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請問python中的if語句都有哪些形式?
- 2、python循環語句有哪些
- 3、Python的if 條件語句
- 4、python if語句是什麼?
- 5、python中的if判斷語句怎麼寫
- 6、關於python中的if語句
請問python中的if語句都有哪些形式?
Python中選擇語句主要有3種形式,分別為if語句、if…else語句和if…elif…else多分支語句。
if…elif…else語句
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很多判斷,並不是非黑即白,這時用戶就需要從多個選項中選擇一個。在開發程序時,如果遇到多選一的情況。
則可以使用if…elif…else語句,該語句是一個多分支選擇語句,通常表現為「如果滿足某種條件,進行某種處理,否則,如果滿足另一種條件,則執行另一種處理……」。
if注意:
1.比較表達式無論簡單還是複雜,結果必須為Boolean類型。
2.if語句控制的語句體只有如果只有一條語句,大括號可以省略;如果是多條語句則不能省略,建議永遠不要省略。
如:if(比較表達式)
語句
3.一般來說:有左大括號就沒有分號,有分號就沒有左大括號。
如:if(比較表達式){……..}, if(比較表達式)。
python循環語句有哪些
for循環
For循環可以遍歷任何序列的項目,比如說字符串、列表、元組、字典、集合等序列類型,逐個獲取序列中的各個元素。
while循環
While循環會一直執行它下面的代碼片段,直到它對應的布爾表達式為false時才會停下來。具體來講,while循環所作的和if語句類似,也是去檢查一個布爾表達式的真假,不一樣的是它下面代碼片段不是只被執行一次,而是執行完成後再調回帶while所在的位置,如此重複進行,直到while表達式為false為止。
For循環和while循環區別
對比for循環和while循環,我們不難發現,兩者在使用else上有很大區別。
如果else語句和while循環語句一起使用,則當條件變成false時,就執行else語句。如果else語句和for循環語句一起使用,else語句塊只在for循環正常終止時執行。
另外for循環和while循環的循環次數有很大不同。前者取決於數據包含的元素個數,後者取決於條件何時為false。而在循環取值方面,for循環比while循環要強大,所以如果遇到循環取值的場景,就應該用for循環。但是另一方面,for循環只能對某種事物的集合做循環,而while可以進行任何種類的循環,不過while循環很容易發生錯誤。
Python的if 條件語句
Python 中用if語句進行條件判斷;與Excel 中的if作用有些類似,具體的語句如下:
if 條件:
結果
else:
結果
下面我們來舉例進行說明:
例1:年齡=18歲,輸出「成年了」;否則輸出「未成年」
age = 16
if age = 18:
print(“成年了”)
else:
print(“未成年”)
當存在兩個以上條件時,可在if條件判斷後,增加 elif(else if 的縮寫)繼續進行分支條件判斷。
說明:分支條件判斷的結果輸出,當滿足第一個條件時既停止後續判斷並返回第一個結果;當滿足第二個條件時既停止後續判斷並返回第二個結果;以此類推,如果全部條件判斷均不滿足,則返回else的結果。
例2:年齡18歲,「未成年」; 18歲 =年齡40歲,「青年」; 40歲 =年齡60歲,「中年」;年齡=60歲,「老年」
age = 25
if age = 60:
print(“老年”)
elif age = 40:
print(“中年”)
elif age =18:
print(“青年”)
else:
print(“未成年”)
註:第二個條件中 可以直接寫 「age =40」; 無需寫成 40 =age60;因為當判斷大盤第二個條件時,已經不滿足第一個條件、即age !=60(age 60),所以「60」部分可省略。第三個條件同理
條件分支的簡單表達:三元表達式
我們將例1(:年齡=18歲,輸出「成年了」;否則輸出「未成年」)改寫為「三元表達式」
age = 59
result =”成年” if age =18 else “未成年”
print(result)
註:僅有兩個條件判斷時,可使用三元表達式進行簡寫
例3:國籍=china ,輸出「中國人」;否則輸出「外國人」
nationality = “England”
result = “中國人” if nationality == “china” else “外國人”
print(result)
註:一個「=」代表賦值,「==」代表等於
例4:通過身份證號判斷性別(身份證號17位單號為男性,雙號為女性)
id = “2308__________2642”
result = “女” if int(id[17]) % 2 == 0 else “男”
print(result)
註:id的類型為字符串,需要通過「int()」函數將其轉換為整數; 」%」代表取餘數,
「XX % 2 ==0 」 代表XX除2餘數為0即偶數.
python if語句是什麼?
