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dsp是什麼
DSP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縮寫,即需求方平台。這一概念起源於網絡廣告發達的歐美,是伴隨着互聯網和廣告業的飛速發展新興起的網絡廣告領域。在互聯網廣告產業中,DSP是一個系統,也是一種在線廣告平台。
它服務於廣告主,幫助廣告主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上進行廣告投放,DSP可以使廣告主更簡單便捷地遵循統一的競價和反饋方式,對位於多家廣告交易平台的在線廣告,以合理的價格實時購買高質量的廣告庫存。DSP讓廣告主可以通過一個統一的接口來管理一個或者多個Ad Exchange賬號,甚至DSP可以幫助廣告主來管理Ad Exchange的賬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區別於傳統的廣告網絡(Ad Network),DSP不是從網絡媒體那裡包買廣告位,也不是採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獲得廣告位;而是從廣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來通過實時競價的方式獲得對廣告進行曝光的機會,DSP通過廣告交易平台對每個曝光單獨購買,即採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獲得廣告位。
什麼是dsp廣告,在網站的什麼位置,具體舉例子說明一下
dsp廣告也叫需求方平台,通過數據整合、分析實現基於受眾的精準投放,並且實時監控不斷優化。
dsp廣告一般為圖片形式展示在各個網站的廣告位。
dsp廣告也叫需求方平台,為廣告主提供跨媒介、跨平台、跨終端的廣告投放平台,通過數據整合、分析實現基於受眾的精準投放,並且實時監控不斷優化。
展示在各個網站的廣告位,一般為圖片形式展示,dsp是買人的,比如你說的你說醫院行業,那麼當系統判斷一個人如果對醫院感興趣,那麼當他瀏覽一個網站的時候,就會對他展示dsp廣告。
千萬不要一個素材走天下,需根據不同的人群需求,去合理搭建後台設置素材。不斷更換投放條件和投放物料的組合,總結出盡量多的高效組合;高效組合結合有效時間段進行切換;沒有能夠長期固定吸引用戶的物料,隨時做好更換的準備。
移動DSP廣告是什麼和DSP廣告原理
DSP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縮寫,即需求方平台。這一概念起源於網絡廣告發達的歐美,是伴隨着互聯網和廣告業的飛速發展新興起的網絡廣告領域。在互聯網廣告產業中,DSP是一個系統,也是一種在線廣告平台。它服務於廣告主,幫助廣告主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上進行廣告投放,DSP可以使廣告主更簡單便捷地遵循統一的競價和反饋方式,對位於多家廣告交易平台的在線廣告,以合理的價格實時購買高質量的廣告庫存。DSP讓廣告主可以通過一個統一的接口來管理一個或者多個Ad Exchange賬號,甚至DSP可以幫助廣告主來管理Ad Exchange的賬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區別於傳統的廣告網絡(Ad Network),DSP不是從網絡媒體那裡包買廣告位,也不是採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獲得廣告位;而是從廣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來通過實時競價的方式獲得對廣告進行曝光的機會,DSP通過廣告交易平台對每個曝光單獨購買,即採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獲得廣告位。
與移動廣告網絡的異同
第一,服務對象不同
移動DSP服務於廣告主,搭建廣告主與目標受眾之間的橋樑,DSP通過對接交易市場,形成海量數據,經過數據挖掘及分析,找到符合廣告主營銷訴求的目標人群,競價採購目標受眾的曝光機會,實現對目標受眾的購買。
移動廣告網絡是同時服務於廣告主和開發者(媒體),是搭建廣告主與開發者(媒體)之間的橋樑,廣告主根據自身的營銷訴求及目標受眾,採購相應屬性的開發者(媒體)資源,從而實現對受眾的覆蓋,本質上是對開發者(媒體)的購買。
第二,購買方式不同
移動DSP實現的是受眾購買,利用RTB技術實時競價在數以百萬計的移動應用上針對每一個用戶展示行為在100ms內進行評估以及出價的競價技術。按照ADPush精準營銷平台DSP負責人的說法:展示行為的反應時間和競價技術才是真正考驗移動DSP平台的優與劣,直接決定着該平台能否脫穎而出拿到優質的廣告展示。
DSP受眾購買方式的優勢:
第一,它把同一廣告位的流量根據受眾群體的不同售賣給不同的廣告主,從而使廣告位的整體價值得到提升;
第二,可以精準地觸達目標受眾,避免將預算浪費在非目標受眾上;
第三,由於廣告推送的對象均為目標受眾,點擊率和轉化率相對較高,容易提升ROI。 當然受眾購買方式也是存在一些局限的比如:如何確保品牌安全問題?
