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廈門博餅 怎麼玩
- 2、廈門中秋博餅規則是怎樣的?
- 3、中秋博餅規則
- 4、廈門的博餅是什麼意思?
- 5、廈門博餅遊戲規則是什麼?
- 6、廈門中秋博餅的規則詳解?
廈門博餅 怎麼玩
我的太複雜了啊,特地找了簡單的
廈門中秋博餅規則
1、 狀元:共1個,級別順序如下:(4個「四」+2個「一」)>(6個「四」)>(6個相同「其他數」)>(5個「四」)>(5個相同「其他數」)>4個「四」 相同級別以剩餘甩子的點數定大小,相同級別相同點數以先博到者贏。同一個參加者博到1次以上狀元,以最後一次定級別。(「其他數」指除了「四」以外的1到6的點數,以下相同)
2、 對堂:共2個,六個甩子分別為 一、二、三、四、五、六
3、 三紅:共4個,3個「四」
4、 四進:共8個,4個相同「其他數」
5、 二舉:共16個,2個「四」
6、 一秀:共32個,1個「四」
備註:
1、 開始搖2個甩子確定第一個博餅者,之後按順時針方向輪流,桌面獎品博完為止,博完的最後一輪必須到最後一個博餅者。
2、 博餅進行中獎品分完,博到者可按順時針方向追上一個博餅者的同級別獎品,一秀和二舉除外。
3、 (4個「四」+2個「一」)、(6個「四」)和(6個相同「其他數」)只得到狀元,不另加對堂等其他獎。
找了一個圖文的,可以參考·
廈門中秋博餅規則是怎樣的?
廈門中秋博餅規則如下:
1、一秀:六粒骰子中有一粒為4點。
2、二舉:六粒骰子中有兩粒為4點;
3、四進:六粒骰子有四粒點數相同(出四點外)即為四進;
4、三紅:六粒骰子中有三粒的點數為4點;
5、對堂:一般為六粒骰子為123456,也可自己約定,如334455等。
6、狀元:有四粒骰子為4點即是狀元。細分如下,
六粒骰子有四粒為4,兩粒為1,即為狀元插金花,連對堂都是他的
六粒骰子有四粒為4,另兩粒除四和同時為一外,叫狀元帶兩粒骰子點數相加
六粒骰子有五粒相同(除四點外),就叫五子帶另外那個點數
六粒骰子有五粒四點,叫五紅帶另外那個點
六粒骰子都是四點,整會餅都是他的
以上除狀元插金花外,其它為從小到大排列。狀元插金花只比六粒紅小。
如果六粒相同,但點數不是四,那你的運氣實在太差了。以前規定出現這種情況要把燈關掉,大家搶餅。
博餅習俗是廈門的中秋節傳統遊戲。
第一種歷史來源
中國福建博餅歷史的來源詳情:據說1660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許許多多從大陸去台灣的官兵,思念家鄉。每逢中秋佳節,思鄉之情更是不可阻擋。鄭成功的部下洪旭與兵部衙堂的屬員,為排遣士兵在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愁緒,就想出了中秋搏餅這個遊戲,讓全體官兵在涼爽的中秋之夜歡快一博。沿襲至今,成為閩南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
第二種歷史來源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裏面藏着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中秋節這天仁人志士假借玩餅的形式相聚一堂,以放鞭 炮為暗號,聚集在各處的勇士同時起義,反抗元朝統治者。以後這一玩餅形式就在民間逐漸演化為中秋博餅習俗。
中秋博餅規則
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用6顆骰放在大瓷碗內投擲,首先指定1人(一般是本桌年長位高者)取兩顆骰子扔出數點,如n點,由扔者開始逆時針方向數到第n個人,該人為本次博餅的起博者。
逆時針依次,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里,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參與(傳統是下一輪不能投,要空一輪)。
1、有1個「四點」的得一秀餅(秀才)拿完為止,共32個。
2、有2個「四點」的得二舉餅(舉人),拿完為止,共16個。
3、有4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得四進餅(進士),拿完為止,共8個。
4、有3個「四點」的得三紅餅,拿完為止,共4個。
5、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着的得對堂餅(榜眼,探花),共2個。
狀元是以出現四顆額外個如紅四點、兩顆紅一點為最高級,稱「狀元插金花」,可獲狀元和兩個對堂共3個大餅。獲狀元的以出現四顆四點紅為起碼級,其中又發四紅帶多少點比大;「五子」出現即壓過四紅,即「五顆」除五個紅四以外的任何五顆一樣算為「五子」。
擴展資料
博餅這一風俗的形成據說來源於民族英雄鄭成功。據傳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農曆八月十五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豪氣的官兵,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官兵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
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曆八月十三至十八,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種獨特的遊戲,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這項活動在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博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秋博餅在廈門
廈門的博餅是什麼意思?
