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在Python中保留小數?
f = lambda x, n: round(x, n – len(str(int(x))));
定義了一個方法f,用來實現你所說的功能。
輸入:
f(123.456789, 8)
輸出:
123.45678
輸入:
f(1.23456789, 8)
輸出:
1.2345679000000001
f接收2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要求有效位數的數字,第二個參數是設置有效位數。第二次輸出中的數字不夠準確,這跟python處理小數的方式有關,如果想要準確的數字可以使用python decimal類。或者用python3k
擴展資料
#include stdio.h
#define C “C Programming”
int main(void)
{
int a=12345;
float b=5.12345678;
char e,d,f;
scanf(“%c %c %c”,e,d,f);
printf(“int is:%d\n”,a);
printf(“float is:%f\n”,b);
printf(“char is:%s\n”,C);
return 0;
}
1,對於浮點數
a=1.36852
a=round(a,2)
print a
#結果1.36
2,對於整數
from decimal import Decimal
a=1
a=Decimal(a).quantize(Decimal(‘0.00’))
print a
#結果1.00
3,通用方法
a=1
a=(“%.2f” % a)
print a
#結果1.00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Python
百度百科 printf
python裏面e符號代表什麼?
代表「科學計數法符號」。
科學記數法是一種計數的方法,把一個數表示成a與10的e次冪相乘的形式,可以用帶「E」的格式表示。例如,1.03乘10的8次方,可簡寫為「1.03E+08」的形式。當人們要標記或運算某個較大或較小且位數較多時,用科學記數法免去浪費很多空間和時間。
擴展資料
科學計數法的好處:
1、精確。科學記數法的形式是由兩個數的乘積組成的。表示為a×10^b(aEb),其中一個因數為a(1≤|a|10),另一個因數為10^n。
2、方便。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時,不改變數的符號,只是改變數的書寫形式而已,可以方便的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極大或極小的數 。如:光的速度大約是300,000,000米/秒。
例如,全世界人口數大約是:6,100,000,000。這樣的數,讀、寫都很不方便,我們可以免去寫這麼多重複的0,將其表現為這樣的形式:6,100,000,000=6.1×10^9。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e
Python的E記法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E記法應該是科學計數法,對於較大的數,用冪的形式進行表示,如1234567.89 可以表示為1.23456789E+06.
Python中可以用%E表示。如下:
a=1234567.89
print “%E”%a
1.234568E+06
{Python中%.5e是什麼意思?
這是格式化輸出的意思。
%e是用科學計數法格式化浮點數
%.5e是指科學計數法格式化浮點數,小數點後保留5位
PS 還有一些常用的格式化輸出的對應列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你的採納就是最好的鼓勵~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38938.html