Python條件語句是通過一條或多條語句的執行結果(True或者False)來決定執行的代碼塊。
Python程序語言指定任何非0和非空(null)值為true,0 或者 null為false。
Python 編程中 if 語句用於控制程序的執行。其中”判斷條件”成立時(非零),則執行後面的語句,而執行內容可以多行,以縮進來區分表示同一範圍。
else 為可選語句,當需要在條件不成立時執行內容則可以執行相關語句。
(1)簡單的if語句:
在第1行中,可包含任何條件測試,而在緊跟在測試後面的縮進代碼塊中,可執行任何操作。如果條件測試的結果為True,Python就會執行緊跟在if語句後面的代碼;否則Python將忽略這些代碼。
(2)if-else語句
經常需要在條件測試通過了時執行一個操作,並在沒有通過時執行另一個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Python提供的if-else語句。if-else語句塊類似於簡單的if語句,但其中的else語句,讓你能夠指定條件測試未通過時要執行的操作。
(3)if-elif-else語句
經常需要檢查超過兩個的情形,為此可使用Python提供的if-elif-else結構。Python只執行if-elif-else結構中的一個代碼塊,它依次檢查每個條件測試,直到遇到通過了的條件測試。測試通過後,Python將執行緊跟在它後面的代碼,並跳過餘下的測試。
條件測試:
(1)概念:
每條if語句的核心都是一個值為True或False的表達式,這種表達式被稱為條件測試。Python根據條件測試的值為True還是False來決定是否執行if語句中的代碼。如果條件測試的值為True,Python就執行緊跟在if語句後面的代碼;如果為False,Python就忽略這些代碼。
(2)檢查是否相等:
通常情況下會用 「==」的左值和右值是否相等來判斷程序是否繼續進行,會區分大小寫也會用「!=」 來表示不相等繼續進行,相等則忽略。
(3)檢查多個條件:
and: 要檢查是否兩個條件都為True,可使用關鍵字and將兩個條件測試合而為一;如果每個測試都通過了,整個表達式就為True;如果至少有一個測試沒有通過,整個表達式就為False。
or: 關鍵字or也能夠讓你檢查多個條件,但只要至少有一個條件滿足,就能通過整個測試。僅當兩個測試都沒有通過時,使用or的表達式才為False。
(4)檢查特定值是否包含在列表內:
要判斷特定的值是否已包含在列表中,可使用關鍵字in。
(5)檢查特定值是否不包含在列表內:
確定特定的值未包含在列表中很重要,可使用關鍵字not in。
(6)布爾表達式:
布爾表達式的結果要麼為True,要麼為False。
python中的if判斷語句怎麼寫
python中寫if判斷語句的方法:
1、創建一個一維列表
2、通過for循環來遍歷列表的每一個元素。
3、用if語句判斷等於7的元素,如果元素等於7,打印這個元素
結果如下:
關於python中的if語句
第二種情況很好理解
for n in range(2,14):
for x in range(2,n):
if n%x==0:
print n,’equals’,x,’*’,n/x
break
else:
print n,’is a prime number’
比如n是個素數的話,第二重循環每次都會執行到else分支,由於else中沒有break,不會挑出第二層循環,就會打n is a prime number很多遍,非素數比如,8,9兩種情況自己想一下就明白了,很容易
for n in range(2,14):
for x in range(2,n):
if n%x==0:
print n,’equals’,x,’*’,n/x
break
else:
print n,’is a prime number’
這裡的else應該是和他相對應的for循環結束後再被執行的,同時如果break跳出for循環,那麼對應的else也不執行,這樣運行結果就對了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5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