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ange()函數概述
Python中的range()函數可以用來生成一個數字序列,常用於for循環(或其他需要處理數字序列的場合)。
# 生成一個0到9的數字序列
>>> list(range(10))
[0, 1, 2, 3, 4, 5, 6, 7, 8, 9]
# 生成一個1到10的數字序列
>>> list(range(1,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 指定步長為2,生成一個0到9的數字序列
>>> list(range(0, 10, 2))
[0, 2, 4, 6, 8]
range()函數有三個參數,分別是起始值、終止值和步長。其中,起始值和步長參數可選,若未指定則默認起始值為0,步長為1。
二、range()函數使用方法
1. 逐個遍曆數字序列
可以使用for循環或while循環遍歷range()生成的數字序列:
# 使用for循環遍曆數字序列
for i in range(10):
print(i)
# 使用while循環遍曆數字序列
i = 0
while i < 10:
print(i)
i += 1
2. 判斷數字是否在序列中
可以使用in關鍵字判斷一個數字是否在range()生成的序列中:
# 判斷數字是否在序列中
if 5 in range(10):
print("5在序列中")
else:
print("5不在序列中")
3. 將數字序列轉換為列表
通過list()函數可以將range()生成的數字序列轉換為列表:
# 將數字序列轉換為列表
lst = list(range(10))
print(lst)
三、range()函數常見用法
1. 遍歷字典的鍵
可以使用range()函數遍歷字典的鍵:
d = {"a": 1, "b": 2, "c": 3}
for key in range(len(d)):
print(list(d.keys())[key])
2. 處理數據塊
可以使用range()函數將數據塊分成固定大小的塊,方便處理。
# 定義一個包含數據的列表
data = [1, 2, 3, 4, 5, 6, 7, 8, 9, 10]
# 將數據塊分成3個一組
block_size = 3
for i in range(0, len(data), block_size):
block = data[i:i+block_size]
print(block)
3. 枚舉索引
可以使用enumerate()函數和range()函數枚舉序列的索引。
lst = ["a", "b", "c", "d", "e"]
for i, v in enumerate(lst):
print(i, v)
四、range()函數的注意點
需要注意的是,range()函數返回的是一個可迭代的對象(在Python 2中,返回的是一個列表),如果需要使用列表需用list()函數轉換,或者直接使用for循環遍歷。
此外,range()的參數可以是任何整數類型,包括負數。但需要注意的是,負數步長需要指定起始值才能正常工作,例如 range(5, -1, -1) 可以生成一個遞減的數字序列。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4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