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turn的作用
在編寫Python函數時,使用關鍵字return
可以將函數調用的結果返回給調用者。
def add(a,b): c = a + b return c result = add(2,3) print(result) # 輸出結果為5
可以看到,在add()
函數中,使用return
將計算結果c
返回給了函數調用者。在調用時將返回值賦給result
變量,最終輸出結果為5。
二、return與多個返回值
在Python中,使用return
可以返回多個對象。這些對象可以是Python內置數據類型,如字符串、數字、列表、元組、字典等。也可以是自定義的類實例或其他對象。
def get_info(): name = '張三' age = 18 sex = '男' hobby = ['編程', '打球', '游泳'] return name, age, sex, hobby result = get_info() print(result) # 輸出結果為('張三', 18, '男', ['編程', '打球', '游泳'])
在get_info()
函數中,使用return
關鍵字返回了四個對象,包括字符串、數字、列表。在函數調用時,將返回值賦給了result
變量,最終輸出了四個對象。
三、return與條件語句
使用條件語句可以在函數中根據需求選擇是否返回結果。常見的應用場景例如判斷函數參數是否符合要求,或在函數執行失敗時返回錯誤信息。
def divide(a,b): if b == 0: return '除數不能為零' else: return a/b result1 = divide(10,2) result2 = divide(10,0) print(result1) # 輸出結果為5.0 print(result2) # 輸出結果為'除數不能為零'
在divide()
函數中,先對參數b
進行判斷,如果為0則直接返回錯誤信息,否則進行除法運算並返回計算結果。
四、return與遞歸函數
遞歸函數是指在函數的定義中又調用函數本身的函數。在遞歸函數中使用return
可使得函數在滿足條件時退出遞歸調用。
def factorial(n):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factorial(n-1) result = factorial(5) print(result) # 輸出結果為120
在factorial()
函數中,如果傳入的參數n
等於1,則返回1。否則將n
與遞歸調用factorial(n-1)
的結果相乘。在調用時,函數將反覆調用自身直到滿足退出條件後,將計算結果返回給調用者。
五、return空值與None
在Python中,使用return
也可不返回任何結果,表示函數執行完畢後不返回任何對象。
def hello(): print('Hello World!') return result = hello() print(result) # 輸出結果為None
在hello()
函數中,雖然有使用return
語句,但並未返回任何值。在函數調用時將返回值賦給result
變量後,輸出結果為None
。
六、總結
return
是Python函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它用於控制函數返回值以及函數執行流程。不同的使用場景需要掌握不同的使用方法,例如返回單個值、多個值、空值以及配合條件語句和遞歸函數使用。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4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