博餅,是起源於福建廈門鼓浪嶼,始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擴展資料:
具體玩法:
一般是10人1桌,當然可多可少,太少沒氣氛,太多,如超過12人,一則獎品會相對變少,二則每圈時間偏長影響氣氛。
首先指定1人取兩顆骰子扔出數點,如n點,由扔者開始逆時針方向數到第n個人,該人為本次博餅的起博者。
逆時針依次,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里,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參與。
有1個「四點」的得一秀餅。拿完為止共32個。
有2個「四點」的得二舉餅。拿完為止共16個。
有4個相同點數的得四進餅。拿完為止共8個。
有3個「四點」的得三紅餅。拿完為止共4個。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着的得對堂餅,共2個。
現代規則:
在現代的博餅風俗中,還有”追”的規則。具體而言即在其他獎品還沒有拿完之前,對堂以上的獎品在博完之後,後來獲得者可向自己前一個獲得者追得獎品。
狀元有很多等級,以下狀元等級是從小到大排列,具體為:
若是有4個「四點」,則為狀元,比較另外兩個骰子點數的大小,點數大者為勝。
有5個相同點數的,5個4帶一個除4以外其他的點數稱為「五王」,除4以外的5個相同的數字帶一個除本身以外其他的數字,如222226,稱為五子帶6,五子只比較帶的數字的大小和五個相同的點數大小無關,若都是五子且帶同樣的點數,則先博到者為勝。
若是6個「四點」,稱為「六抔紅」,比前面幾種狀元都大,可拿走狀元和剩餘的所有獎品。
若是4個「四點」加上2個「一點」,則稱為「狀元插金花」,是狀元中最大的,並可拿走狀元和對堂的所有獎品。
狀元的獎品要在所有的獎品全部拿完後,最後一個最大的狀元博出者,可拿走獎品,如果這個狀元是「狀元插金花」或「六杯紅」,還有拿走2個對堂的所有獎品。
另外五子登科中先比較五個相同大小,再比較第六個帶的點數為傳統廈門以外地區對博餅規則的誤讀。例如:222226和333331都為五子,22222帶6,33333帶1,那麼61,222226大。
四進帶一秀,四進帶二舉也是普遍誤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博餅
廈門博餅遊戲規則是什麼?
廈門博餅遊戲規則:
一般是10人1桌,當然可多可少,太少沒氣氛,太多,如超過12人,一則獎品會相對變少,二則每圈時間偏長影響氣氛。
首先指定1人(一般是本桌年長位高者)取兩顆骰子扔出數點,如n點,由扔者開始逆時針方向數到第n個人,該人為本次博餅的起博者。
逆時針依次,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里(再強調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骰子才能跳的起來,增加旋轉次數,增添氣氛),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參與(傳統是下一輪不能投,要空一輪)。
有1個"四點"的得一秀餅(秀才).拿完為止.共32個。
有2個"四點"的得二舉餅(舉人).拿完為止.共16個。
有4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得四進餅(進士),拿完為止.共8個。
有3個"四點"的得三紅餅,拿完為止.共4個。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着的得對堂餅(榜眼,探花),共2個。
博狀元的大小等級:
是根據古時候朝廷的官階作為參照考量的標準。
有1個「四點」的得一秀餅(秀才)。拿完為止。共32個。
有2個「四點」的得二舉餅(舉人)。拿完為止。共16個。
有4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得四進餅(進士),拿完為止。共8個。
有3個「四點」的得三紅餅,拿完為止。共4個。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着的得對堂餅(榜眼,探花),共2個。
廈門中秋博餅的規則詳解?
