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無論是筆記本還是台式機,往往會看到兩種不同顏色的USB插口,一種藍色,一種黑色,藍色的一般是USB3.0接口,黑色的一般是USB2.0接口,兩種接口由於讀寫速率不同,因此大部分用戶會選擇藍色接口。那麼,從早期的USB1.0到如今的USB3.0,到底經歷過哪些變化呢?

USB3.0接口
什麼是USB接口?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的縮寫,是一個外部總線標準,用於規範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該規範是應用在PC領域的接口一項技術。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的。

因其支持熱插拔、兼容性好、成本不高等特點,許多年來一直受到PC廠商的歡迎,已成為電腦主板上的標配擴展接口。當設備插入時,主機偵測 此設備並加載所需的驅動程式,因此使用遠比 PCI 和 ISA總線方便。隨着技術的進步,USB接口的傳輸速度也在不斷提升,現在的主流PC已經開始普及傳輸速率更高、功耗更低的USB3.0接口。
從USB1.0到USB3.0USB的發展歷史也比較緩慢,第一版USB僅有1.5Mbps,隨後升級到USB 1.1,其傳輸速率也僅為12Mbps,後來演進到USB 2.0規範,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也是目前大多數設備採用的標準。USB 3.0標準是英特爾、微軟和幾家業界領先公司一起推廣起來的,其因具有高達5Gbps的傳輸速率、鏈路電流從USB2.0的500mAh提高到900mAh,採用USB3.0接口進行充電速度會更快等優勢,而受到更多廠商的加入。現如今,USB最高標準已經到了USB 3.1規範,其傳輸讀率最高可達10Gbps。
USB1.0:USBIF於1996年1月正式提出USB1.0(USB 2.0的低速(Low-speed)版本)規格,頻寬為1.5Mbps,即0.1875MB/s。不過因為當時支持USB的周邊裝置少的可憐,所以主機板商不太把USB Port直接設計在主機板上。1998年9月,USBIF提出USB1.1(USB 2.0的全速(Full-speed)版本)規範來修正USB1.0,主要修正了技術上的小細節,但傳輸的的頻寬變為12Mbps,即1.5 MB/s。USB1.1向下兼容於USB1.0,因此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並感受不到USB1.1與USB1.0的規範差異。

USB1.0
USB2.0:發展到2002年,USB2.0的傳輸速率是USB1.1的40倍,理論傳輸速度為480 Mbps,即60 MB/s,但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超過30 MB/s,採用這種標準的USB設備也比較多。而且,此時,不僅是硬件設備,同時系統方面也基本全部支持。同時,在金屬針腳方面,USB2.0採用了一排共4個針腳設計,而USB 3.0則是兩排針腳設計,前排5個針腳、後排4個針腳,加在一起共9個針腳。

USB接口定義

USB3.0針腳定義
USB3.0:USB 3.0的最大傳輸帶寬高達5.0Gbps,即500MB/s。3.0不僅向下兼容2.0,同時3.0給計算機提供了更多的增強功能,例如,極大提高了帶寬(高達5Gbps全雙工,USB2.0則為480Mbps半雙工);實現了更好的電源管理;能夠使主機為器件提供更多的功率,從而實現USB——充電電池、LED照明和迷你風扇等應用;能夠使主機更快地識別器件; 新的協議使得數據處理的效率更高。
USB2.0時代,傳輸一部1G的電影需要45秒,而在USB3.0時代,只需要15秒。這就好比機械硬盤時代,開機啟動需要幾十秒甚至一兩分鐘,而在SSD時代,系統開機只需要幾秒,完成了一個速度的提升。
當然,從USB1.0到USB3.0,提升的不止是傳輸速率那麼簡單,從3.0的一些功能就能得窺一二。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總是伴隨着舊的淘汰,新的流行,但是,不論是哪種,對於用戶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期待更高標準的USB接口定義的誕生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77246.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