移動廣告網絡並未採取開發者(媒體)購買的非程序化購買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平台中所佔有的資源來進行購買,這就不需要考驗平台的競價技術和反應時間了,相對的考核廣告網絡的很直接就是看該廣告網絡平台所覆蓋的APP的量,以及其中的優質APP的量,這兩個方面就基本決定了該平台的廣告網絡的優與劣。
移動廣告網絡這種針對媒體購買方式的也具備一些優勢: 第一,針對的是媒體,使得媒體品牌溢價較高; 第二,有利於媒體之間的競爭,提高媒體的改進及創新。
第三,品牌保護,廣告主可以指定與之匹配的開發者(媒體)共同參與來確保品牌安全。 當然移動廣告網絡的媒體購買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 其一是對非目標受眾的覆蓋,會造成預算的浪費;
其二是在目標受眾跨媒體的使用過程中存在重複投放的可能,這不僅會造成預算的浪費還會引起受眾的厭煩情緒。而程序化購買從根本上解決了對非目標受眾的無效投放問題,也能夠基於具體受眾進行跨媒體的頻次控制。
第三,投放方式不同
移動DSP技術出現後,推動了網絡廣告投放方式的轉變。DSP的廣告投放方式既包含了傳統的廣告投放方式,又聯結了SSP、廣告交易平台等產業鏈上新出現的角色,實現了新的投放方式。
移動DSP廣告的投放模式主要是機器投放(即通常所說的程序化購買),通過利用第三方技術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站和移動應用上針對每一個用戶展示行為在100ms內進行評估,快速出價進行競價,從而獲得廣告位實現廣告投放,其中完全由機器自主完成出價、競價、投放等過程,不涉及人工干預手段。
然而,移動廣告網絡由於投放只是針對媒體實現的是人工投放,廣告主通過兩種方式購買媒體,其一直接購買媒體:廣告主直接在媒體上購買廣告位進行自助投放。其二,廣告主通過代理公司購買媒體:代理公司為廣告主進行代理投放,並進行人工預算分配。
第四,投放行為不同
移動DSP投放標杆的是精準定向,這是移動DSP區別與移動廣告網絡的一個最大的特點,移動DSP的精準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細分為:人群定向、行為定向、LBS定向、運營商定向、wifi定向、設備型號、操作系統、使用時間等進行精準的定向,這種定向方式可以進行組合,多重疊加之後在精準性上就有更大的保證。
移動廣告網絡在投放方式上主要是針對的媒體,因此它的投放策略上被歸為盲投,盲投並非說它不好,畢竟存在既有價值,廣告網絡的盲投只是相對於DSP的精準而言的,它不直接針對人群,而是通過媒體間接的來覆蓋人群,因此在覆蓋目標受眾上要較弱於DSP的精準定向上,這也是現在很多廣告主多追求的投
放策略,誰也不願意把錢浪費在非潛在人群身上。
移動DSP與移動廣告網絡的小相近
看完二者的區別,我們不能武斷的下結論是移動DSP更好還是移動廣告網絡更好,每種投放方式的出現總是在一定的行業發展和歷史環境下出現,隨着技術的發展總是會有新的事物出現來代替舊的事物。接下來說說二者的共性,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二者還將在這種共性之下長期存在一段時期。
第一,廣告形式相近
目前,常見的移動廣告形式,按照ADPush精準營銷平台劃分方式大致分為五大類:圖片類廣告(banner、插屏、全屏)、富媒體廣告(縮小、擦除、搖一搖等)、視頻廣告(角標、貼片)、原生廣告(信息流、激勵類等)、積分牆廣告,這些廣告形式無論是在DSP平台還是ADN平台基本都能運用的到,只是積分牆在ADN運用的更為多一點,而原生廣告在DSP運用更常見些,二者大致保持廣告形式的一致性。
第二,平台作用相近
廣告平台都是為了營銷而生,也都服務於廣告主的,也都依賴於廣告主,它們之所以產生都是基於讓移動營銷這個根本目的,無論是DSP還是AND都是為廣告主實現廣告投放,進行移動營銷所孕育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廣告主通過這些平台來實現品牌推廣、營銷活動。
移動終端大範圍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致使廣告主把目光轉向了移動領域,自然服務於廣告主的平台、軟件、廣告形式也就呼之欲出,並且隨着這一領域的不斷擴大,未來還會有更多新的平台出現,比如最近一個新提法DSPAN。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4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