廈門中秋博餅的規則詳解
用具:大瓷碗一個、骰子六個
【 狀元 】
(按從大到小順序)
紅六勃(六個4);
黑六勃(六個1或2或3或5或6);
狀元插金花(四個4、二個1);
五紅(五個4);
五子(五個1或2或3或5或6);
四紅(四個4)。
【對堂又叫榜眼】
六個骰子的點數分別為1~6即一條龍。
【三紅又叫探花】
三個4。
【四進又叫進士】
四個1或2或3或5或6,若還帶一個4可多得一個一秀,若帶二個4可多得一個二舉。
【二舉又叫舉人】
二個4。
【一秀又叫秀才】
一個4(對堂即一條龍除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月圓之夜,寄情雅玩之時。泛舟鷺江,把酒賞月,陶醉於「煙籠寒水月籠紗」的詩般意境,真是其樂融融。每逢中秋佳節臨近,夜色闌珊中的廈門,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悅耳叮噹聲。
在古代,「博」是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運動。當然,沿襲到現在,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廈門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地飄出,各個眼底洋溢着快樂的微笑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溫馨。
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據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8月15日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之豪氣的將士們,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曆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遊戲,後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每會餅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大小餅以63塊為單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數,八九七十二是千歲數,而鄭成功則封過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數。這大小六十三塊餅,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取民間流行的賭具骰子6顆,放在大瓷碗內投擲,依次為序,讓參與者博弈玩耍。
中秋博餅
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利用中秋節博「狀元餅」,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每個人在中秋節前後可能會參加多次博餅活動。而且,如今博餅會的內容也逐漸豐富,獎品也變了味,月餅悄然隱之,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藝品等替而代之。曾有人一夜博回兩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後只得轉送親朋好友。當然,博餅的樂趣不在於禮品的大小,也不管獎品如何變換,人們看重的是圍在一起博弈的樂趣,是大家團圓共享的時刻。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月餅文化。中秋明月,遙寄多少思鄉情,中秋會餅,抒發多少團圓之意;一輪明月,海峽兩岸共賞之,六顆骰子,同胞手足同嬉之。在叮叮噹噹的響聲中,人們歡笑着,把這溫馨的時刻傳承下去,傳遞到海峽對岸,傳遞到五洲四海。
備註:
1、 同是五紅或五子所帶的點數多;點數少,即帶6最大,帶1最小。
2、 同是四紅所帶的點數多;點數少,帶12最大,帶三最小。
3、 狀元插金花及五紅、五子、四紅帶的點數相等則先博者;後博者。
4、 博得紅六勃或黑六勃,博餅立即結束。紅六勃獲未被博取的餅,黑六勃則未被博取的餅大家吃。
5、 如博到狀元插金花可兼得還未被博取的對堂,若該選手在以後的輪次中「祿骨」[注],對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狀元。
6、 在同一場比賽中,同一選手兩次或兩次以上博到狀元,取其最後一次的成績為最終成績。
7、 狀元獲得者需待本組比賽結束,裁判員宣布最終得主方有效。
8、 五子登科大於一般的狀元
註:同一場比賽中同一選手再次博到狀元但點數小於先前(先前的狀元大於其他選手),也小於其他選手,稱為祿骨。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4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