細化、量化,依據責任狀對全員進行績效考核。考核不只是處罰還有激勵。每周或每月公布考核情況,將獎勵與處罰結果進行公示。起到激勵與警示的作用。
4.制定符合規定的安全操作規程,並張貼到位
依據設備攜帶的說明書進行編撰操作規程,張貼在崗位上。
5.對各項制度落實情況檢查通報,保證執行良好。
很多企業制度一大堆,編寫的也漂亮,但執行上幾乎就沒有制度。制度制定了就要認真貫徹落實。
二、安全工作體系
1.依法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設置安全總監,實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
安全總監是江蘇省的要求。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班組長、車間主任、部門負責人、企業主要負責人等要取得安全管理人員證,多多接受培訓。有能力的還要考取注安師。企業要對考取證書,積極向上的員工進行鼓勵,回到那個的給予證書津貼。
2.主要負責人按要求參加政府或企業的會議和活動
安全生產搞好的關鍵是企業老闆要重視,連政府組織的會議,企業內部的會議都不參加,這是不重視安全的行為。
3.主要負責人參與企業重要安全檢查活動(每一季度至少一次)
10月大督查,至少有三份檢查記錄、影音資料
4.貫徹落實上級重要安全生產會議和文件精神
對於上級重要的安全生產會議和文件,要組織人員召開專門的會議進行學習和宣貫,企業還要對這些會議和文件採取一些動作,制定方案,並由安委會出文件張貼在宣傳欄上,全廠公示。
5.高危行業企業及各類人員密集場所領導帶班和重點時段24小時值班。
在一些重大的會議、活動期間,在政治敏感期間企業要特別重視。
6.建立發包出租管理制度,對外施工隊伍做到管理、檢查、培訓、考核四統一。
嚴格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執行:資質審查、安全管理協議、安全技術交底、安全培訓、考核等
7.安全生產資金提取和使用情況
8.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規定和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
崗位不同,接觸的職業危害不同,需要佩戴的勞保用品不同,企業要切實制定勞保用品發放標準。勞保用品購買要求供應商提供必要的資質材料。
三、教育培訓台賬
1.制定年度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計劃
2.「三項崗位」作業人員持證率達到100%
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電工,焊工,高危工藝操作工等要取證
3.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做到一人一檔,要做到全員安全培訓。對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的從業人員要進行不少於72小時的專門培訓教育。全公司所有職員每年都要舉行安全生產考試;對調入、招入、分配、轉崗、復崗和實習員工,高危行業要進行不少於72小時的培訓。
4.狠抓崗前培訓、班前會、應知應會
四、隱患排查治理
1.建立(重大)危險源登記、評估、備案、監控、應急救援等工作機制,對重大危險源實施現場動態監管情況
2.按照規定對安全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測、檢驗,完好率達到100%。
檢驗的證書等要保存完好。對特種設備、安全設施要實行一器一檔,日常檢查情況,維修情況,更換情況要有記錄。並由台賬展示。
3.安全生產風險分析評估管控以及向從業人員告知,重大隱患、重要事項全廠通報
對全廠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分級、制定安全管控措施,並對職工進行培訓。將重大隱患進行通報,積極採取必要措施,降低風險級別。告知內容要留有記錄。
4.班組日日查,車間周周查,公司每半月進行檢查
檢查記錄,影像資料
5.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清單,保證隱患排查、複查、整改的全過程閉環管理,並通過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自報系統上報
五、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
1.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
2.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現場處置方案要會同一線職工進行編撰,在編撰期間可以採取一些激勵措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力爭處置方案做到完善。
3.簡歷專兼職應急救援組織或與有關單位簽訂救援協議
4.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
依據《危險化學品單位應急救援物資配備標準》(GB 30077-2013)、物料的MSDS、常用化學品儲存通則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訂立公司應急器材室內器材清單和車間崗位的應急物資清單,配備到位。
5.高危行業應當安裝氣象信息直通系統,惡劣天氣停止作業。
六、事故報告和處理台賬
1.建立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2.接到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主要負責人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防止事故擴大
在處理事故過程中,各部門要相互協調,為了防止製造恐慌和傳播謠言,要切實做好輿論管控。指定專人負責對外進行實時事故通報。
3.按照規定的報告時限、內容、方式等要求報告事故
4.主動配合事故調查工作
5.賦予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有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
這一點要在制度上體現,或者專門下發紅頭文件。賦權要有文件支持。
七、職工權力保障台賬
1.勞動合同中載明保障從業人員安全生產、防止職業危害、繳納工傷保險等事項
合同附件要有職業危害告知書
2.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誌,告知職業危害檢測結果、危害後果、控制措施和應急措施
3.授權員工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現場。
要有文件支持
4.及時處理員工報告的隱患,並建立獎勵制度
5.設置意見箱,接收員工的意見建議
6.每年至少一次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相關情況。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81467.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