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應用程序中,當需要訪問和處理數據庫或其他數據源時,常用的工具是Cursor。Cursor是一種可供訪問和處理查詢後的結果集的接口。通過使用Cursor,Android應用程序可以在查詢數據庫時遍歷多行數據,這使得數據庫數據存取變得更加簡單和方便。
一、Cursor對象的創建與使用
Cursor對象通常是通過調用ContentResolver.query()方法獲得。該方法的返回值是一個Cursor對象的實例。該實例包含了查詢結果的所有數據。
//查詢的表名
String table = "student_info";
//查詢的字段名
String[] columns = {"name", "age", "gender"};
//篩選條件
String selection = "age=?";
//篩選條件值
String[] selectionArgs = {"18"};
//排序規則
String sortOrder = "age ASC";
//利用ContentResolver查詢數據庫獲取Cursor對象
Cursor cursor = contentResolver.query(uri, columns,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sortOrder);
上面的代碼中,uri是一個Uri對象,作為表格的地址。它指向ContentProvider,用於在應用程序和ContentProvider之間傳遞數據。除此之外,還通過columns數組指定返回哪些列,通過selection字符串指定篩選條件,selectionArgs指定條件的值,sortOrder指定排序規則。
用Cursor查詢數據的一個簡單例子如下:
if (cursor.moveToFirst()) {
do {
int id = cursor.getInt(cursor.getColumnIndex("_id"));
String name = cursor.getString(cursor.getColumnIndex("name"));
int age = cursor.getInt(cursor.getColumnIndex("age"));
} while (cursor.moveToNext());
}
上述代碼的實現中,cursor.moveToFirst()用於將光標移動到第一行,這裡的while循環使用do…while方法,不斷地遍歷光標,直到數據集中的所有數據被遍歷完畢。
二、Cursor遍歷方法
Cursor遍曆數據有三種常用的方法:
- moveToFirst(): 將光標移動到結果集的第一行。
- moveToLast(): 將光標移動到結果集的最後一行。
- moveToNext(): 將光標移動到下一行。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在遍歷結果集時輕鬆控制行數和字段值。其實,這些方法返回的是布爾類型,可以通過這個判斷當前是否有數據行。它們的使用如下示例所示:
if (cursor.moveToFirst()) {
do {
int id = cursor.getInt(cursor.getColumnIndex("_id"));
String name = cursor.getString(cursor.getColumnIndex("name"));
int age = cursor.getInt(cursor.getColumnIndex("age"));
} while (cursor.moveToNext());
}
三、Cursor的生命周期管理
一旦得到一個Cursor對象之後,它的生命周期就應該被認真管理。Cursor是有限的數據庫管理對象,使用完後必須關閉。
應用程序可以通過調用Cursor.close()方法,釋放內存和資源,並且釋放Cursor佔用的對象。當查找大量數據時,如果不釋放Cursor,就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導致應用程序關閉或崩潰。
為了便於資源浪費和異常關閉的控制,可以在 finally 代碼塊中使用如下方式釋放 Cursor:
finally {
if (cursor != null) {
cursor.close();
}
}
四、CursorLoader
CursorLoader 是 Android API 中一個高效的工具類,旨在實現異步加載 Cursor 數據,同時快速更新數據的更改。CursorLoader不僅能夠異步加載數據,而且允許使用內容提供程序自動更新工作,根據數據更改立即更新UI界面顯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異步加載數據的方法。
CursorLoader在訪問數據模型時使用了ContentObserver。ContentObserver負責監聽所關注的數據源是否發生更改,一旦檢測到數據更改,將會重新開始加載 Cursor 數據。
public class MyCursorLoader extends CursorLoader {
public MyCursorLoader(Context context) {
super(context);
}
@Override
public Cursor loadInBackground() {
Cursor cursor = null;
try {
cursor = mContentResolver.query(mUri, mProjection, mSelection, mSelectionArgs, mSortOrder);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cursor;
}
}
上述代碼是在自定義的CursorLoader中實現的loadInBackground()方法,該方法重寫CursorLoader中的loadInBackground()方法,從而獲得更可靠的異步操作體驗。
五、總結
Cursor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它方便了訪問數據源和管理數據的過程。Cursor能夠處理返回到Android應用程序中的被訪問的結果集數據。每一個查詢都會返回一個Cursor對象。通過對Cursor對象的操作和釋放,應用程序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和異常關閉錯誤。
關於Cursor的創建和使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CursorLoader的使用功能,上面已經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夠對大家學習Android開發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4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