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ython中的機器學習庫
作為一門流行的編程語言,Python提供了大量的機器學習庫供我們調用。在這些庫中,最為流行的還是scikit-learn庫。該庫囊括了大部分的機器學習算法,包括分類、聚類、回歸等。首先我們需要安裝該庫:
pip install -U scikit-learn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代碼實現一個簡單的機器學習算法進行分類(例子使用鳶尾花數據集):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
clf.fit(X_train, y_train)
accuracy = clf.score(X_test, y_test)
print("Accuracy: ", accuracy)
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了sklearn庫中的鳶尾花數據集進行數據的訓練和測試,並使用KNeighborsClassifier進行分類。運行上述代碼後,可以得到準確率(accuracy)的結果。
二、利用Python進行數據預處理
在進行機器學習任務前,我們通常需要進行數據的預處理。在Python中,pandas庫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操作工具,方便我們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下面的代碼實現了一個簡單的數據預處理任務,將csv文件中的缺失值填充為所在列的中位數: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read_csv('data.csv')
df.fillna(df.median(), inplace=True)
df.to_csv('processed_data.csv', index=False)
上述代碼中,我們讀入csv數據,將缺失值填充為中位數,並將結果保存到processed_data.csv文件中。
三、離線訓練模型並部署
機器學習算法通常需要離線訓練,在訓練好模型後再進行線上預測。Python中可以使用pickle庫序列化和保存模型: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mport pickle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
clf.fit(X, y)
with open('model.pickle', 'wb') as f:
pickle.dump(clf, f)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pickle庫將訓練好的模型進行序列化並保存到model.pickle文件中。之後,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讀取該文件並進行預測:
import pickle
with open('model.pickle', 'rb') as f:
clf = pickle.load(f)
# 進行預測
result = clf.predict([[5.1, 3.5, 1.4, 0.2]])
print(result)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pickle庫讀取model.pickle文件,並使用該模型進行預測。
四、結語
Python提供了豐富的機器學習工具,使得數據科學家和機器學習工程師可以快速地開發出高效的機器學習應用。在實際開發中,我們通常需要根據具體的任務選擇相應的算法並進行數據的預處理和模型訓練。同時,在進行模型部署時,我們可以使用pickle庫將訓練好的模型序列化並保存到本地文件中,以便於後續的使用。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7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