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瀰漫的今天,我們彷彿看見了眼前影影綽綽的都是客戶,但當伸手去抓,卻發現寥寥無幾,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客戶變成了鏡花水月,主要原因,還在於對客戶的把握不夠精準。
舉個例子,你是希望男性或女性更青睞你的產品?還是年輕人或中青年有興趣?什麼職業的客戶更對你產品的路子…
知道客戶畫像是精準獲客的第一步並不難,但客戶畫像,你真的做到位了嗎?
用戶畫像(User Profile)與User Persona(用戶角色)不同,當我們討論產品、需求、場景、用戶體驗的時候,往往需要將焦點聚集在某類人群上,用戶角色便是一種抽象的方法策略,是目標用戶的集合;用戶畫像則是用戶信息標籤化總集。
如果業務量與數據量都已達到一定規模,用戶畫像標籤卻只有那麼寥寥數條,那隻能說明:你還是沒能了解你的客戶。

用戶畫像的核心工作就是為用戶打標籤,也是通過一系列的標籤把用戶呈現給業務人員,首先業務知道目前我的客戶是什麼樣的群體。
接下來,便是最古老的手段 — 營銷獲客。
但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用戶畫像將用戶群體切割成更細的粒度,輔以短訊、EDM、活動、流量端等手段,驅以關懷、挽回、激勵等策略,古老的營銷套路因為基於大數據的用戶畫像,而變得精彩異常。
交叉銷售:針對客戶如何作二次營銷和交叉銷售,這類客戶群體有什麼特徵? 促活:如何根據特徵去激活沉睡客戶客群,沉睡了多久,使用什麼樣的方式和手段促活? 拉新:產品目前用戶都是什麼類型、性別、年齡和出入地點,如何去拉新用戶、使用什麼樣的策略和營銷手段,營銷費用投入後拉來的客戶都是什麼樣的客戶,成本如何,如何來改進營銷方式來減低營銷成本?業務人員通過已有標籤或者自定義標籤可以任意篩選用戶,對用戶導入作二次加工。 固定標籤:業務人員根據 T+1 固定打好的標籤對用戶進行篩選。例如,選擇本科 + 廣東 + 福建 + 有房貸 + 收入3000 + 5000,可以通過用戶畫像系統來選擇這樣一類標籤。篩選後的人群可以進行二次營銷、發營銷消費、發優惠卷等定向推廣活動。 標籤自定義:業務人員可以自定義標籤來進行靈活配置。 自助查詢:業務人員可以根據標籤來查詢這類用戶、查看這類人群的畫像情況。
數據來源
由於數據來源比較複雜,所以打標籤前,數據整理和清洗是保證數據質量的重點。
業務建模
業務部門了解客戶的標籤的情況及特色;數據部門更了解數據加工與模型。所以建模需要數據和業務部門共同完成。
很多公司花了很大精力和資源建設的所謂用戶畫像,業務和數據部門對業務需求和模型沒有理解,上線後基本用不起來。
標籤體系
用戶畫像平台關鍵是輸出標籤,從數據倉庫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事實標籤,再進行業務建模分析,得到模型標籤,再進行模型預測,得到預測標籤。
標籤體系建設是平台的關鍵,平台的一期可以先建設原始標籤和事實標籤,二期三期後項目人員對業務和標籤體系有深入的了解後再進行建設。
標籤數量也不求多,其實業務人員常用的標籤300維度以內基本就完全覆蓋。
原始標籤
用戶最基本的信息,例如用戶的性別、註冊情況等信息。
事實標籤
通過對於原始數據庫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而來的,例如用戶理財次數等用戶一段時間內實際理財的行為統計。
模型標籤
模型標籤是以事實標籤為基礎,通過構建事實標籤與業務問題之間的模型,進行模型分析得到。例如結合用戶收入與負債情況的用戶風險評分等。
預測標籤
在模型的基礎上做預測,比如預測用戶的價值、用戶欺詐違約的風險或意向等。
用戶畫像系統
畫像系統作為業務使用的展示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
重點功能實現
小結
好的用戶畫像平台,不僅是大數據架構里重要環節,更是一統精準營銷、風險、新產品研發的核心所在。
畫像平台作用在於,將數據化的標籤,將用戶信息標籤化,轉換成產品運營策略。不同的標籤對應不同的用戶群體,也對應不同的營銷手段並分析用戶需求,以達到我們的運營目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